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人民文学》2021年第3期|宋一川:海棠依旧最西府

2023-03-20抒情散文宋一川
从小生活在陕西关中一个当地人叫作西府的地方,这里古称雍州,乃先秦古都,是秦始皇加冕之地。当地人给东西起名字,总喜欢前缀西府,像老百姓唱的小调叫西府小曲,地方戏叫西府秦腔,皮……

从小生活在陕西关中一个当地人叫作西府的地方,这里古称雍州,乃先秦古都,是秦始皇加冕之地。当地人给东西起名字,总喜欢前缀西府,像老百姓唱的小调叫西府小曲,地方戏叫西府秦腔,皮影戏叫西府皮影,家家户户吃的带肉汤面叫西府臊子面,一些酒厂出的酒也就自然而然叫西府大曲。总之,只要你愿意,这里一切东西的名字,似乎都可以在前面加上西府两个字。

后来到了西安,才发现原来有西必有东,有西府也就有东府。所谓“东有同州府,西有凤翔府”,说的是封建时代在陕西关中道设有三府,除了中间的那个西安府,向东在今天的大荔设有同州府,向西在凤翔设有凤翔府,这就是西府的来历。到了民国时期,历经千年的凤翔府被铁路拉起来的城市宝鸡所取代,关于西府的话题自然就越来越少了。

不能不说造化总是让人难料,有些事情似乎冥冥之中早有安排。多少年之后,在千里之外的北京,竟然又重新发现了西府的存在,就像一个人第二次踏进了同一条河水一样。

有一年阳春三月,几个人逛北海公园,发现里边的海棠甚是好看,一看树上挂的标牌,写着西府海棠。西府?什么意思?一个问号迅速在脑海里闪过,但因忙于拍照,没有顾上深究。后来去故宫,发现御花园里的海棠也挂着西府海棠的牌子,再后来发现颐和园也有西府海棠,“每到春夏之交,迎风峭立,花姿明媚动人,楚楚有致”。强烈的好奇不时涌上心头——什么是西府海棠?为什么是西府海棠?此西府是不是彼西府?

好在信息化时代,不怕没有答案,就怕没有问题。网上关于海棠的说法简直汗牛充栋,关于西府海棠亦是览不胜览。有说是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就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配植,以示“玉棠富贵”之意。有说是各种海棠虽然都花开娇艳动人,但一般海棠花并无香味,只有西府海棠既香且艳,实乃海棠中的上品。“西府海棠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渐变粉红,有如晓天明霞。”有人赞美西府海棠“树态峭立,似亭亭少女。花红,叶绿,果美,花朵红粉相间,叶子嫩绿可爱,果实鲜美诱人,极其美观”。

原来此西府就是彼西府,西府海棠就是源自西府的海棠。

据说海棠本是舶来品,根据唐朝李德裕的《平泉花木记》所言,大凡名字带海字的花木,都是自海外而来。但无论来自何方,到了中土汉唐自然免不了“中国化”嫁接改造,可见我们的先人们早就懂得“转基因”技术了。明代《群芳谱》言:海棠有四品,一般认为是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西府海棠。传说最早的海棠是灌木,因为花柄极短,花儿紧贴在梗上,所以叫贴梗海棠。后来有好事者尝试将海棠与木瓜嫁接,形成了木瓜海棠,从灌木摇身一变成了小乔木,形象立马高大起来,就像实现了从猿到人的跨越一样。到了江南,有人将海棠与樱花嫁接,形成了垂丝海棠,看起来婀娜多姿,宛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实现了从人到美人的升华。据说西晋时期,西府一带有人将海棠与梨树嫁接,发现不仅大美,而且香艳,西府海棠就此闪亮登场,实现了从美人向绝代佳人“惊险的一跳”。后来,人们的嫁接栽培越来越多,海棠品种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以致在植物学分类中,因为海棠品种极其庞杂,只好暂以“西府海棠”一名以蔽之。

海棠之美之艳,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为之惊叹。相传唐明皇曾将沉睡的杨贵妃比作海棠。据说明皇登香亭召贵妃,但贵妃直到卯时仍大醉未醒,明皇遂发出“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的感慨,留下了“海棠春睡”的典故,这也许就是“花贵妃”的由来。

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写过海棠,尤以文化鼎盛著称的宋代为甚,不少诗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海棠诗句。北宋诗人刘子翚写了一首颇受欢迎的海棠诗:“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形容海棠集梅、柳优点于一身,似娴静的淑女,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妙不可言。最牵肠挂肚的莫过于从西府开始仕途生涯的苏东坡。西府海棠之美艳,让东坡居士为之倾倒,即便离开凤翔,仍对西府海棠念念不忘。被贬黄州时,看到窗外的海棠,触景生情,写下了“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名句。按照宋代僧人惠洪的说法,正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海棠故事,启发了东坡居士的海棠诗。

