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与月半
2020-09-24叙事散文荷锄翁
“七夕”与“月半”进入农历七月,从初一至十五期间有两大节期:七夕与月半。七月初七,传说是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叫做“七夕”。 “七夕”节旧时在民间知之者甚少,我是在读初中时,语文课本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编织了一个幽怨
“七夕”与“月半”
进入农历七月,从初一至十五期间有两大节期:七夕与月半。
七月初七,传说是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叫做“七夕”。 “七夕”节旧时在民间知之者甚少,我是在读初中时,语文课本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
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编织了一个幽怨的爱情故事。近些年来,媒体炒作,电影电视渲染,知道七夕的人逐渐多起来来,特别是年轻人。因此这一天,就成了青年们一年一度相亲的“好日子”,现在又有人提出把这一天叫作“中国情人节”,我倒认为是不错的主意,比跟在外国人的屁股后头过洋节好!青年男女们,如在此前己经订了婚,有利用这一天作为新婚佳期的;有相约到歌场、舞会,说知心话,增进情感的;也有尚未定亲,拜托媒人到看中的女友家去提亲的;或者自行相邀,私定终身。如此而已,似乎尚未见有人像过其他节日一样酒筵邀客,张彩庆祝的。
“月半”和七夕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
“月半”又称中元节,“鬼节”。民间传说月半期间,“冥府开禁,鬼魂过年”,均回各家与生存在阳世间的亲人相聚,故有“七月半,鬼乱窜”之说。
过月半的习俗据说兴起于南北朝时,于唐宋时盛行,清代更盛,祭祀活动的规模有过于清明节。所不同的是,清明节注重野外扫墓、插青,而月半节是在家中设酒馔宴席,烧纸钱冥币,顶礼膜拜,隆重地祭奠先祖亡灵,兼以亲友聚会;在佛教寺庙里还举办盂兰盆会,超度亡魂。
我们土家族非常看重月半节,某些方面甚至比过年还要隆重,素有“年小月半大,鬼神也歇三天假”之说。而且月半节的时间很长,从农历的七月初一到十五半个月时间,即如春节到元宵节一般。据老年人传教,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新老亡人的灵魂都要回家探望亲人。初一,新亡人(三年以内的死者)回家,这天如下了雨,称为“亡人带雨”;事有凑巧,往往这段时间雨水较多,或者时雨时晴,人们把这样的天气称之为“亡人天”。若某家有“新亡人”,则在初十以前的任何一天“打发”亡灵返回,十日后至十五日是“打发”老亡人返回的时间。何谓“打发”?就是准备丰盛的酒席,摆上碗筷,由家里当家的长者亲自依次一一呼唤先灵的名讳,请其赴宴,神态庄重的奠酒化钱、叩拜祝祷;然后则是阖家团聚,与邀请来的亲友一醉方休。
临近月半的时候,是要把本家嫁出去的老、少姑娘接回来团聚的,有俗话说“年是拜,月是接”,意即过年,应是晚辈、亲友主动登门给尊长拜年,而月半则恰恰相反,是专人专程将外嫁、外出的亲人接回来团聚。前些年当我还在年轻时,每逢到了七月初,岳母家一定要来人接我们夫妻带孩子去过月半的,哪怕在大集体生产的年月,这个规矩也没打破过。
我们土家族月半节期间还有一些有趣的禁忌:比如若有一种形像蚂蚱、名叫“猴子”的青虫飞进了屋中,是不能打它的,说这是亲人的魂魄归来;又如未满12岁的小孩子在七月间不能剃头,一是说怕被亡人认错带走,二是怕碰上“鬼剃头”,致使头发脱落。所以不论大人小孩,都在六月底理好发,剃好头。万一耽搁了,也要等到十五以后方才剃理的,这些习俗一直传承至今。
[ 本帖最后由 荷锄翁 于 2011-8-3 19:12 编辑 ]
进入农历七月,从初一至十五期间有两大节期:七夕与月半。
七月初七,传说是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叫做“七夕”。 “七夕”节旧时在民间知之者甚少,我是在读初中时,语文课本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
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编织了一个幽怨的爱情故事。近些年来,媒体炒作,电影电视渲染,知道七夕的人逐渐多起来来,特别是年轻人。因此这一天,就成了青年们一年一度相亲的“好日子”,现在又有人提出把这一天叫作“中国情人节”,我倒认为是不错的主意,比跟在外国人的屁股后头过洋节好!青年男女们,如在此前己经订了婚,有利用这一天作为新婚佳期的;有相约到歌场、舞会,说知心话,增进情感的;也有尚未定亲,拜托媒人到看中的女友家去提亲的;或者自行相邀,私定终身。如此而已,似乎尚未见有人像过其他节日一样酒筵邀客,张彩庆祝的。
“月半”和七夕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
“月半”又称中元节,“鬼节”。民间传说月半期间,“冥府开禁,鬼魂过年”,均回各家与生存在阳世间的亲人相聚,故有“七月半,鬼乱窜”之说。
过月半的习俗据说兴起于南北朝时,于唐宋时盛行,清代更盛,祭祀活动的规模有过于清明节。所不同的是,清明节注重野外扫墓、插青,而月半节是在家中设酒馔宴席,烧纸钱冥币,顶礼膜拜,隆重地祭奠先祖亡灵,兼以亲友聚会;在佛教寺庙里还举办盂兰盆会,超度亡魂。
我们土家族非常看重月半节,某些方面甚至比过年还要隆重,素有“年小月半大,鬼神也歇三天假”之说。而且月半节的时间很长,从农历的七月初一到十五半个月时间,即如春节到元宵节一般。据老年人传教,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新老亡人的灵魂都要回家探望亲人。初一,新亡人(三年以内的死者)回家,这天如下了雨,称为“亡人带雨”;事有凑巧,往往这段时间雨水较多,或者时雨时晴,人们把这样的天气称之为“亡人天”。若某家有“新亡人”,则在初十以前的任何一天“打发”亡灵返回,十日后至十五日是“打发”老亡人返回的时间。何谓“打发”?就是准备丰盛的酒席,摆上碗筷,由家里当家的长者亲自依次一一呼唤先灵的名讳,请其赴宴,神态庄重的奠酒化钱、叩拜祝祷;然后则是阖家团聚,与邀请来的亲友一醉方休。
临近月半的时候,是要把本家嫁出去的老、少姑娘接回来团聚的,有俗话说“年是拜,月是接”,意即过年,应是晚辈、亲友主动登门给尊长拜年,而月半则恰恰相反,是专人专程将外嫁、外出的亲人接回来团聚。前些年当我还在年轻时,每逢到了七月初,岳母家一定要来人接我们夫妻带孩子去过月半的,哪怕在大集体生产的年月,这个规矩也没打破过。
我们土家族月半节期间还有一些有趣的禁忌:比如若有一种形像蚂蚱、名叫“猴子”的青虫飞进了屋中,是不能打它的,说这是亲人的魂魄归来;又如未满12岁的小孩子在七月间不能剃头,一是说怕被亡人认错带走,二是怕碰上“鬼剃头”,致使头发脱落。所以不论大人小孩,都在六月底理好发,剃好头。万一耽搁了,也要等到十五以后方才剃理的,这些习俗一直传承至今。
[ 本帖最后由 荷锄翁 于 2011-8-3 19:12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