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漫话
2020-09-24叙事散文青衫子
人类如此喜爱厮杀,为财、为色、为食、为疆土、为霸主、为尊严,所谓成者王,败者寇;于是棋盘上便有了一道横亘千古的楚河汉界。当然了,论起厮杀,并非人类独有。达尔文论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乃生物界存在发展之永恒定律。在生之起源方面,中国先贤倾向于
人类如此喜爱厮杀,为财、为色、为食、为疆土、为霸主、为尊严,所谓成者王,败者寇;于是棋盘上便有了一道横亘千古的楚河汉界。当然了,论起厮杀,并非人类独有。达尔文论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乃生物界存在发展之永恒定律。在生之起源方面,中国先贤倾向于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谓的道当然是一种建立于现实存在之上的哲学追寻。道法自然,自然便须有其载体,载体便须有其缘起,现阶段缘起的相对终极之处便是学界所谓质子、电子、分子、无机物、有机物,乃至最后生发为自然万物。而在这漫漫过程之中,永远少不了特定环境之下的厮杀、选择,优胜劣汰。在人类厮杀的棋盘上,有时并没有明显的楚河汉界,如果硬要安上的话,那就是先进者与落后者之间的分界线。决定人类先进者与落后者的根据是工具,是科技,是文化。人类同样是喜爱观看厮杀的动物。所谓坐山观虎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更有鲁迅笔下的喜观杀头者众。
象棋之变。象棋,千般象,万般化,相生相克,生死只在一瞬间。生死皆局,生为一局起,死为一局结。变,乃世界真义。世界自混沌起,由浊至清,无时不在变化。人类自猿类起,由爬行至直立,无时不在发展。人类是渺小的,因为人类是自然万物之一,是自然万物变化之结果。人类又是伟大的,是自然万物变化结果之主宰之一。没有变,便没有人类,没有变,便没有人类之历史,没有变,便没有人类之现在与未来。世界之变自有其特定规律,阴盛阳衰,此消彼涨。棋局中没有永远的强,也没有永远的弱,没有永远的胜,也没有永远的败,如硬币之正反面。强与弱,胜与败,相辅相承,相生相克,一者因另一者而生,二者同生同灭。 棋盘。一个厮杀之城,永远的敌我,永远的较智斗勇。入了局,要么是友,要么是敌,决无第三者。棋盘便是江湖,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是杀之,便是被杀。入局便是被规定,如果你生为将帅,便可以待在宫中,享受众兵保护之誉;如果你生为死士(仕),便只能在宫内随时作一只替死鬼;如果你生为小卒,便只能勇往直前。人生各个阶段也有各种棋盘,各种规定。动物世界里,动物首领之子自生下的那一刻起便被打上了尊贵的记号,然而这种记号只是暂时的,如果你身体不够强壮,脑子不够灵活,早早晚晚被强者取而代之。人类亦是。公元前209年,陈胜在大泽乡号召起义时说:“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呼喊代表了一种英雄主义的豪言壮语,彻底打破了“龙生龙、凤生凤”的宿命神话,在追寻人类发展规律的历程上写下厚重的一笔。 棋子。棋子皆圆,无论贵为将帅,还是贱为兵卒,都必然鲜活于棋盘的方框内,入局便是江湖,由不得你不杀不戮,不被杀不被戮。棋子之为棋子前提是有作用。影视作品中每每见人哀叹:“原来你只是把我当作一个棋子!”这怪不了别人,也怪不了自己,生生死死,一切皆在谋中,一切皆在局中,人人皆为棋子。纵然有人自以为高明,貌似能够掌控全局,左右别人之生死,然自古至今有一人能够荣耀千古吗?没有。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在时间与空间的局里,万物皆是棋子,遵循着固有规律,于方圆之间达到一个永远恒动的平衡。所以,既然人人皆为棋子,那就马走日,象走田,车走一条线吧。识得方内圆,行得圆外方,将当下过程当作目的,凝神静气地走好一步路,吸好一口气,吃好一口饭吧。