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中国,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西柏坡

2023-03-20抒情散文陈晔
中国,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西柏坡。

西柏坡,这个镶嵌在滹沱河畔的小村,是新中国走来的地方,也是新中国民主统一战线走来的地方。在国人心中,它是一块圣地。从西藏、新疆、东北,……

中国,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西柏坡。

西柏坡,这个镶嵌在滹沱河畔的小村,是新中国走来的地方,也是新中国民主统一战线走来的地方。在国人心中,它是一块圣地。从西藏、新疆、东北,全国各地的人都来这里寻找初心,重温入党誓言,现场感悟学习。西柏坡精神已经成为中国精神的一部分。

我去过很多次西柏坡。隔一段不去,就像缺点儿什么。因为西柏坡像磁石一样吸引你。西柏坡处处有精神。不必说,“三大战役”在这里指挥,不必说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也不必说新中国蓝图在这里谋划。单这里的一棵草,一把土,一颗石,一滴水,一个人,都发光,都有精神。

2011年冬天那场大雪,我正好在西柏坡。按这里的说法,是被大雪“捂住”了。“捂”是平山方言,更生动、具体、形象地说明了那次雪之大。大雪封山,不仅封住了山,而且雪厚到没膝。本要回来,却因大雪留在西柏坡。这是一次经年不遇的大雪,交通中断,道路淹没,雪后“万径人踪灭”,水库水面上不见“蓑笠翁”。早晨,我一个人踩着没膝的雪,“挪”到“五大书记铜像”广场,我想看看雪中“伟人”,想陪陪“他们”。那是一次蜗牛般“行走”,天上飘雪,我来到坡下的纪念馆“五大书记铜像”广场。铜像身披雪,目视前方,顶风傲雪,有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这时候,在雪中读《沁园春·雪》,眼前景象与诗中气象对应,更充分感受诗的磅礴大气。

雪的挽留,让我有时间感受西柏坡人身上的“光”。西柏坡纪念馆关心困“坡”的作家诗人,特意安排了一场演出。演员不是明星大腕,而是西柏坡纪念馆宣传西柏坡精神的解说员。当晚,我们观看了她们表演的节目。外边白雪皑皑,室内温暖如春,平时是游客面前精神抖擞的讲解员,其实她们多才多艺,就像岗南水库一样深沉,不仅会讲,而且会唱、会跳、会演。其中,有不少当地女孩,自幼在西柏坡长大,学业有成后回到西柏坡,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人讲述在这里发生的中国故事,成为红色传承人。她们在这里受到革命精神的濡染成为发光的人,身上都有光,在讲故事的同时,也成为故事。

一位叫大山的西柏坡纪念馆职工家在县城,他一个人在西柏坡工作。工作之余开荒种菜,把坚守化作了绿色。种菜不是自己吃,而是把地里绿的根达菜、红的西红柿送给同事们。几十年如一日。他的菜园是公共的,他的劳动是为大家,这不是生活中的西柏坡精神吗?西柏坡精神不仅是革命精神,存在于理想信念,也有接地气和生活的一面,日常生活中就有。

疫情居家期间,我看了一些关于西柏坡的书,其中一件事很受感动。在指挥“三大战役”间隙,毛泽东同志去看他的老师。从西柏坡到小李庄有几里地,他去早了,怕影响老师中午休息,就在村口一棵树下看书。伟人之伟见于细节,毛泽东同志日理万机,还要抽时间去看年迈的老师,一是尊重老师,二是在战争间隙还要抓住点滴时间学习,这对今人和后人来说都是榜样。

西柏坡是精神富矿。守着岗南水库的浩渺大水,每天看一眼,思想、眼界和格局都在提升。一位解说员从少女到中年,把二十年的时光奉献在这里,她的任务是解说,而今还要书写和管理。她喜欢唱电影《上甘岭》里的歌曲《我的祖国》,面对岗南水库一条现实中的大河和西柏坡红色历史的精神大河,她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对她来说,还有一首难忘的歌曲,是《我和我的祖国》。

记得在那场大雪中,有一家三口参加采风,父母是青年作家,孩子2岁。一位老作家嘱托大家要多带孩子们来西柏坡,让他们成为祖国文艺事业的“散文宝宝”“诗歌宝宝”。文艺事业需要传承,而西柏坡就是出发和传承的地方。

2009年,石家庄市文联举办青年文学创作会,文学青年在这里开始“文学的赶考”。十年过去了,当年从西柏坡开始为文学梦出发的他们已成为文学创作的主力军。

中国,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西柏坡。这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集体进京“赶考”出发的地方,他们带着“两个务必”走进了北京,随同的还有住在李家庄村的民主人士;这里是凝聚人心的地方,我们党就像今天浩渺的岗南水库,用宽广的胸怀让各民主党派为新中国的成立走到了一起,共商国是,开始了新的征程。

在西柏坡工作的解说员们,学习历史的同时也开始学习外语,她们面对的游客来自世界各地。这些美丽的平山女孩要用外语亲口告诉外国游客:中国,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西柏坡。

这里不仅山美、水美,人也美。这里有中国精神!

我们热爱西柏坡,就像热爱自己的眼睛一样!

(作者系河北省石家庄市作协副主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