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系列历史文化大散文之一书写大渭河(原创)

2022-01-20叙事散文一丁

书写大渭河也许你不知道渭源,但你一定知道渭河。这条全长818公里的河流,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东南地区,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于陕西潼关注入黄河。流域包括甘肃、宁夏、陇西三省区12个地区86个县市。其流域地貌复杂,山地包括横贯陕甘的……
书写大渭河  也许你不知道渭源,但你一定知道渭河。这条全长818公里的河流,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东南地区,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于陕西潼关注入黄河。流域包括甘肃、宁夏、陇西三省区12个地区86个县市。其流域地貌复杂,山地包括横贯陕甘的秦岭山脉北坡及六盘山、陇山、断陷盆地包括关中冲积平原及黄土台原,黄土高原包括陇东、宁南、陇北的高原沟壑及丘陵沟壑区。中下游渠道纵横,自汉至唐,皆为关中漕运要道。这条河流,流经六大古都之首的西安,曾经养育了自西周至汉、唐的十二个王朝,她以博大宽广的胸怀,深沉而犷悍的性格,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民族文化。涤荡着整整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条英雄的河,母亲的河,伟大的河。   尽管现在的渭河已经瘦弱得不成样子了,但是这条很有名气的河流曾经的澎湃与雄伟,仍以它浩大的气势刻写在历史的深处。因为它确实应该说是一条母亲河,一条不平凡的河,一条大有来历的河。自大禹王神斧开渭水之后,这条不平凡的河流就走进了养育十二个王朝的历史,走进了姜子牙磻溪垂钓的民间,走进了伯夷叔齐首阳山拒敌的神话与传奇,走进了诸葛亮六出祁山神勇,也走进了帝王将相的神秘与政治斗争的诡异。诗人们折柳而行,采薇的民歌与唐诗宋词擦边而过,帝王们溯源问祖如同朝圣,夏苗秋狝的时候,沿着渭河两岸的千里沃野放马至八百里秦川,洁气千秋的诗篇,便写下了渭河的壮观。置身渭河,你就会发现这里蕴藏着一部无言的史书。渭水的辉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一个缩影,粗犷的山山水水以它无法抵御的雄浑,在律动着历史的音符。独守千年沉淀的凝重,蕴藏在历史尘埃中的,便是渭河奔腾不息的豪气,是民族的魄与魂。   不朽的历史在这里叙写了精彩的序篇,尧、舜、禹时代,人类的思想已经完全成熟了,人们开始由被动的应对自然发展为主动的改造自然。远古的三大氏族部落大都发祥于渭河源头的黄土高原之上,渭河文明要比黄河所孕育的文明早一些,的确是一人类历史上一种非常早熟的文明。在同恶劣气候和洪水泛滥的斗争中,使得生活在渭河流域的我华夏先福,在治水、历算、土地测量以及农业耕作、饲养家畜、制陶冶炼等技术上,要比西方早熟至少一千年。从传说中的尧帝开始治水,一直到大禹王“疏山三条四列,导水九川”,人类终于首次战胜了自然,主宰了自然。曾经暴戾恣睢的河流,曾经的一片汪洋,经过无数次的奔涌、腾跃、冲撞、撕裂、泛滥,变得温顺、安祥了,它一度带给人类的恐惧与绝望,使人类在首次战胜它之后,狂喜不已,所以,人类治水的头号带头人大禹王,就成了光炳千秋的民族英雄。他的精彩表现,造就了一条伟大河流的辉煌,也造就了我华夏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华夏”,发源于渭源县境内鸟鼠同穴山的渭河,在我心目之中,是一条不朽的大河。因为是这里最先闪亮了文明的曙光,它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最早孕育文明的地方,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以及印度河这几条著名的东方河流一样,都成为了人类文明的摇篮,而渭河在千里之外造就了一个声名显赫的渭河平原,在这个大平原上,同样是渭河养育了一个同巴比伦一样古老,一样辉煌的文明。这是我们的骄傲,这更是渭河儿女的自豪。   想向那位写《水经注》的郦道元先生,橐踏橐踏也骑着小毛驴,不辞劳苦的来到渭水源头,该有多么的兴奋,他访遍天下的山山水水,最知道水与山的禀性,对于风水山脉也当最有发言权。他将渭河正源定在鸟鼠山,自有他的科学道理和历史缘由。