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到龙王庙去
2022-01-20抒情散文群山之翼
到龙王庙去关于龙王庙几次车过大龙山镇,在合安高速入口处,我看到大龙山西麓有一寺庙,很壮观的。有人对我说那是龙王庙。我还从安庆旅游网的《驴行天下》知道“驴友”寒武来过这里。他把沿途景观讲述得很生动。他说的正是我好奇的,于是就有了来看看的念头。……
到龙王庙去
关于龙王庙
几次车过大龙山镇,在合安高速入口处,我看到大龙山西麓有一寺庙,很壮观的。有人对我说那是龙王庙。我还从安庆旅游网的《驴行天下》知道“驴友”寒武来过这里。他把沿途景观讲述得很生动。他说的正是我好奇的,于是就有了来看看的念头。
我属龙。我总记得一句俗语:大水淹了龙王庙,自家不认得自家人。我还知道“龙王”和乡村的旱涝丰歉有直接的联系。
到龙王庙去。一般来说,寺庙总是和好山好水相连。其实我奔的不是信仰,而是风景。
在“高速”格式化的乡野 这个冬日,我和妻子坐车到了大龙山镇。我们顺着合安高速边一条乡路往五横方向走。不久,我们穿过高速公路下的桥涵,走上一条损坏严重的岔道。我向一个路人打听到龙王庙的路。他想了想说,从这里往东南方向也能走到龙王庙。他说:东南,不要错了。 这是我问路的第一人。由此也开始了那天一系列的问路。 我们走到了一个加工砂石的工场前。大路到了尽头,我们只好绕到田埂上。四处看看,我们完全落到了“高速”的网线中。上行线、下行线,出口线、交叉线,这些线路层层环绕和分隔眼前的一片野地。我们刚才穿过的,是一段下行线,而我们的前方是往合肥方向的上行线。高速路基高耸,路坡上拉着金属网。东西张望,怎么也看不见一个出口。在高速公路下,我们很矮小,田野很低洼。有心翻越金属网,横过车道,但最终还是没敢冒险。 高速裁割了乡野。站在给高速格式化了的野地当中,一下说不好是什么感觉。是挤迫、围困还是束缚,总之是对一种“高速文明”的不适应。我有些焦躁地找出口。这既是道路的出口,也是心灵的出口。 顺着路基,走了几百米,终于又有一涵洞,让我们走出高速公路的缠绕。身心一阵轻松。现在可以真正往龙王庙方向前进了。 大约向二十人问过路 有谁说过:长腿是为了走路,长嘴就是为了问路的。我牢记这话,不断向乡民问路。 视野中有一些村庄。村庄的后面都有大山或小山的背景。第一个村庄有四五户人家。有个男人在拾掇草堆。我向他打听龙王庙怎么走?他指着远处,你们朝那方向走,过了那个“小细山”,再问人。 在一片收获过的田地中,一些鸡鸭和黄牛在觅食。天空有鸟叫,有风吹过,还有一两个闷头干活的人。有两位老者迎面走来,我又停在路边问路。他们听我说到龙王庙去,很欣赏的样子。说走前面村子,旁边山口间有条路上去,再翻一座山坡,还有几里路就到了。 村人的“几里路”是个复杂的概念。这我早有体会。我对妻子说,我们要做好再走十里路的心理准备。 然后我逢人便问龙王庙,在问的时候心中有一层喜悦涌出。我问的人中包括一个小男孩,三个在门口闲聊的老头,一个在池塘边洗衣的妇女,一对在屋场上忙活的夫妻。问路成瘾。我觉得在乡村问路真是一种快乐,每个被问者都会以不同的方式热情地给你指明去路。你可以由此触摸他们朴实和善良的内心。 只有一次问路产生了一点歧义。那是在卢冲水库大坝上,眼前有一大片水面,风景很好。但路却分岔了,往哪边走呢?有一个老太拎个篮子走过来。我照例问龙王庙。她的听力不很好。她说往这边走可以到城隍庙。没有一点点路了。我说到龙王庙。她终于听清了,哦哦,不到城隍庙呀,可龙王庙还远着呢。你们去城隍庙不一样吗?我笑说我们今天和“龙王”有约,不见城隍。她疑惑地摇摇头,有点无奈,说那你们朝这边走吧。她指着另外的方向。 老太太喜欢城隍庙。为什么她只喜欢城隍庙?我则不太清楚。
