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陆春祥:旗帜

2023-03-20抒情散文陆春祥
旗帜是人生前进的方向,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指引。

1

1947年夏,炎热的日头下,30岁的瑞安人曾联松,急急赶往上海,他原是瑞安中学老师,应朋友之邀到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做秘书。

……

旗帜是人生前进的方向,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指引。

1

1947年夏,炎热的日头下,30岁的瑞安人曾联松,急急赶往上海,他原是瑞安中学老师,应朋友之邀到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做秘书。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7月中旬的一个上午,伴着梧桐树上高分贝的蝉鸣声,曾联松走进办公室,《解放日报》上的一则启事将他的目光牢牢拽住:新政协筹备会向海内外征集国旗国徽国歌。他将启事的要求反复仔细研读了数十遍,内心升腾起想要参与的强烈渴望。曾联松虽然学的是经济,但美术基础也不错,书法绘画都喜欢,抗战时期还在丽水的一家木刻社工作过,这一次,他要用自己的激情向新中国表达他诚挚的敬意。

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曾家小阁楼上的灯夜夜长明,他夜以继日,广泛研读各类古今文献,并走向街头,倾听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切身感受,寻找灵感,不断设计,不断剪裁,还常常推翻原方案,仅五颗星的大小及位置排列就花费了整整一周,终于,我们见到了非常接近的熟悉画面:旗面左上方为大小红五星位置,大星中有镰刀和锤子,五星大小呼应,呈椭圆形,恰似当时中国国土的几何图形。整个旗面,既干净简洁,又主次分明,视野广阔,有气奔万里之感。8月20日,征稿截止的前几天,曾联松将八开大小的国旗设计图和说明,一并寄往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当信件投入邮筒后,曾联松如释重负。

征集活动空前火热,投稿来自四面八方,投稿人身份各式各样,印尼、马来西亚、美洲等地的华侨也有不少,连郭沫若也积极应征。曾联松的投稿编号为1305。最终,评委们精选出32幅图案,不过,1305号最初并未入选,理由是,大旗上有苏联国旗的镰刀锤子。然而,1305号,却被筹备组中的艺术家田汉牢牢记住,田汉细看图案,突然,他高声喊道:镰刀锤子拿掉就可以了!于是,1305号变成“复字三十二号”,一起进入《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作为最后送审稿,送入中南海。

9月25日晚,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召集政协18位代表商讨国旗定稿问题,广泛听取各方建议,讨论异常热烈,毛泽东指着“复字三十二号”说:这个图案表现了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众人纷纷赞成。意见统一起来了,五星及旗面的比例、尺寸作适当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正式诞生。

2

天瑞地安。2021年3月20日上午,瑞安市区西山上,细雨濛濛,我走进了瑞安国旗教育馆,四层2600多平方米主馆,国旗的故事一一展现,这是全国首家综合性的国旗教育馆。

迎面中央穹顶,一幅巨屏,画面显现的就是天安门广场前升国旗的影像。晴空如碧,国歌奏起,国旗缓缓上升,旗帜迎风飘扬起来了。五星红旗,中国人每日的精神陪伴。

我细看曾联松的雕像。他坐在椅子上,抬头仰望天空,右手握笔,左手拿着笔记本。我能想象,多少个夜晚,他夜不能寐,脑子里苦苦思索着国旗征稿启事中前两条的要求:中国特征(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政权特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而当他的情感凝聚到星星,再由星星幻化成五角星时,他的思路逐渐明晰起来,星星是一种极好的比喻,通俗易懂。他设想的国旗图案上:一颗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4颗小五角星代表4个阶层;以大星引导于前,小星环拱于后,似众星之拱北辰,犹鱼水之相融洽。

曾联松的设计,表面上看简简单单,但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审视,却别具意味,至少,它包含了简与繁、小与大、宾与主、静与动、长与宽、红与黄等数对关系的协调与和谐。比如静与动,五星如果安置在旗面中央,则会静止而呆滞,如果处于右上角,则感觉不稳重,有脱离之感,而左上角,则昂扬上升,静中饱含动感,且居高临下,张力强大,画面有飞扬起来的感觉,看那红旗,“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之遥”。

曾联松帮我们打开了设计五星红旗的所有秘密。

在“五角星绘制方法分解图”前站定,即便唱过多遍的《歌唱祖国》,也从来没有如此仔细地看五星红旗是如何制成的。一队小学生正参观作笔记,不少成人也在热烈地讨论。

在纳米、绸缎、棉布、春亚纺、涤纶中选择布料,再上色,再加上五角星,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就制作成了。我选“棉布”,系统显示“春亚纺”,我问为什么,讲解员说这是统一规定的国旗制作材料。国旗尺寸有5种基本型号,长高比为3:2,可等比例放大或缩小。天安门广场升挂的国旗,长5米,高3.33米。

国旗代表着一个国家,含义丰富。从国旗馆出来后,许多参观者都若有所思。

3

3月20日傍晚时分,天空又飘起了细雨,我走进了瑞安老城区的申明亭巷,来这里是寻曾联松的出生地。

申明亭巷26号,曾宅,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土木结构。104年前的隆冬,曾联松就降生在这座宅子西边的小屋中。专门写过曾联松的王键先生告诉我,曾联松家其实并不是曾宅的主人,他们只是曾家的亲戚,借住在这座大院。曾联松的祖父是瑞安著名的老中医,父亲为水利工程的技术人员,12岁的曾联松自瑞安高等小学毕业后,升入瑞安县立初中,4年后毕业,因父亲在南京工作,16岁的少年,第一次走出了瑞安,前往南京,次年考取省立南京中学高中部。3年后,曾联松考取了中央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国穷民弱,他的理想是,从经济中寻找有效的救助国家的方子。日寇全面侵华,曾联松随学校迁徙至重庆,加入地下学联,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心中始终有信仰的旗帜,22岁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一路辗转,回到家乡,担任瑞安中学外国历史教师,又兼任训导主任。抗战胜利后,曾联松到了上海,情景于是就回到了开头。

13个月之后,国旗设计中选者公布,申明亭巷再一次被人记住,每逢国庆,当全中国的大街小巷五星红旗飘扬的时候,瑞安人民都无比自豪,因为旗帜设计连着他们的老乡曾联松。而此后的曾联松,虽担任上海日杂公司的副经理,却一刻也不曾忘记自己的使命,不仅仅是设计,他还要不遗余力地宣传国旗,向更多的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即便退休后年高体弱,只要地方有需求,他也都积极宣讲,国旗使他的精神时时振奋。曾联松1995年7月1日的一则日记这样写道:“清晨,应上海人民广场武警部队国旗班的邀请,与公司党支部成员一起去参加了升旗仪式,并参观了国旗班战士们的宿舍,听了战士们的思想汇报。我鼓励战士们,要不断地努力学习,要爱护国旗,让国旗永远飘扬在自己心中”。是的,国旗是理想,也是信念,更是一种精神指引。

上海山阴路145弄6号,挂着“曾联松旧居”的牌子,这是他曾居住了52年的地方。瑞安外滩,瑞安中学,瑞安国旗馆,都有曾联松的半身塑像,那是故乡人民对他最好的纪念。共和国不会忘记国旗的设计者。

4

我花了81分钟时间,看完一部22年前的老电影《共和国之旗》,这是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献礼片,王学圻主演,讲的就是曾联松设计国旗的故事。片尾有曾联松的肺腑之言:国旗是谁设计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强大,国旗才伟大。

我觉得曾联松真有大智慧,国旗只是象征,只有实实在在为它献出一片火热,国旗才会增色,五星才会发光,这应该是国旗具有的真正意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