南宋不少气吞山河的大诗人也对海棠赞不绝口。陆游夸西府海棠“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范成大的“迟日温风护海棠,十分颜色醉春妆”,描写了西府海棠让人如痴如醉之大美。让人耳熟能详的还是婉约派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堪称海棠词的不朽名篇。

近现代的人们对海棠的兴趣依旧浓厚,尤以西府海棠为甚。梁实秋在《群芳小记》中用最长的篇幅赞美西府海棠:“一排排西府海棠,高及丈许,而绿鬓朱颜,正在风情万种、春色撩人的阶段,令人有忽逢绝艳之感。”特别是“海棠花苞最艳,开放之后花瓣的正面是粉红色,背面仍是深红,俯仰错落,浓淡有致。海棠的叶子也陪衬得好,嫩绿光亮而细致,给人整个的印象是娇小艳丽”。把西府海棠独特的美艳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出来。

即便在花花草草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也没能挡住人们对海棠的热爱。不少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对海棠情有独钟,据说宋庆龄就十分喜爱西府海棠,周总理对海棠花的钟爱更是广为人知。相传周总理生前特别喜欢中南海西花厅的那棵海棠树,邓颖超睹花思人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一文就是佐证。西花厅的海棠正是西府海棠。

总括起来,历朝历代对西府海棠的赞美无外乎几个方面,一是花香,二是色艳,三是型美,四是神气。西府海棠是诸品海棠中唯一散发淡淡香味的,不仅香艳,颜色还随时间变幻不定。西府海棠花瓣形状小巧,点点红艳,在满目春光中甚是耀眼,许多人看了都会满心喜欢、流连忘返,难怪海棠花又被称为相思花、断肠花。西府海棠的树形,常常被比作亭亭玉立的少女,但我觉得用茅盾《白杨礼赞》中的话来形容也十分恰切,伟岸、正直、质朴、严肃,参天耸立,在西北的寒风中保持着力争上游的精气神,恰如深深渗透在中华民族血脉与骨子之中的老秦人性格。在崇尚清流风骨的西晋一代,西府海棠之所以在众多海棠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上品,除了既香且艳,恐怕与此也不无关系。

自从了解了海棠与西府之缘,便开始关注海棠。发现原来海棠真不止四品,至少还应该包括八棱海棠,河北北部一带多有栽培,因为果子有八个棱线,所以叫八棱海棠。在所有的海棠中,八棱海棠的果子也许最为红艳,大冬天一树的叶子落了,红彤彤的海棠果子依然挂在树上,在寒风中格外引人注目。遗憾的是八棱海棠果子虽好,但花儿比起西府海棠来,还是要逊色不少。

近年来,国外的海棠慢慢走进我们的视线。首先是日本海棠,真有点儿与贴梗海棠难辨雌雄,花儿看上去比贴梗海棠要明亮一些,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但花枝比贴梗海棠矮了一半,大概只有一米高,还是未能摆脱灌木类的先天不足。过去西府海棠被称为小果海棠,见了欧洲海棠,才发现西府海棠其实只是大果中的小果,真正的小果海棠非欧洲海棠莫属,叶子小,果子也小,简直是小巧玲珑。有点儿意思的还是北美海棠,从叶子到果实都是暗红色,像美国西部的牛仔,胳膊和脸蛋晒得红红的,也许把这种海棠叫作红叶海棠更为恰切。

最令人惊奇的,并不是欧洲海棠的叶子和果实,而是一年里多次开出的花儿。这些年午后常常与三五个好友沿着北海走走,到了一排排的海棠树下,总要抬头看一看。不看不要紧,一看往往有发现。有一年九十月的一天,偶然发现欧洲海棠“梅开二度”,一枝海棠花儿在秋风中独放着,虽然显得有些单薄,但仍然十分独特而艳丽,似乎和北京的二乔玉兰一样,不来个梅开二度不心甘。

当时并没有太在意,以为也就是一个例外。到了来年夏天,有一天突然发现海棠又再次开花了,这次大家竞相拿出手机立此存照,有图有真相。谁知到了九月,发现居然又梅开三度,在斑斑黄叶陪衬下,新开的两三朵海棠花儿格外的醒目。

前两天,北京的天突然降温了,萧瑟秋风今又是,红红黄黄的海棠果子纷纷在风中飘摇。举目寻找了半天,没有发现一丝棠开两三度的迹象,只好若有所失地往回走。“快看,这不是海棠开花了!”随着同事一声呼喊看去,发现路边的一棵西府海棠开满了一树的花儿,在午后的骄阳中显得分外的靓丽。

白杨树一般地挺拔耸立,不会是别的,正是西府海棠,在深秋再次开放了,也许是二度,也许是三度。不管花开几度,开出的不是一枝两枝花儿,而是满满的一树海棠压秋风。

这就是西府海棠,总是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不论早来还是迟到,依旧艳香美神、正直刚毅,散发出满满的正能量,在雍容华彩之中洋溢着积极上进、意气风发,渗透出中华文化历经千年磨炼而成的独特气质与成熟之美。

宋一川:陕西凤翔人。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长安定都两千两百年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