和一些狗的遭遇 乡村里没有狗,那是不可想象的。但乡村里的狗有时也是多得难以想像的。 譬如我们现在走过的这处乡村,狗就出奇的多。一般都是半大不小的本地狗。在一个村巷口,有一个小狗汪汪叫着扑过来,我又使出以前下乡的老办法:亲切地向那小狗挥手致意。小狗马上面容平和地停止了吠叫,且回头张望:它以为我向它的主人打招呼呢。恰巧有个小女孩走出来,看着我们。小狗的警惕性因而完全地放松了。它的目光成了注目礼。 在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狗,我一律以亲切的手式招呼。这一招百试不爽,村狗们都会停止有攻击性的举动,转而变得温驯。我的手臂不时上下挥动,像伟人似的。妻子说,看你得意的。我心想这个妙法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吧? 只有一处形势较为复杂。五六条大狗在路边像雕塑一样,一律前腿拄地,伸长了舌头看着我们。是干渴?是欲望?不得而知。不叫的狗最可怕。它们不会是疯狗吧?我们快步走了过去,狗还在伸着舌头。我们很庆幸没受到侵犯。
秋树和红叶 一棵特红的树在田埂边。树型很像是春天的桃花。这种红色让人极为愉悦。几个孩子在树边打闹。山坡上的枫树很多,叶片干爽而悦目。 路边的植物结了一种我从没见过的小果子。鸽子蛋大小。有青的和黄的,表皮上的花纹非常美丽。摘下一个黄的,掰开,有果实的淳香扑鼻。对了,是一种甜甜的类似蜜瓜的香味。可是它们的剌很厉害。茎杆、叶子,包括小小的蒂柄,都有细密的剌。它真是防守大师呵。 在“大院子”山上,山草覆没,人迹罕至。山上有野生的柿树。树枝无一片叶子,却缀挂着一个个红灯笼般的柿子。坚挺、灼目,点亮了一个静寂的冬日,让人温暖而又感动。 也在这座山,还看到一束丰丽的映山红。我不敢相信,但确实是。不知是怎么回事。这引起了我对季节的疑问。
三圣庵 据说有一条上山的大路,朝上走一段,就到了龙王庙。我们就是这样走的。走过一段新开的山路,转了一道弯。路边沟壑隐约有水声。我也随之吼了一声。山洼里十分暖和。 抬头看到山上有两座房子,一栋是在建的,另一栋像是民居。这是龙王庙?有人从上面俯看我们。越走越近,我看见房墙边有几尊木雕佛像。这是一座寺院无疑。 有几个人热情地迎向我们。他们是两个老汉,一个老太,还有一个僧尼。他们说你们爬山累了吧?歇会吧,喝点水。快中午了,等会就在我们这里午餐吧。 我说:龙王庙在前面吗?这是我今天在往龙王庙的路上的最后一次问路。他们说你们走岔路了,到龙王庙还要退回去重走。我们这是三圣庵。这庵从今年古历二月动工建造,你看这是正殿的基线。 果然场地正有几道白线。那才是正殿。我们先前看到的不过是厢房。 攀谈起来,僧尼法号果喜。60多岁。另外一个老陈,以前是生产队长。他告诉我此地叫大院村民组,隶属于大龙山镇的百华村。还有男女两位老人,是前来“护法”的邵老夫妻。
这里大约一千年前开始有三圣庵。近百年间庵舍湮灭,但庵址一直存在。老陈带我去看一处和尚坟,碑上有甲辰壬月字样,想是立碑年份。他还带我到山草丛中看“宰相坟”。这是父子二人的两座坟。父坟稍高,儿子在下。墓碑立于清嘉庆十七年,父名胡本立,子名胡配儒。父墓碑上有“太学”字样,儿子的是“大学”。“宰相”一说想是由此而来。问起他们的后人,答不知何往。 看完古坟,下来在三圣庵吃素斋。几样小菜,素油清炒,很是可口。我吃了满满一大碗米饭。
