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请到上海图书馆找我”
“人生多彩。在这诸多的色彩之中,我最爱绿色。绿色平和、淡泊,清新、冷静。绿色不浮躁、不刺激、却又不灰黯,不忧伤。绿色催人向上。不论是……
“人生多彩。在这诸多的色彩之中,我最爱绿色。绿色平和、淡泊,清新、冷静。绿色不浮躁、不刺激、却又不灰黯,不忧伤。绿色催人向上。不论是江南萋萋春草,还是大兴安岭蓊郁密林,都使我赏心悦目,精神振奋。”——摘自叶永烈2005年11月2日微博。
叶永烈的一生是奇幻、多彩、绚烂、励志的。
小学作文不及格
一辈子靠写作名扬四海的叶永烈,小学第一张成绩单却有两个“不及格”:“作文40分,读书40分。”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用在叶永烈身上就说不通了。作文不及格的叶永烈一旦燃起热情,“作文”比谁都厉害。
叶永烈的家离《浙南日报》社(《温州日报》前身)不远,每次经过报社门口,看到木制投稿箱,他总是好奇地多看几眼。当有人告诉他:“只要把稿子投进箱子,如果写得好,报纸就会登出来的。”他心动了,“就觉得那只投稿箱在向我招手。”
有志不在年高,十一岁的叶永烈,悄悄写了首小诗,来到报社门口,踮起脚,把诗稿投进那只神秘的箱子里。没过几天,他收到了平生第一封信。信封上印着“浙南日报”四个红色大字。
叶永烈同学:
你的稿子收到了,已经读过,很好,我们要把它放在下一期报上(《人民生活》副刊)登出。登出以后,一定送一张当天的报纸给你,好不好?还有稿费。希望你以后多多写稿子寄给我们,我们十分欢迎。稿子写好后可以寄《浙南日报》副刊组,或者你自己送来都好。你在什么学校读书?几年级?有空望多通信,把你自己的感想告诉我们。
祝
进步!
浙南日报社副刊组
一九五一年四月十六日
十来天之后,1951年4月28日,他放学刚回家,父亲便叫他:“阿烈,快来看报纸。”原来,他的那首短诗发表了。
这首小诗,总共只有70个字,却使他从普通的少先队员一下子成长为大队宣传委员,衣袖别上了三道红杠。从此,他负责编少先队队报、班级墙报,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文水平突飞猛进。
这首小诗,叶永烈一直视作“处女作”。后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时,入会表格上有一栏“何时开始发表作品”,他填写的正是“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学习蜘蛛有恒心
小学教育是人生的基石。学校走廊上挂着蜘蛛织网的画,旁边木牌上写着“有恒为成功之本”。那时,叶永烈还不识“恒”字,自然不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后来听了老师的解释,才明白这是鼓励学生要像蜘蛛一样有恒心——网破了就补,再破再补。
叶永烈说,这句话使他受益终生——11岁发表作品,20岁出书,出版130多部著作,就是“恒”字使他不倦,“恒”字教他坚韧。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培养。叶永烈1940年8月30日出生于温州市区铁井栏。其父叶志超念过私塾,读过保定军官学校,离开军职回温后,任银行行长、瓯海医院院长等职。叶永烈常常似懂非懂地听他父亲给员工们讲《古文观止》。
叶志超时常叮嘱叶永烈:“要紧的东西一定要收拾好。”叶永烈第一张照片是一周岁时拍的,背面写着“永烈周岁纪念”“农.7.26”。叶永烈生日是农历7月27日,按温州人习惯,如果7月27日拍的话就多了一天。叶永烈小学到高中总共有39张成绩单,叶志超全部保存下来,可见其做事多么严谨细致。
叶永烈说自己遗传了父亲的细心。1979年2月25日,北京大华仪器厂一个工人给叶永烈写了满满两页纸的信,求教写作问题。叶永烈看出这个工人的才华,不仅回信鼓励,还把来信保留下来。这个工人就是后来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叶永烈说:“幸亏这封信保留下来,可以看到24岁的郑渊洁心里是怎么想的,也可以看出他成为作家不是偶然的。”
在写作中,叶永烈常用父亲传授的方法进行考证。早期《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出版后,有读者来信指出重水比率和其他书籍说法不一。叶永烈便去查阅前苏联涅克拉索夫著《普通化学教程》、格林卡著《普通化学》、傅鹰著《大学普通化学》、苏勉曾编译《系统无机化学》等著作,发现数据各不相同,有的差好多倍。他写信请教中国著名重水专家、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张青莲院士。院士给出了权威数据:100吨天然水有17公斤重水。叶永烈便把这个数字写进书里,一直用到现在。
叶永烈做了爷爷后,告诉孙女:“拍的照片存入电脑,每个文件夹要写好内容、什么年份拍的,特别重要的应该用标题加以说明,这样才能保存好。”
“为什么”一举成名
一心一意要当记者的叶永烈,为确保能上北大,无奈选择了化学系。求学期间,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有空就往图书馆跑,独自沉浸在文学世界。他不仅拥有理工男的严谨思维,还有文学青年的想象细胞。
叶永烈参与创作《十万个为什么》,源于科普作品《碳的一家》。在他把书稿寄往上海的时候,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正着手编辑《十万个为什么》。编辑曹燕芳女士正是《碳的一家》的责编。当时她请了上海很多中学老师写化学分册,因为写的像教科书,不满意。她发现叶永烈是念化学的,而且文笔非常好,就把“为什么”寄给他。
