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黑水城
那天下午,当我们从额济纳的胡杨林里出来,费尽周折找到黑水城时,太……
第一次听到黑水城名字时,感到它是那样神秘,于是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够相见,走进古城遗址和它昨天的故事里……
那天下午,当我们从额济纳的胡杨林里出来,费尽周折找到黑水城时,太阳已经偏西,景区售票处的窗口刚刚关闭。一想到明天清晨我们就要离开这里,与眼前的黑水城失之交臂时,心里感到十分惋惜,只能站在远处遥望着它……
矗立于夕阳中的黑水城,静谧中透着一丝诡谲。那已风化的城墙,若隐若现于大漠之中,如同那段尘封于岁月深处的历史。古城西北角站立着“枯瘦”的佛塔,隐约可见,虽经岁月风沙的磨砺,但依然是那样古朴、安详。作为标志性建筑,它守卫着也见证了这座古城的兴衰,记忆里一定写满了昨天的故事。黑水城由于在鼎盛的时候忽然消失,使人感到扑朔迷离。长篇小说《鬼吹灯》就是以黑水城作为背景创作的,尽管这是一部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但里面那些令人胆战心惊的场景生动形象,在挑战人们心理的同时,也让好奇的脚步趋之若鹜……
曾听过这样一个关于黑水城的故事:若干年前的一天,正常的天气忽然变得十分怪异。这时,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往返穿梭于城中,并高声叫卖:“枣梨!枣梨!”虽然老人的叫卖非常起劲,但由于价高无人问津。天黑之后,老人出城而去。当时守城将军,闻听此事感到十分蹊跷,百般思索后恍然大悟:“枣梨”不正是“早离”吗?于是,他果断率领全城军民,离开黑水城。他们走后不久,忽然狂风大作,黄沙从天而降,这座城市很快就被淹没了。所有的人,在感到吃惊的同时,也为自己能躲过这一劫而庆幸。这故事听起来很离奇,感到不可思议。其实,一座城市被黄沙淹没,会需要很长时间。即使神秘的楼兰古城,它的消失也是渐渐的……
站在门外,注视着远处的黑水城,我想起来时在穿越巴丹吉林沙漠见到的海市蜃楼:那是一座造型精致的“城市”,朦胧地出现在视野中,仿佛悬浮于天边,四周是茫茫的“大海”,车上的朋友看得惊呆了。不过,当汽车驶近时,却突然发现那座“城市”已无影无踪,地平线上依然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让人感到怅然若失。我想,眼前的这座黑水城,在历史的岁月里,也是“若隐若现”,让人捉摸不定。想起一位朋友曾经讲过的关于黑水城“身世”:这座昔日繁荣的城市在西夏语里称“额济纳”,是黑水的意思。千百年来,发源于祁连山上的雪水汇入黑水河,从这里穿过,注入了北部的居延海,形成一片湖水,滋养了厚重的居延文化。黑水的下游也称弱水,曾有个典故:“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想,天下的古城何止“三千”,可我千里迢迢只为这黑水城而来。据说,这里当年不仅水草丰美,森林茂密,同时也是河西走廊上的重镇──酒泉,通往漠北贸易的必经之路。西汉时,朝廷赶走匈奴人后,派兵在此屯田驻守。西夏建国后,为了防止北部蒙古和东部契丹人的入侵,调来重兵把守黑水城和整个居延地区。西夏鼎盛时,这里不单单是城堡,而是一座经济文化发达,党项人与汉人、蒙古人一起居住的城市,那是黑水城最为“风光”的时候。
如同沙漠在春天里总要有沙尘暴一样,黑水城也躲不过那场战争的灾难。1205年,蒙古帝国加快了“统一”的步伐,而黑水城是蒙古人南下的“障碍”。在三月城中粮荒的时候,蒙古大军兵临城下。一场惨烈的厮杀开始了,蒙古人全力攻城,而城内的人在死守。经过很长时间的攻防对决,黑水城还是被攻破了,潮水般的军队杀入城中。按照蒙古人的打仗规则,对拒绝投降的城池,攻入后是要屠城的。接下来是一场极为可怕的血腥杀戮……虽然没有留下翔实文字记载,但可以想象那些寒光闪闪的刀剑,斩杀了多少无辜的生命,那么多鲜活的笑容被人的贪婪和野蛮吞噬了。慢慢地,黑水城静了下来,殷红的血,流进黑水和这座城市的记忆里。那些失去生命的魂灵像愁云氤氲于黑水城的上空,久久不肯散去,没有了生命迹象的城市静得可怕,连肆虐的风也止住了脚步。想起唐人李华《吊古战场文》中描绘战争肃杀的场面:“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阴魂凝结天色昏暗的情景,跃然纸上。从那以后,当地蒙古人流传着一句话:不能进入黑水城……其实,黑水城并未失去生命,它只是走出了“时间”。这座“沉睡”的城市,在黑暗中等待着被唤醒的那一刻……