龙王庙还在想像中 下山时,妻子说我们还去龙王庙吧?我说下次去吧。今天在想象中好像已经去过了。有意思,我们找的是龙王庙,却进了三圣庵。由此及彼,人生是不是也常有这类的事呢?鬼使神差也是一种解释? 我们和三圣庵有缘,但或许和龙王庙还有更大的缘?缘是个有趣的事物。缘也是个没人说得清的东西。它可遇而不可求。命运的网络肯定有一部分是由“缘”组成的。缘是不是上帝口袋里的幽默小品呢?我说不准。缘在途中。把缘分留给下一次吧。 想象中的龙王庙也挺好。走了一圈,我们又回到安合高速入口处,无意间一回头,我猛然又看见“落座”在大龙山西麓的龙王庙。 “九华山菩萨,照远不照近”,我突然想起了这句话。
在“高速”格式化的乡野 这个冬日,我和妻子坐车到了大龙山镇。我们顺着合安高速边一条乡路往五横方向走。不久,我们穿过高速公路下的桥涵,走上一条损坏严重的岔道。我向一个路人打听到龙王庙的路。他想了想说,从这里往东南方向也能走到龙王庙。他说:东南,不要错了。 这是我问路的第一人。由此也开始了那天一系列的问路。 我们走到了一个加工砂石的工场前。大路到了尽头,我们只好绕到田埂上。四处看看,我们完全落到了“高速”的网线中。上行线、下行线,出口线、交叉线,这些线路层层环绕和分隔眼前的一片野地。我们刚才穿过的,是一段下行线,而我们的前方是往合肥方向的上行线。高速路基高耸,路坡上拉着金属网。东西张望,怎么也看不见一个出口。在高速公路下,我们很矮小,田野很低洼。有心翻越金属网,横过车道,但最终还是没敢冒险。 高速裁割了乡野。站在给高速格式化了的野地当中,一下说不好是什么感觉。是挤迫、围困还是束缚,总之是对一种“高速文明”的不适应。我有些焦躁地找出口。这既是道路的出口,也是心灵的出口。 顺着路基,走了几百米,终于又有一涵洞,让我们走出高速公路的缠绕。身心一阵轻松。现在可以真正往龙王庙方向前进了。 大约向二十人问过路 有谁说过:长腿是为了走路,长嘴就是为了问路的。我牢记这话,不断向乡民问路。 视野中有一些村庄。村庄的后面都有大山或小山的背景。第一个村庄有四五户人家。有个男人在拾掇草堆。我向他打听龙王庙怎么走?他指着远处,你们朝那方向走,过了那个“小细山”,再问人。 在一片收获过的田地中,一些鸡鸭和黄牛在觅食。天空有鸟叫,有风吹过,还有一两个闷头干活的人。有两位老者迎面走来,我又停在路边问路。他们听我说到龙王庙去,很欣赏的样子。说走前面村子,旁边山口间有条路上去,再翻一座山坡,还有几里路就到了。 村人的“几里路”是个复杂的概念。这我早有体会。我对妻子说,我们要做好再走十里路的心理准备。 然后我逢人便问龙王庙,在问的时候心中有一层喜悦涌出。我问的人中包括一个小男孩,三个在门口闲聊的老头,一个在池塘边洗衣的妇女,一对在屋场上忙活的夫妻。问路成瘾。我觉得在乡村问路真是一种快乐,每个被问者都会以不同的方式热情地给你指明去路。你可以由此触摸他们朴实和善良的内心。 只有一次问路产生了一点歧义。那是在卢冲水库大坝上,眼前有一大片水面,风景很好。但路却分岔了,往哪边走呢?有一个老太拎个篮子走过来。我照例问龙王庙。她的听力不很好。她说往这边走可以到城隍庙。没有一点点路了。我说到龙王庙。她终于听清了,哦哦,不到城隍庙呀,可龙王庙还远着呢。你们去城隍庙不一样吗?我笑说我们今天和“龙王”有约,不见城隍。她疑惑地摇摇头,有点无奈,说那你们朝这边走吧。她指着另外的方向。 老太太喜欢城隍庙。为什么她只喜欢城隍庙?我则不太清楚。