因为渭河源北部黄土高原广袤的山河曾经植被茂盛,水源丰沛,绿草丰蕤,渭河水象温庭筠《渭上题三首》中描写的一样“目极云宵思浩然,风帆一片水连天”。自然,发源于壑壑山的清源河就成为小支流了,有人认为清源河是渭河正源,有悖于历史史实。   沿着时光的邃道,穿越风雨沧桑的时空,思绪飞过三万年,当时渭河源头绝非现在这般荒漠干枯。考古学家已证明这里曾经是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头山文化、梁家坪文化、张家坪文化、暖泉山文化以及半坡文化等古老文化融汇集中的地方,在人类早期的进化与发展过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这是无可置疑的。告别原始群落进入奴隶社会,渭河源头广大的北部山区,更是进入了鼎盛时期。风雷激荡的华夏文明史,在这里进行着它激动人心的序曲,想一想这片土地曾经写就的大历史、信步漫游,你就会被它的神奇又神秘深深地吸引。洪荒时代的人类始祖在渭河流域筑巢而居,狂燥的河水让人类脆弱的生命备受磨难与煎熬,大禹王始于渭河而治天下之水,他怀揣河图,左手执开山斧、右手握避水剑,大喝一声:“三山开道,五岳归位,我来也。”一斧劈将下去,便万河归源,从此天下太平。渭河因大禹王而名气冲天,并且同时埋藏下了许多动人的神话与传奇故事。华夏民族,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民族,他们除了制造农具、驯养动物、烧制精美绝伦的陶器之外,在文化、艺术、原始宗教等诸多方面,都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文明也正在这个时候成长并壮大的。比如说炎帝时创作了名叫《扶持》的乐舞,黄帝时创作了名叫《咸池》的乐舞。炎帝发明了瑟、五弦琴和七弦琴,黄帝时发明了鼓、磬、铙、角、鞞、钲等乐器和正五音的律管,属于表演艺术的音乐和舞蹈是时间性艺术,时过境迁便不复存在。而属于造形艺术的绘画却有大批实物遗留下来,并被考古工作者发现,可以说明当时艺术发展的水平。在马家窑文化研究会的采陶博物馆里,我随着王志安先生的解说,见到了许多让人叹为观止的彩陶。绘制在彩陶上的植物花、叶、荚、实等富于变化的纹饰,从不同方面反映着距今6000年前到4000年前的经济生活和自然环境,特别是人鱼纹,神蛙纹,更是灌注着人的愿望和情绪,是最早的原始崇拜。动感的构图以连续不断的运动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表现出中华世族奔腾不息的进到精神和旺盛的生命力。“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中国人的宗教是祖先崇拜,这种崇拜始于图腾崇拜,以女性崇拜为过渡,最终定位于男性始祖崇拜,这种中国民众的基本信仰,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民俗和精神生活。人类初始是从敬畏自然,刚刚开始会使用火的时候,专门负责看火的就是侍神的漂亮处女们,巫卜流行的时代便出现了人祭、被投河或陪葬的也是一些漂亮的少女,一直到现在渭河流域的大部会地方,在安葬死去的人时,还沿用着敬献一对金童玉女的风俗。这是上古文化的遗痕与承传,是一种变象的祖先崇拜。   一脉相传的历史,是远古的文明孕育繁衍出了中古的辉煌,商周文明崛起于西北,勃兴于中原。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声势更加浩大的秦帝国,其先祖便发祥于渭水的源头。周秦两代的文明,就是在继承发展炎黄时代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周代的礼乐文明强调和谐发展,秦代的制度文明强调民族统一,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两大支柱。浩浩荡荡的中华二十四史,如果不浓墨重彩的书写一笔渭源流域的文明,华夏民族的历史将会失去应有的光彩。   有人说,黄土高原这片广柔的黄土地,应该是真正意义上黄皮肤的华夏民族的发祥地,滔滔黄河只不地是这高原母亲的一条妊娠线,而渭河,确切的说,就应该是哺乳过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脐带。通俗点用咱老百姓的话说,黄河如果是母亲河,那么,渭河就是母亲河的母亲,是一条奶奶河。   渭河——它曾经张扬着生命的葳蕤与茁壮,用它纯粹的伟大,高擎起整整十三个王朝,傲视苍穹,成为天下河流的领袖。