也许在这一走一吸一食之际,你会悟了笑了也未可知,不亦快哉? 帝王寂寞。自古帝王皆寂寞。将帅固然荣耀,然只能游走于九宫格内,一步一格,不得越雷池半步。帝王之寂寞源于一个人为的神话,所谓天子,所谓九五之尊,可谓高处不胜寒。帝王是颇需些天资的,不然的话硬要赶鸭子上架,小则生生难受,大则祸国殃民。帝王的所谓天资固然有其遗传因素,然后天的学习与磨练则更为重要。所谓后天的学习与磨练,终极目的是为了明眼强心,识人驭人,让该拉车的拉车,能识字的断文献计,会杀戮的披挂上阵平反荡寇。没有哪一个帝王不想当贤君,每个帝王都想着能流传百世,史册留名。掀开一部《二十四史》,每朝每代都极尽美化之能事,圣哉?贤哉?程度不一,各有千秋,然其寂寞却是惊人的相似,真个是呜呼哀哉!生而为人,却被奉为神,弄的人不人鬼不鬼。中国历史上除了个别皇帝出家,多数帝王一生被架在云端,离天近了,离地远了,离神近了,离人远了,少了人间烟火的熏陶,少了做人真趣。一句话,不快乐。于是诗经里有“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罗马假日》里,奥黛丽•赫本扮演的欧洲某公国公主通过与一个美国记者之间在意大利罗马一天之内发生的浪漫故事从一个侧面将帝王之寂寞演绎的淋漓尽致。 士(仕)为知己者死。每一条路都是斜的,走与不走,终点都是靶子,死则死矣,却未必为知己者。为知己者死是士(仕)的理想死法,透出一种奴性的悲哀。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培养奴的制度,在学而优则仕的鼓吹下,凿壁偷光,十年寒窗,悬梁锥刺,蝇蝇攘攘,生生堆出一个人才的金字塔。于是有了中举后喜极而疯被屠夫老丈扇了一个嘴巴的范进,更有窃书不算偷书知道回字有好几种写法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即使那一代诗仙李白,得知可以当官也是喜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使得农民出身的毛泽东对这位生于唐朝的知识分子很瞧不上眼。于是诗经里有忙碌的仕子发出“有駜有駜,駜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还有了不得意的仕子发出“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暱焉。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於何其臻?”的悲呼。 飞象非相。此象非他相,无智少谋,毕局精力在于从田的一角飞至田的另一角,且不能过河,不能被阻塞了象眼。如果以文武论,更像是文官,辅佐将帅于宫外,常见的路数便是飞往中门外,与落底之象相呼应,前可攻,后可守,可惜过不了河,不然的话,偌大棋盘,田字遍布,足以飞来飞去,笑傲江湖。关于象的传说,最早最有名的要数舜的异母弟了,此象似乎生来只是作为一个参照物,以其性傲狠来反照舜之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中国哲学比较典型之论乃天人合一,于是圣人创作周易说,谓万物之体自然,各有形象,圣人设卦,以写万物之象。《乾卦》中《象》曰:“天行健,君子予以自强不息。”此象遂成为历代君子志士效法、学习之范本,至今不辍。在中国传统文化范畴里,还有表示动物形像的四象之说,等等。在中国语文课本里面关于象的文章比较有名的便是《曹冲称象》和《黄河象》了。象因其牙而出名遭戮,《左传》所谓:“象有齿以焚身”。象牙除被古人用来搞祭祀活动以外,还被制成各种日用品,例如《诗经•君子偕老》“象之揥也”、《葛屦》“佩其象揥”,这二句中的“象”和《采薇》“象弭”之“象”皆指“象齿”。象也被作为一种战争工具,《汉书•张骞传》中说“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身毒国即今天的印度。 马非马。