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早酒

2023-03-20抒情散文姚正安
14岁那年过年,妈妈带我到大姨娘家,为大姨父贺50岁生日。大姨娘家在江苏兴化西北一个叫黄皮黑戛戛的地方。

初三一早,吃了几只团(家乡用糯米粉制作的糕点),随妈妈走了18里到了……

14岁那年过年,妈妈带我到大姨娘家,为大姨父贺50岁生日。大姨娘家在江苏兴化西北一个叫黄皮黑戛戛的地方。

初三一早,吃了几只团(家乡用糯米粉制作的糕点),随妈妈走了18里到了兴化县城。过年一般店铺都打烊,中午我们就吃了几条果子,向一户人家讨了点热水。然后我们去兴化北门乘帮船去姨娘家。

兴化是水网地区,河湖相连,目之所及,皆为水。船是唯一的长途交通工具。我们乘坐的是一条小型水泥船,中舱搭了篷子,大约10来位乘客挤在中舱里。船头一名船工,穿着厚厚的棉袄,戴着黄毛帽子、粗布手套,拿着竹篙,随时应付突发情况。船艄装着冲水机,那时还没有挂桨,是将抽水机的管子用木块塞中间,形成巨大的冲击力,推动船行。

姨娘家离兴化县城四五十里,全是水路。那天风很大很冷,滴水成冰,乘客们缩成一团。时不时有浪头打到简易的玻璃窗上,让我心惊肉跳。当地人却不以为然,说常年行在水上,这种风浪算是小的。

透过窗户,茫茫一片大水。船行得很慢,一直到天挨黑才到岸,姨娘已经等候在码头了。

农村人的喜事多安排在正月,正月里农闲,大家可走动走动。办喜事假三天,头一天下午上客,直到第三天午后散客。大姨父生日设在初四为正日,初三晚上是暖寿。客人两桌,四五个菜,芋头烧肉、煮鱼、汪粉丝,一两碗青菜豆腐汤。吃过晚饭,姨娘将桌子搬到天井里,开始打地铺。

上世纪70年代初,农村的房子都不大,往往是五架梁三间,条件稍好的人家,主屋外再砌个小小的披屋做厨房,放杂物。全家人就住在主屋里。

客人来多了,就在堂屋里打地铺。地铺用厚厚的稻草铺成,用一层破旧的被褥覆盖,很柔软也很暖和,睡上去十分舒服。大姨父让母亲与大姨娘睡在床上,说姊妹难得相见,睡在一起可以谈谈心,大姨父与我们七八个人一同睡在地铺上。大人们还在谈天说地,一天折腾下来累了,我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天刚亮,母亲就喊我起床:“快升了(过年为避讳,不说起床而说升),要放桌子敬菩萨。”我赶忙穿衣,大人们七手八脚地将地铺卷好,放到堂屋的一角。

妈妈帮大姨娘安排敬菩萨的物件,一只大猪头、一条大鲤鱼、一只活公鸡、一个盘寿桃,还有三碗用筷子挑起的面条。点燃两支红彤彤的蜡烛和两炷香,大姨父的大儿子在天井里放了爆竹和“天地响”。主人敬拜菩萨,晚辈向寿主拜寿。

拜寿仪式在烟雾缭绕中结束,早饭开始了。桌上吃食丰富,大蒜烫干丝、盐水黄豆、酱生姜、炒熟的花生葵花籽,还有肉坨子烧粉丝,比前一天晚上的菜肴多了很多,桌上还放了几瓶白酒。

入席,斟酒的人也给我斟了半二弘碗(比大斗碗小一号)酒。母亲连忙推辞:“他还小呢,不能喝。”斟酒的说:“小孩子就不能喝酒啊?我10岁就开始喝酒了,这次姨父没来,儿子代表!”母亲仍推辞。“就喝一点点,喜事嘛,姨娘您放心,不会让您公子喝多的!”话说到这个分儿上,母亲不便多说。

我好奇地端起酒杯喝了一小口,很辣,脸上觉得火火的。那天不知早餐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只记得我在姨父的床上一直睡到下午,母亲为我烧了一碗汤饭。

晚上客人们继续喝酒,斟酒的人拿我开心:“这个小老表,真不禁喝,我们这里的小孩子个个都能喝酒。从早上开始,一天三顿。”舅舅说起了喝早酒的好处:早晨杠一碗酒,浑身热气冒冒的,一天都有劲,特别是冬天,一碗酒下肚,风不怕雨不怕。

第三天一早,我和妈妈要乘帮船回家了,姨娘全家送我们,一路上都是过年的鞭炮声。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老家虽与兴化比邻,但没有喝早酒的习惯。今天兴化人依然好喝早酒,而且早餐业也非常发达。50多年过去了,留在记忆中的,是那浓浓的亲情和回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