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树
阿尔山林区。 张金河摄
清雅醇和的诗意,穿越旷世时空,在偌大呼伦贝尔草原得到共鸣。
此时,内蒙古阿尔山林场,清澈蜿蜒的哈拉哈河畔,微风吹过夏末的晌午,笔直的省道犹如一……
阿尔山林区。 张金河摄
清雅醇和的诗意,穿越旷世时空,在偌大呼伦贝尔草原得到共鸣。
此时,内蒙古阿尔山林场,清澈蜿蜒的哈拉哈河畔,微风吹过夏末的晌午,笔直的省道犹如一条分割线,将两旁林带间肥绿的草地,划成畦畦田园。晨雨过后,草木葳蕤,东北黑土地越发油亮如洗,踩上去,脚头黏实黝黑。
田畴阡陌,植被丰茂,万物葱茏。
眼前,偌大草坪上各类植物随风起伏,有野生藤状花茎、有自然疯长的燕麦,最惹眼的是新栽的树苗。从机耕道下到一畦较大胡苗圃,花草沾衣,枝叶拂人。林业技术员小孟抚摸一株齐肩高的小树,仔细查看,如同对待久违的孩子,他喃喃道,长得好快呀!同行的林业局领导说,是啊,比想象的好。原来,这块种玉米、小麦的农田,去年春天退耕还林,栽上引进的小树,一年内长势喜人。
这些不太起眼的小树,经冬历夏,扎下根,长势良好,叶片绿中染上霜白,枝条略有尖刺,在阳光下,摇曳摆动,似乎在向人们致意。初识者好奇:这就是传说中的“大果沙棘”吗,就是林区着力推广的沙棘吗?
是的,田圃中的沙棘小树,亭亭玉立,昭示着林区人退耕还林的成果。一眼望去,沙棘排成一线,前后约一米五,左右三五米的间距,伸向远方,脚下是套种的蒲公英、甜菜、赤芍的簇拥,其势如仪,妆成林带草地一道独特风景。
种植沙棘是阿尔山林业局退耕还林的一项重要举措。大果沙棘适宜在高寒山地林中生存,既可造林绿化,防止水土流失,其果又富含维生素C,色泽鲜亮,经济价值和观赏性都高,近年来,成为林区退耕还林绿化的首选树种。小小沙棘在高纬度的阿尔山林区落户,一年多来已种植五万多亩。起初,人们担心这“沙漠的精灵”在林区草地上水土不服,经过一年多的培植养护,如今,成活率已近九成。眼下当年生的大片沙棘小苗,出落得像模像样,令同行的几位林业人无不喜形于色。
你可不知道,起初工作多难啊!真正的“水土不服”是人们的意识跟不上……林区领导介绍说。
退耕还林的国家战略,在阿尔山林区进入攻坚战。2019年春,林业局为了推广沙棘,干部下沉到农户家,到田间办公,反复做工作。也难怪,多年来都是承包林地的栽种习惯,让农户们接受变化,要有一个过程。
去年早春,林业局书记办公室,不请自来十多人,是来向领导提意见的:退耕还林不是说要“退耕得生态,百姓得实惠”吗,还林可以,可是老百姓的收入咋办?群众有疑问,领导不能回避,局里广开思路,多想办法,引进易存活、高效益树种。但是,改掉多年种地的老习惯,改种没有听说过的树种,这个预支的远景,想让百姓心里接受,很不容易。干部们苦口婆心,大道理与现实可能,调查数据与愿景目标,“他山之石”的图片视频……来回地谈心交流,“虽然心有所动,但还是有大大的问号”。那好吧,让他们走出去,到现场参观学习。于是,局里先后组织到一些省市的沙棘种植地观摩。在辽宁义县,内蒙古通辽、赤峰,黑龙江林口等地,沙棘产业规模化的发展前景,让一些观望的人触动很大。局里随后又拿出可行措施,比如,让种植户参与培训,参与种苗的挑选,技术人员指导套种,在资金上优惠倾斜,管理上跟班督促,最后签订收购计划和承诺书等“全方位跟进”。2019年,终于完成了一万多亩退还的指标,今年上半年,又完成了四万七千多亩。这五万多亩退还林地上,都是大果沙棘树苗当主角。
春天,万物勃发,林区开始栽种沙棘的“春季行动”。伊尔施镇一林场的韩振春,是最早的行动者。他家有两台拖拉机,招来二十五名工人,加班赶时间,三天就完成了七百多亩的栽种任务。天一亮,机声在静寂的林带响起,欢快的节奏,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植树机前面开出垄沟,人工跟上挖树坑,再是一株株沙棘苗放入,扶正,踩实,浇水,一气呵成。“我们种下树苗,也种下希望。”韩振春说,他家七百多亩沙棘,还套种蒲公英、蓝靛果。三年后,沙棘进入盛果期,林下的药材也有收入,就能实现林场说的“绿富双收”啊!老韩的喜悦,带动了不少观望的农户,大果沙棘成了阿尔山林区退耕还林追捧的树种。
历经七十多年的奋斗,阿尔山林业局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百万亩的林业局。如今,构筑生态优美的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守护大东北绿色宝库,林业人退耕还林的信念坚守,矢志不渝。在无边无际的绿色世界里,一株小小的沙棘,也许微不足道,然而“林保”工程,生态建设,构筑美好的家园,每一个微小的举措,都是一份可贵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