叶永烈不知道人家已经写过了,50个写好一批寄过去。有时还多写了些“为什么”。由于他写得生动有趣,曹燕芳十分欣赏,索性就把别人的稿子退掉了。化学分册共173篇,叶永烈写了163篇。
之后,叶永烈又写了天文分册、气象分册,还写了农业、生理卫生。《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共五册,900多个“为什么”,叶永烈写了300多个,占三分之一。《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印了500万册。他是最年轻、写得最多的一个作者。这套书让他一举成名。
要知道叶永烈当时还是个大学生,读书也很忙啊,他戏称自己是“学余创作”。
人生精彩“三步曲”
有人从叶永烈身上得出结论:温州人的精明不但表现在经商上,也表现在方方面面,叶永烈不但是高产作家,也是高智商高情商的作家。纵观叶永烈写作生涯,大体可分“三步曲”:
第一步:科普写作。18岁发表科学小品,出版《碳的一家》。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完成《小灵通漫游未来》。1979年被文化部、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1976年发表科幻小说《石油蛋白》。1981年导演电影《红绿灯下》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科教片奖。2017年出版《叶永烈科普全集》,28卷,1400万字。
第二步:纪实述作。1983年之后,叶永烈转向纪实文学创作。他说:“上海的各个时代基本都有作家写,唯独缺了党的诞生和文革时期这两部分,我想填补这两个空白。”于是,有了《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等。纪实文学作品共1500万字,加上旅行文学《叶永烈看世界》21本,500万字。2005年10月,叶永烈荣获中国首届“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第三步:小说创作。2015年开始,叶永烈投入长篇都市小说创作,三年完成“上海三部曲”——《东方华尔街》《海峡柔情》《邂逅美丽》,每部45万字,共135万字。《东方华尔街》写的是上海与美国的故事,《海峡柔情》是上海、台北双城记,而《邂逅美丽》则是上海、温州双城记。这三部长篇小说,并无故事上的联系,而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上海。《邂逅美丽》是上海作家协会重点扶持的创作项目,于2018年 4月出版。
请到图书馆找我
叶永烈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离开温州后,一直客居他乡。但是,他对故乡一往情深,但凡有新作问世,第一时间想到家乡读者,优先提供《温州日报》刊发报道。温州对他来说,不仅是桑梓之地,还是灵感之源,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写温州模式开始,一直到“把籀园写进长篇小说”……
叶永烈是个讲义气的温州人。成名后,他无论在哪里讲述人生经历,必提《浙南日报》,必说那首小诗,“我的一切都是从这块‘豆腐干’开始的。”1983年,他特地复印了那封信,委托来上海采访的《浙南日报》记者许岳云帮忙查找。复印信件带回报社,副总编辑林白一眼认出笔迹:“这是杨奔写的。”此时,杨奔已离开报社。得到报社提供的地址,叶永烈立马给杨奔致信表达感激之情。1987年春节前夕,叶永烈特地到苍南县龙港镇拜谢杨奔。杨奔去世后,他写下饱含深情的挽联:“亲手扶我踏上文学路,甘露润苗永记启蒙情。”2015年3月,叶永烈将当年的那封来信收入《历史的绝笔——名人书信背后的故事》一书。
叶永烈是个顽皮的幸运儿。三岁那年,他爬上方凳抓灶台上的荸荠吃,不小心摔下来,满口是血。其父急忙叫来黄包车,送到白累德医院院长(市中心医院前身)、英国医生斯德福寓中。斯德福清理掉其口中荸荠,发现舌头左侧中部被牙齿咬断,便用木棒将嘴撑开,缝了三针。大夫说,这孩子将来是否能正常讲话,难以预料。他父母听了十分担心。所幸并无大碍,叶永烈长大后口齿依然清楚,就是舌头上留下了一道疤痕。
叶永烈是位神奇的预言家。他21岁预言的未来世界生活,逐渐实现……2006年,《小灵通漫游未来》最新版本发售,开篇文章《预言家的愉悦》把书中所写与已经实现的科技发明作了对比,共有20多项。叶永烈相信,最终那个让无数中国儿童大感兴趣的未来世界,将会全部实现。
叶永烈是位无私的作家。在近七十年的写作生涯中,他理性地建立完善的创作档案。各种文稿、书信、照片、采访录音、名人书信、笔记等均分类保存,共计40箱,都捐赠给了上海图书馆,成为“叶永烈专藏”。其中光录音磁带就有1135盘,现已数码化。叶永烈曾笑言:“在我故世之后,在墓碑上可以书写:请到上海图书馆找我!”
如今,一语成谶,我们真的只能去图书馆找他了。2020年5月15日9时30分,叶永烈永远离开了我们,独自去漫游心心念念的未来世界。他曾说:“把你的生命,溶进你的事业之中。事业的丰碑,就是你‘凝固’的生命。”诚如斯言,他的生命已然凝固在3500万字的作品里。
叶永烈走了,中国人是不会忘记的,因为亿万少年是在他对未来的多彩幻想中成长的。他不仅带来了科幻的火种,而且填充和丰富了真实的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