我旷达宁馨的高原,曾经因此而衍化出许许多多的繁荣与富庶,这是人类已逝的梦;我宁静亲切的渭河,氤氲着苍凉悲壮,用它的韧性,用它的不屈毅力,以一种无畏的精神,奔向远方……  身为渭河儿女之一员,不写写渭河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可我身边许多自诩为文化人的所谓“精英”们却说渭河有啥写头,不就小小一条河流,无非在《水经注》中有那么轻描谈写的一笔,现在也早就干涸成臭水沟了。我觉得这话不对,其一,有不热爱故土之嫌,其二似乎就有点井底之疑孤陋且自以为是了。渭河毕竟养育了十三个王朝,毕竟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何以就没写头呢?文人的臭毛病很多,我亦如是,喜摇头晃脑,填词作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藏否人物,遍拍拦杆,到温柔乡瞎骚情一回。没权没钱又好充大头蒜,敦不知此非美德,况且些许人真的就是“刘郎原来不读书”的料,浪得虚名而已,这也是体制文化所生产的怪胎。说实在,也就几个绣花的枕头而已,说轻一点是误人误己,说重一点就是在误国误民。编几本小册子,自以为就了不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是东拼西凑,抄来的东西,属废纸和垃圾一堆。鄙人也属垃圾制造者之属,且有点一发而不可收,实觉愧对江东父老,也有点汗颜。提起笔来写渭河,是被朋友们逼上了梁山,有点内忧外患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近年来细读了一系列文化大散文,觉得别人都把自己的家乡写得天下独一无二的迷人。地理环境与文化生态都是不可再造的资源。细品之,天下处处皆胜地,差就只差你该去怎样开发与挖掘了。渭河从源头到汇入黄河的潼关,就是从边缘文化深入到了中原大地,深入到了汉文化的心腹与中央。细数渭河千年史,其实就是华夏民族发展的历史,它由游牧文化发展到汉唐帝国,再由盛而衰,到现在又出现新的繁荣和勃勃生机,能说是泽被天下,令乾坤抖擞羲光灿放的。千古风流数渭河,做为渭河的儿女,还是很值得为它而骄傲的。   渭河是渭河儿女眼中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是他们心中的圣水。渭河的文化就是水的文化,渭河的精神就是水的精神。这话是一位很有见识且颇通民情的县委副书记说的。渭河源头有梦一样令人振奋的蓝天和丰富的文化宝藏,不说黄帝伏羲,不说炎帝女娲,不说始皇纵马,不说唐王射猎,单单就民间的子牙封神,夷齐避祸,诸葛布阵,老子骑着青牛悠悠哉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你就读不完写不完。渭河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图腾,有自己独具魅力的千年大历史。杨丽萍的《云南映象》,从一种“原生态”的本土艺术中,发现并创造了一种真正纯朴的艺术,她使艺术的精神返璞归真了。她为什么能成功呢?就是因为她一反千篇一律,搔首弄姿,扭捏作态的体制文艺风气,深入到了民间,发掘的是真正的文化,这就恰好印证了有些人说渭河没写头的话,汤汤渭河,文化千年,你坐在家中只想东拼西凑的抄文章,你当然没写头,你如若出门真正地走入民间,渭河真的就太大了,任你才华横溢,豪气纵横也难以书写其博大精深之一隅。   有人说这是作家的地缘情节,难脱“地缘美学”,“地域写作”这槽臼,暗藏着一种固执的自恋情结。其实“地域”文学,未尝就不是什么坏事,沈从文的《边城》没有地域特色,能那么引人入胜让人过目不忘吗?渭河就是渭河,是民间的渭河,不是庙堂之上的渭河。深居内陆的渭河和它“逐鹿中原”的辉煌历史也正是他的优势。渭河所能代表的,应该是一种民间的情绪,不象黄河、长江那样博大得让人只能仰望。   渭河有点不显山不露水,娓娓而来,缓缓地浸润着两岸的千里沃野,有一点点深沉,有一点点厚重,这就够了。它的内敛之中有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与精神,优优雅雅地,不经意间就稍带着养育了华夏文明最为辉煌的几个重要时期,渭水的品质可以用孕育着忠诚来形容,它所滋生出的文化,就更是华夏文化的根。这是一条令人着迷的河,象马克吐温曾经扒开密西西比河的河床一样,看到始皇帝势浩大的车马大阵营,看到城池兴废,边关烽道、万城古长城,遍地古堡雕楼,唐诗宋词汉文章,了不得啊,有那一条河流能和它相提并论呢?   自大禹王神斧开渭水之后,渭河就再也没有忧郁过,偶尔叛逆的小性子,也无碍大雅。渭河所有的秘密都能在渭河平原上找得到。不论写进历史的和没写进历史的,都将会成为卓越与永恒。 -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