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依旧二月二
二月二是农历二月的第二天。几千年前人们在这一天……
现在过“二月二”的人很少了,有的年轻人甚至不知道二月二是个什么日子。但老人们还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吃豆豆,去剃头。
二月二是农历二月的第二天。几千年前人们在这一天用华夏图腾------龙,做各种相关活动,以祈求平安和丰收。久而久之这种活动被约定俗成,成为全国性的节日。这一天也称为龙头节、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典型的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二月二理发店生意兴隆,这一天“龙抬头”。按传统说法,龙抬头之日是大吉日,孩子在这天剃头是“喜头”,可以保佑身体健康,长大出人头地;大人这天理发是“龙头”,去旧迎新,会带来一年好运。
二月二也是大地回春,万物更新的开始。俗语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雨水是大地返青,春耕播种不可缺少的基础和资源。有了它,才会有白居易笔下春意盎然的景象: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对孩子来说,更是喜上眉梢,因为逢节必有美食。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文化,在各种节日里五彩斑斓,争奇斗艳。所以无论过什么节,孩子们都是满怀喜悦,翘首以待,轻易不会放过。当然,这是指过去,现在物质丰富,生活优越。吃,对孩子们来说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也没有那么大的诱惑力了,过节不过节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这是时代发展进步的结果,是大好事。
“棋子”是二月二最流行的小食品。小拇指大小,薄薄的,两头是三角形,看上去有点像“鳞”状。老人们说这是“龙鳞”。吃了它,龙会顺利降雨,还能避免虫灾,来年五谷丰收。棋子用面做,大多是白面,放上糖、鸡蛋,和好后揉成圆状,再用擀面杖擀平。擀到大约半厘米厚薄,用刀先切成条状,再在此基础上切成有棱角的一小块一小块。稍微晾干,放热锅里烘、炒,等表皮有点“硬”时出锅,凉透后就可以吃了。又香又甜,很受孩子们青睐。许多孩子都放在口袋里,一个一个慢慢吃,有的还带到学校里下课休息时再来两个。当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这样的口福,做棋子要有条件,一是要有充足的食料,一是要有人会做,有功夫做。二月二不是法定的休息日,如果赶不上星期天,上班族照旧要早出晚归,没时间也没精力去鼓捣。只有闲散在家的人,尤其是老人才有时间去忙活。不过以前白面实行计划供应,平时吃都很“节约”,很难舍得再去做棋子。再说白糖、鸡蛋在当时都是紧俏物品,更是轻易不能“奢侈”。然而,穷则思变,白面不多,不少人家就改做地瓜面棋子,不放鸡蛋、糖,放糖精。那时没有科学饮食的概念,也不懂化学物质的危害,只要甜就高兴得不得了。其实地瓜面棋子更不好做。因为没有柔性,切块要很小心,不然就会“龇牙咧嘴”。有的炒出来也不像白面那样规则,但这一点也不妨碍孩子们的喜欢,照样吃得津津有味,乐不可支。
与棋子一起吃的还有炒“糖豆”。二月二吃炒豆同样源于民间传说,同样寓意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炒糖豆的前身是炒黄豆,没什么太多的技巧,把黄豆洗干净放热锅里翻炒,直到爆开,嚼起来很香。但孩子们更喜欢甜味,大人便在豆里掺上熬好的糖稀,把豆裹在里面。这样炒出来的豆就成了糖豆。糖豆香甜皆有,自然受孩子们欢迎。跟棋子一起吃,是绝佳的“搭配”。当年一到二月二,孩子们的口袋里都装着棋子和糖豆,蹦蹦跳跳,高高兴兴的享受着节日带来的美味,心里充满了愉悦。
这些年虽然没人刻意再去炒棋子做糖豆了,但二月二前夕仍有人去超市买些现成的以示“回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温情、念想,依旧如常,而且从未改变,只不过都藏在心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