永远无法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只能围着太阳一直一斜逶迤移行。好在能过河,关键时能卧槽助将之;须小心莫被别了马腿,比较有名的杀招有连环马、卧槽马等。马的价值是多元的,作为交通工具能载物拉车,作为战争工具能披挂上阵,装备成令对手谈之色变的连环马阵,作为文学意向则极尽寄喻比兴之能事,《诗经》里面“马”出现二十多次,可见三代时马与人的关系比较密切,人对马的认识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等等诗句更是脍炙人口。关于马的歌曲、成语、俗语也是数不胜数。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关于白马非马的诡辩之术更是让许多大儒无言以对。
炮非炮。无须炮弹,却永远无法独挡一面,须借助炮架才能发挥威力。好在对炮架要求不高,敌友皆可,比较有名的杀招有连环炮、马后炮等。炮为冷兵器时代终结的发端。中国发明了火药,天空因而绽放出绚烂的烟花。然而这种和谐很快被外国的坚船利炮打破。在外国的坚船利炮面前,日本选择了学习跟进,成为东亚强国;而中国呢?有位身为清朝皇戚的军事将领却建议在猴子背上挂上鞭炮,然后把猴子抛到停泊在岸边的英国军舰的甲板上,这个计划在被批准后,终因找不到一个敢于在英国军舰射程内去抛猴子的人而流产。枪炮弹丸无情地击碎了义和团团民“刀枪不入”的神话,在成为炮灰之时他们也没有明白是喝过的符水不管用还是自己功力不够。随着一个个鬼子炮楼被端掉炸毁,小日本灰溜溜地回到其被原子弹轰过两回的蛋丸之地,继续自己的意淫。炮击金门是毛泽东精典之作,介石也不得不佩服。 车非车。杀手之王,谈之变色,是象棋里面最厉害的棋子,其音念ju。古时兵士持戈背箭站于战车之上,以马驭之,驰骋彊场,其战车数量是代表一国军力的重要标志。《西京杂记》一书中还有关于司南车的相关记载。对于运载工具的车大家都很熟悉了,比较原始的是人力车畜力车,再后来就是各种机动车。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中国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和谐号高列。而本月23号的和谐号追尾事件以40多人的生命代价为高速列车的安全敲响了警钟。关于车的电影印像最深的便是印度的《大蓬车》了。 兵非兵。数最众,位居前沿,只能进不能退。关键时候被舍,为了保车。最风光的兵(卒)是过河之兵(卒),貌似车。关于兵方面比较激励人的话是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关于兵的史料、诗句、影视作品数不胜数,不再赘述。
[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1-7-25 14:19 编辑 ]
象棋之变。象棋,千般象,万般化,相生相克,生死只在一瞬间。生死皆局,生为一局起,死为一局结。变,乃世界真义。世界自混沌起,由浊至清,无时不在变化。人类自猿类起,由爬行至直立,无时不在发展。人类是渺小的,因为人类是自然万物之一,是自然万物变化之结果。人类又是伟大的,是自然万物变化结果之主宰之一。没有变,便没有人类,没有变,便没有人类之历史,没有变,便没有人类之现在与未来。世界之变自有其特定规律,阴盛阳衰,此消彼涨。棋局中没有永远的强,也没有永远的弱,没有永远的胜,也没有永远的败,如硬币之正反面。强与弱,胜与败,相辅相承,相生相克,一者因另一者而生,二者同生同灭。 棋盘。一个厮杀之城,永远的敌我,永远的较智斗勇。入了局,要么是友,要么是敌,决无第三者。棋盘便是江湖,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是杀之,便是被杀。入局便是被规定,如果你生为将帅,便可以待在宫中,享受众兵保护之誉;如果你生为死士(仕),便只能在宫内随时作一只替死鬼;如果你生为小卒,便只能勇往直前。人生各个阶段也有各种棋盘,各种规定。动物世界里,动物首领之子自生下的那一刻起便被打上了尊贵的记号,然而这种记号只是暂时的,如果你身体不够强壮,脑子不够灵活,早早晚晚被强者取而代之。