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北麂人家

2023-03-17抒情散文沈小玲


“阿莉,又回来啦?”

“是啊,老家好呢,今天生意好否?”

在丁香坦街口,几位大姐热情地与阿莉打招呼。大姐们就在自家门口卖岩头货,藤壶、香螺、辣螺、珍珠眼、蛎钩,什么都……

“阿莉,又回来啦?”

“是啊,老家好呢,今天生意好否?”

在丁香坦街口,几位大姐热情地与阿莉打招呼。大姐们就在自家门口卖岩头货,藤壶、香螺、辣螺、珍珠眼、蛎钩,什么都有。才到上午九点,他们摊位前的小箩筐就已经空了,海味一大早被游客买得精光,每天都如此。

阿莉是位老师,北麂岛的女儿。她趁暑假回岛上疗休养,有时也带好友来玩,她的老家在岛上的立公村。

北麂岛是北麂列岛中最大的岛,面积一点九平方公里,山巅海拔一百二十三米,离浙江瑞安市区约三十八海里。岛上有四个大渔村,三个靠海而居,立公村独自在半山腰的山坳里。

阿莉抄近路,选择爬山。山路的靠海一侧种满了甜美的百日菊、万寿菊、矢车菊。山上的芦苇一丛丛、一片片,海风吹过,轻轻地弯腰。

这几年,游客越来越多地在芦苇丛中拍照留念,北麂的芦苇成了“热门景点”。岛上的渔民这才注意到,自家房前屋后的芦苇原来这么美。

阿莉往上走,一直走到芦苇的尽头,立公村就到了。

村里的房子与岛上其他村子一样,清一色的石头房。石头房并不大,往往两三间连在一起。建得也不高,只有两层楼,窗户小小的,屋檐并不花哨。石头房多是矮矮壮壮很结实的模样,像在海边野大的孩子,赤着脚坐在山冈上吹海风。

石头房依山而建,房屋之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山上细窄的石头路将石头房尽数串起,小道在海风经年累月的吹拂下,岩缝里生出了带着淡淡海味的青苔和嫩嫩的蕨。

岛上渔民大多在瑞安市区买了房子,闲置下来的石头房被改成民宿。立公村的石头房整村开发建设,现在,部分民宿已对外营业。

不过,阿莉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有那么多人坐船两个半小时,来岛上疗休养,住进他们村的房子,过一把渔夫生活的瘾。

在村子里,正好遇上一位来疗休养的中学老师,手里拿着刚买到的海货。他把阿莉当成了和他一样的游客,兴致勃勃地向阿莉介绍他住的石头房的一景一物。

“看见了吗?房前的小院里有浮筒、铁锚、丝网,都是用过的,上面还带着湿气。”他说,顺手指了指堆在空地上的虾笼,“好像渔民们劳作完刚刚离开,一顿饭的时间他们就会再回来。”

地上的虾笼六边形,蓝绿色的尼龙绳网在每一边都剪开了口子,如果虾和蟹冒冒失失地钻进去,想出来就难咯。海风习习,天空染上了藏青色,远处有人在大声说话,窗户里飘来饭菜香。

“这里的石头房子一点儿都没变,”那位老师跟阿莉说,“很真实,就像家里一样。”

阿莉笑了。她在自家门口站了站,屋里有工人在干活,民宿改造要到明年才完工。每次回岛上,阿莉都要去看看自家的石头房,也数数村子里的变化。

阿莉告诉来疗休养的老师,她就是本村人。她还特意告诉他们,落潮时一定要去立公村不远处的过水屿看石头房,与石头房来几张美丽的合影。

在北麂列岛中,过水屿是一座毫不起眼的小岛。

过水屿地名很形象,过水——屿。它与本岛似连非连。涨潮时,可以开过一艘捕鱼船,但落潮后,会现出一条路。走在礁石、石砾和沙土组成的小路上,常是忽高忽低,一脚深一脚浅。礁石表面有被海水腐蚀过的痕迹,像是大海把浪花拓印下来了。

上世纪70年代,北麂渔业发展起来了,陆续有人从高山、平原、另外的海岛来过水屿讨生活。最繁华的时候,过水屿有二十多条船,三百多口人。

渔民们在陡峭的岛上盖了一排排茅草房,每天出海,捕鱼,晒鱼,腌鱼,卖鱼。岛上条件艰苦,没水,没电。一旦涨潮,通往本岛仅几百米的路,就被大海淹没,但讨海的渔民一年又一年坚持了下来。