到了元朝,黑水城像雨后沙漠中的枯草,渐渐恢复了生气,元帝国将这里作为西北的重镇,人们重新听到那悠扬的驼铃声。不过,这种繁荣持续的时间不长,伴随着元朝大厦的倾覆,黑水城又在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由于气候变化,黑水河慢慢断流了,额济纳这片绿洲,逐渐被荒沙吞没。黑水城因水而得名,又因水而败落。
我从远处眺望着它,思绪万千。隐约见到古城里到处裸露着砖石、瓦块、陶瓷碎片,还有风化的白骨……倔强的黑水城像个被遗弃的老人,独自伫立于风沙之中。我想起了此前看到的那片“生而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三千年的胡杨林,在茫茫黄沙中,举着瘦骨嶙峋的枝杈,艰难地伸向天空,于绝望中期待着明天,那是一种怎样的执著,冥冥之中与这座古城有一种契合……
黑水城被黄沙掩埋了,从此又沉睡在漫长的岁月里,它曾见到了茵茵绿草,而后又被一个可怕的噩梦惊醒……1908年,大清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有一天,荒凉的古道上传来阵阵的驼铃和嘈杂的脚步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在当地向导带领下来到这里“考古”。虽然是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可他对这座古城的情况并不陌生。他知道,这废墟的下面埋着数不清的财宝,让他垂涎欲滴……
经过多次挖掘,虽没有见到传说中的宝藏,但是他挖出了比金银财宝更有价值的东西,他睁大了那双贪婪的眼睛。那是一个残阳如血的黄昏,在微风扬起的黄沙中,40峰驮着重物的骆驼和科兹洛夫满载而归。他带走了数千卷举世罕见的文献和几百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大多属于西夏、宋、金、元时期之物,具有极高的文物和学术价值。可悲的是,科兹洛夫是在当地官员和王爷的目送下离开这里,当他脸上露出微笑时,黑水城在默默地流泪……
科兹洛夫在圣彼得堡展出这些文物的时候,西方人睁大了眼睛。不久,那个赫赫有名、被称作“敦煌猎鹰”的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闻讯而来,他在这里搜寻了足足有一个半月,也是“满载而归”。这些文物的出土,让古老而神秘的西夏文明浮出了水面。而这一次次文物的出土,在中国的考古界石破天惊,这是继安阳甲骨文、敦煌壁画之后,又一次重大的发现。只是这种浩劫式的挖掘,对于西夏的文物造成了永久性的伤害,而伤害更大的还是这个古老民族的自尊……
我徘徊在景区的大门外,望着前方,只能遗憾地与这个标有“黑城弱水风景区”的大门合影留念。天空湛蓝,几缕白云从眼前飘过,远处起伏的沙丘,像波涛在我心中翻卷。眺望黑水城,我们之间留下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如果说距离产生美的话,那也是一种凄婉、孤寂的美。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悲剧就是把人生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既然是美好的,为什么要毁灭呢?我想,这黑水城就如同那神秘的西夏王朝,它伴随着党项人建立起的西夏文明,曾经叱咤风云,雄踞塞北,绵延了近二百年,后来在“不可抗拒的外力”作用下,悄然消失在历史的荒漠里。令人不解的是,在厚厚的史书里居然找不到它的踪迹,在茫茫人海里也难觅党项人的后裔。我想起贺兰山脚下历经千年风雨依然矗立的西夏王陵,想起那些出现在博物馆里酷似汉字而笔画繁复的西夏文字和精美的图画……如果说:生命如同故事,重要的不在于它有多长,而在于有多么精彩。那么,西夏王朝的历史也应如此吧。
起伏的地平线收去大漠上最后一抹阳光,那一刻也带去了我心中的遗憾,城中那一座座残存的佛塔沐浴在晚霞的余晖中,显得那样圆融与祥和。渐渐暗下来的黑水城露出真诚的微笑,仿佛期待着我再一次走进它藏匿于心中未曾讲完的故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