人类亦是。公元前209年,陈胜在大泽乡号召起义时说:“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呼喊代表了一种英雄主义的豪言壮语,彻底打破了“龙生龙、凤生凤”的宿命神话,在追寻人类发展规律的历程上写下厚重的一笔。 棋子。棋子皆圆,无论贵为将帅,还是贱为兵卒,都必然鲜活于棋盘的方框内,入局便是江湖,由不得你不杀不戮,不被杀不被戮。棋子之为棋子前提是有作用。影视作品中每每见人哀叹:“原来你只是把我当作一个棋子!”这怪不了别人,也怪不了自己,生生死死,一切皆在谋中,一切皆在局中,人人皆为棋子。纵然有人自以为高明,貌似能够掌控全局,左右别人之生死,然自古至今有一人能够荣耀千古吗?没有。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在时间与空间的局里,万物皆是棋子,遵循着固有规律,于方圆之间达到一个永远恒动的平衡。所以,既然人人皆为棋子,那就马走日,象走田,车走一条线吧。识得方内圆,行得圆外方,将当下过程当作目的,凝神静气地走好一步路,吸好一口气,吃好一口饭吧。也许在这一走一吸一食之际,你会悟了笑了也未可知,不亦快哉? 帝王寂寞。自古帝王皆寂寞。将帅固然荣耀,然只能游走于九宫格内,一步一格,不得越雷池半步。帝王之寂寞源于一个人为的神话,所谓天子,所谓九五之尊,可谓高处不胜寒。帝王是颇需些天资的,不然的话硬要赶鸭子上架,小则生生难受,大则祸国殃民。帝王的所谓天资固然有其遗传因素,然后天的学习与磨练则更为重要。所谓后天的学习与磨练,终极目的是为了明眼强心,识人驭人,让该拉车的拉车,能识字的断文献计,会杀戮的披挂上阵平反荡寇。没有哪一个帝王不想当贤君,每个帝王都想着能流传百世,史册留名。掀开一部《二十四史》,每朝每代都极尽美化之能事,圣哉?贤哉?程度不一,各有千秋,然其寂寞却是惊人的相似,真个是呜呼哀哉!生而为人,却被奉为神,弄的人不人鬼不鬼。中国历史上除了个别皇帝出家,多数帝王一生被架在云端,离天近了,离地远了,离神近了,离人远了,少了人间烟火的熏陶,少了做人真趣。一句话,不快乐。于是诗经里有“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罗马假日》里,奥黛丽•赫本扮演的欧洲某公国公主通过与一个美国记者之间在意大利罗马一天之内发生的浪漫故事从一个侧面将帝王之寂寞演绎的淋漓尽致。 士(仕)为知己者死。每一条路都是斜的,走与不走,终点都是靶子,死则死矣,却未必为知己者。为知己者死是士(仕)的理想死法,透出一种奴性的悲哀。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培养奴的制度,在学而优则仕的鼓吹下,凿壁偷光,十年寒窗,悬梁锥刺,蝇蝇攘攘,生生堆出一个人才的金字塔。于是有了中举后喜极而疯被屠夫老丈扇了一个嘴巴的范进,更有窃书不算偷书知道回字有好几种写法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即使那一代诗仙李白,得知可以当官也是喜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使得农民出身的毛泽东对这位生于唐朝的知识分子很瞧不上眼。于是诗经里有忙碌的仕子发出“有駜有駜,駜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还有了不得意的仕子发出“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暱焉。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於何其臻?”的悲呼。 飞象非相。此象非他相,无智少谋,毕局精力在于从田的一角飞至田的另一角,且不能过河,不能被阻塞了象眼。如果以文武论,更像是文官,辅佐将帅于宫外,常见的路数便是飞往中门外,与落底之象相呼应,前可攻,后可守,可惜过不了河,不然的话,偌大棋盘,田字遍布,足以飞来飞去,笑傲江湖。