上初中时,阿莉和同学常结伴去过水屿玩。那时候岛上的渔民盖起了两层的石头房,结结实实,不怕台风,也不惧大火。码头、晒鱼坪、加工场一应俱全,还接通了自来水。岛上的生活每天都热气腾腾的。

到了上个世纪末,北麂岛附近的渔业资源开始减少,岛上的渔民在政府的帮助下,纷纷改行做其他工作。石头房因此人去楼空。

阿莉说,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看海风梳理着大片的芦苇,看安静而又美丽的过水屿,你不会觉得伤感,反而感到高兴。

因为,原先住在过水屿的人们有了更好的去处,到本岛,到市区,他们有了更好的生活。担心涨潮时被困锁,在黑漆漆的大风夜用昏暗的煤油灯,都成了遥远又模糊的记忆。

而今,北麂岛成了温州市摄影小镇。其中,过水屿尤其是绝佳的拍摄点。若是有人与阿莉聊天,阿莉便会劝他们趁着落潮,赶紧先去过水屿拍几张照片,那里最漂亮。

阿莉的堂弟阿西开着车从村间路上过来,看到堂姐,就把车靠边停下。健壮的阿西被晒得黑红黑红。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渔民阿西深谙北麂作为浙江省大渔场所有的故事,海洋生态,渔家文化,海岛旅游,他都一清二楚。

“八字门还记得不?”阿西说,“那里的水够深,够咸,还很干净,那里头养的黄鱼和野生的一样鲜美。什么多余的东西都不用放,一点盐,一点酒,一点姜,再放一小把葱,那味道,美呀!”

岛上渔民在八字门海域的海洋牧场里工作,每天都要捞起活蹦乱跳又肥美的黄鱼发往各地。

“我估摸你们城里人家办喜酒,用的黄鱼都是从我们北麂岛上运去的。” 阿西很自信地说。

阿西在村里承包了一个小岛,三年到期后还可以续租。岛上有牡蛎、辣螺、红蛋蛐。如果风浪不至于太大,阿西基本每天都会上岛去采海味。潮起潮落,海水日夜滋养,礁石上的贝壳生生不息,一个人,只要肯去捉,岩头货总是有的。

北麂列岛有三十八个岛屿和五十一个海礁,有些岛礁租出去了,租给各自村里的渔民,渔民随时可以到自家岛上收割岩头货。美味的海鲜是不愁买家的,有直接被游客提走的,有让高速客船带到瑞安市民家的,也有腌制了流水供货的,怎么好卖就怎么来。

来疗休养的老师们听得兴起,也顺便问阿西:年收成如何?是租金的三倍?四倍?

阿西笑而不答。

到冬天,天气变冷,岛上的游客稀少,阿西他们便全家到城里住高楼去。第二年春天,又回到岛上,住进自家的石头房,继续红红火火的日子。

作为从海岛走出去的青年才俊,阿莉的小弟响应省政府“乡贤回乡”的号召,反哺家乡,投身家乡的建设,为北麂打造休闲海钓基地添砖加瓦。在禁渔期外,他常要回岛上来,组织海钓活动。

阿莉回北麂岛,就住在小弟在海边的石头房里。二楼的窗户是小弟特地设计过的大飘窗,帘子一掀,就可以看到一汪碧水,一片蓝天。门口的避风港零星地停着一些捕鱼船,小船上的渔民在养殖的网箱旁作业。

傍晚,阿莉开火烧水,把岩头货洗干净下了水。海味鲜活无比,香螺浓郁醇厚,龟脚软嫩鲜香,牡蛎软滑爽口。刚从锅里捞出来的藤壶,用镊子夹出藤壶肉,再将“壶”里的鲜汤一饮而尽——如同将半个大海的鲜美含在舌间。

更多的时候,阿莉就与好友坐在院子里看蓝天,碧海,渔船,芦苇,就这样看着家乡的岛一天天变成了海上花园、美丽渔村。

对于阿莉而言,北麂岛是永远的家园,它率真、舒适,让所有来过岛上的人们都流连忘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