和一些狗的遭遇 乡村里没有狗,那是不可想象的。但乡村里的狗有时也是多得难以想像的。 譬如我们现在走过的这处乡村,狗就出奇的多。一般都是半大不小的本地狗。在一个村巷口,有一个小狗汪汪叫着扑过来,我又使出以前下乡的老办法:亲切地向那小狗挥手致意。小狗马上面容平和地停止了吠叫,且回头张望:它以为我向它的主人打招呼呢。恰巧有个小女孩走出来,看着我们。小狗的警惕性因而完全地放松了。它的目光成了注目礼。 在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狗,我一律以亲切的手式招呼。这一招百试不爽,村狗们都会停止有攻击性的举动,转而变得温驯。我的手臂不时上下挥动,像伟人似的。妻子说,看你得意的。我心想这个妙法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吧? 只有一处形势较为复杂。五六条大狗在路边像雕塑一样,一律前腿拄地,伸长了舌头看着我们。是干渴?是欲望?不得而知。不叫的狗最可怕。它们不会是疯狗吧?我们快步走了过去,狗还在伸着舌头。我们很庆幸没受到侵犯。
秋树和红叶 一棵特红的树在田埂边。树型很像是春天的桃花。这种红色让人极为愉悦。几个孩子在树边打闹。山坡上的枫树很多,叶片干爽而悦目。 路边的植物结了一种我从没见过的小果子。鸽子蛋大小。有青的和黄的,表皮上的花纹非常美丽。摘下一个黄的,掰开,有果实的淳香扑鼻。对了,是一种甜甜的类似蜜瓜的香味。可是它们的剌很厉害。茎杆、叶子,包括小小的蒂柄,都有细密的剌。它真是防守大师呵。 在“大院子”山上,山草覆没,人迹罕至。山上有野生的柿树。树枝无一片叶子,却缀挂着一个个红灯笼般的柿子。坚挺、灼目,点亮了一个静寂的冬日,让人温暖而又感动。 也在这座山,还看到一束丰丽的映山红。我不敢相信,但确实是。不知是怎么回事。这引起了我对季节的疑问。
三圣庵 据说有一条上山的大路,朝上走一段,就到了龙王庙。我们就是这样走的。走过一段新开的山路,转了一道弯。路边沟壑隐约有水声。我也随之吼了一声。山洼里十分暖和。 抬头看到山上有两座房子,一栋是在建的,另一栋像是民居。这是龙王庙?有人从上面俯看我们。越走越近,我看见房墙边有几尊木雕佛像。这是一座寺院无疑。 有几个人热情地迎向我们。他们是两个老汉,一个老太,还有一个僧尼。他们说你们爬山累了吧?歇会吧,喝点水。快中午了,等会就在我们这里午餐吧。 我说:龙王庙在前面吗?这是我今天在往龙王庙的路上的最后一次问路。他们说你们走岔路了,到龙王庙还要退回去重走。我们这是三圣庵。这庵从今年古历二月动工建造,你看这是正殿的基线。 果然场地正有几道白线。那才是正殿。我们先前看到的不过是厢房。 攀谈起来,僧尼法号果喜。60多岁。另外一个老陈,以前是生产队长。他告诉我此地叫大院村民组,隶属于大龙山镇的百华村。还有男女两位老人,是前来“护法”的邵老夫妻。
这里大约一千年前开始有三圣庵。近百年间庵舍湮灭,但庵址一直存在。老陈带我去看一处和尚坟,碑上有甲辰壬月字样,想是立碑年份。他还带我到山草丛中看“宰相坟”。这是父子二人的两座坟。父坟稍高,儿子在下。墓碑立于清嘉庆十七年,父名胡本立,子名胡配儒。父墓碑上有“太学”字样,儿子的是“大学”。“宰相”一说想是由此而来。问起他们的后人,答不知何往。 看完古坟,下来在三圣庵吃素斋。几样小菜,素油清炒,很是可口。我吃了满满一大碗米饭。
龙王庙还在想像中 下山时,妻子说我们还去龙王庙吧?我说下次去吧。今天在想象中好像已经去过了。有意思,我们找的是龙王庙,却进了三圣庵。由此及彼,人生是不是也常有这类的事呢?鬼使神差也是一种解释? 我们和三圣庵有缘,但或许和龙王庙还有更大的缘?缘是个有趣的事物。缘也是个没人说得清的东西。它可遇而不可求。命运的网络肯定有一部分是由“缘”组成的。缘是不是上帝口袋里的幽默小品呢?我说不准。缘在途中。把缘分留给下一次吧。 想象中的龙王庙也挺好。走了一圈,我们又回到安合高速入口处,无意间一回头,我猛然又看见“落座”在大龙山西麓的龙王庙。 “九华山菩萨,照远不照近”,我突然想起了这句话。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