关于象的传说,最早最有名的要数舜的异母弟了,此象似乎生来只是作为一个参照物,以其性傲狠来反照舜之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中国哲学比较典型之论乃天人合一,于是圣人创作周易说,谓万物之体自然,各有形象,圣人设卦,以写万物之象。《乾卦》中《象》曰:“天行健,君子予以自强不息。”此象遂成为历代君子志士效法、学习之范本,至今不辍。在中国传统文化范畴里,还有表示动物形像的四象之说,等等。在中国语文课本里面关于象的文章比较有名的便是《曹冲称象》和《黄河象》了。象因其牙而出名遭戮,《左传》所谓:“象有齿以焚身”。象牙除被古人用来搞祭祀活动以外,还被制成各种日用品,例如《诗经•君子偕老》“象之揥也”、《葛屦》“佩其象揥”,这二句中的“象”和《采薇》“象弭”之“象”皆指“象齿”。象也被作为一种战争工具,《汉书•张骞传》中说“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身毒国即今天的印度。 马非马。永远无法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只能围着太阳一直一斜逶迤移行。好在能过河,关键时能卧槽助将之;须小心莫被别了马腿,比较有名的杀招有连环马、卧槽马等。马的价值是多元的,作为交通工具能载物拉车,作为战争工具能披挂上阵,装备成令对手谈之色变的连环马阵,作为文学意向则极尽寄喻比兴之能事,《诗经》里面“马”出现二十多次,可见三代时马与人的关系比较密切,人对马的认识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等等诗句更是脍炙人口。关于马的歌曲、成语、俗语也是数不胜数。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关于白马非马的诡辩之术更是让许多大儒无言以对。
炮非炮。无须炮弹,却永远无法独挡一面,须借助炮架才能发挥威力。好在对炮架要求不高,敌友皆可,比较有名的杀招有连环炮、马后炮等。炮为冷兵器时代终结的发端。中国发明了火药,天空因而绽放出绚烂的烟花。然而这种和谐很快被外国的坚船利炮打破。在外国的坚船利炮面前,日本选择了学习跟进,成为东亚强国;而中国呢?有位身为清朝皇戚的军事将领却建议在猴子背上挂上鞭炮,然后把猴子抛到停泊在岸边的英国军舰的甲板上,这个计划在被批准后,终因找不到一个敢于在英国军舰射程内去抛猴子的人而流产。枪炮弹丸无情地击碎了义和团团民“刀枪不入”的神话,在成为炮灰之时他们也没有明白是喝过的符水不管用还是自己功力不够。随着一个个鬼子炮楼被端掉炸毁,小日本灰溜溜地回到其被原子弹轰过两回的蛋丸之地,继续自己的意淫。炮击金门是毛泽东精典之作,介石也不得不佩服。 车非车。杀手之王,谈之变色,是象棋里面最厉害的棋子,其音念ju。古时兵士持戈背箭站于战车之上,以马驭之,驰骋彊场,其战车数量是代表一国军力的重要标志。《西京杂记》一书中还有关于司南车的相关记载。对于运载工具的车大家都很熟悉了,比较原始的是人力车畜力车,再后来就是各种机动车。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中国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和谐号高列。而本月23号的和谐号追尾事件以40多人的生命代价为高速列车的安全敲响了警钟。关于车的电影印像最深的便是印度的《大蓬车》了。 兵非兵。数最众,位居前沿,只能进不能退。关键时候被舍,为了保车。最风光的兵(卒)是过河之兵(卒),貌似车。关于兵方面比较激励人的话是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关于兵的史料、诗句、影视作品数不胜数,不再赘述。
[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1-7-25 14:19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