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我的红色之旅

2023-03-23抒情散文程远
寻访革命圣地,是我多年的愿望。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终于乘上南行的飞机,带着朝圣一般的虔诚,开始我的红色之旅。

韶山

谁不记得这首歌呢: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

寻访革命圣地,是我多年的愿望。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终于乘上南行的飞机,带着朝圣一般的虔诚,开始我的红色之旅。

韶山

谁不记得这首歌呢: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寻着这支歌,我走过了童年,走过了少年,如今,又走出岳麓书院,离别橘子洲头,从长沙至韶山,来到太阳升起的地方。

那巍然耸立的毛泽东铜像坐落在韶山冲广场,周围松竹环绕,远处群山拱卫。主席身着中山装,双手握书卷,面部饱满,神采奕奕。

虽然是雨天,前来瞻仰的人仍是络绎不绝。我悄悄地走上前去,向这位伟人深深地鞠躬。

我们知道,毛泽东在韶山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这期间,为他后来成为伟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不但接受了韶山的乡土文化,也从他父亲、母亲那里获得了人格力量。在辛亥革命爆发前一年,他走出乡关,开始他伟大的第一步!此后,从1910年到1921年,他多次返乡,探视父母。1921年初,他将他的两弟一妹一弟媳带出了韶山冲,迈上了民族解放之路。1925年初,他又回到韶山,掀起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1927年,他途经韶山,考察农民运动,此后一别桑梓32年。可以说,毛泽东的脚步,就是韶山的脚步,当他的声音洪钟般在天安门城楼震响时,韶山的春天也终于来到了。

下午,我们冒雨徒步去毛泽东故居,这是伟人留下最初足迹的地方。一百多年前的那一声啼哭,似长夜闪电,洞穿一个多世纪,犹在耳畔回旋。

毛泽东故居名上屋场,位于韶山冲中心,韶峰北麓,韶水南岸。这是一栋坐南朝北、呈凹字形、左右对称的农舍,它的外形与内质都十分普通,当年韶山民居大多如此,俗称一担柴式。故居共有房屋18间,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4间茅草房系毛姓公产,居中堂屋公用。故居现存物品,都曾留下毛泽东与他父母、弟妹劳作过的痕迹。

故居前有一口椭圆形的池塘,水面约10亩,名叫南岸塘,中有一堤,将其隔为两口,一大一小。大塘供灌溉兼作游泳、洗漱;小塘养鱼、植荷花。绿水青山,交相辉映。

走出毛泽东故居,沿着一条青石铺成的小径,我们来到象鼻山上,这里合葬着毛泽东的父母。墓地东侧有汉白玉石碑,上刻毛泽东所作的《祭母文》和《祭母楹联》,情真意笃,感人至深。

离开韶山冲时,天已放晴。回首望去,正如郭沫若所描述的:车行处,田园蔬菜,青青一片。群山顶,绿化遍;新松意,乐尧甸。

南昌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江西南昌。一声清脆的枪响,划破寂静的夜空,宣告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暴动开始了!时光荏苒,若干年后的今天,那清脆的声音犹如春雷在耳畔回荡,引我走进历史,走进一座英雄的城市。

清晨,南方的太阳暖暖地照着。我与良子沿北京西路西行,正前方就是八一广场,远远地望见那座雄伟壮丽的纪念塔拔地而起,耸入云霄。霞光照在它的身上,愈加显得庄严肃穆。一群白色的鸽子掠过塔尖,融入蓝天,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走近塔前,只见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九个铜胎鎏金大字闪闪发光。碑文记载,1977年八一起义五十周年之际此塔破土兴建,距今也已四十多年了。广场上有晨练的人舒腿展臂,推拳施掌,其乐融融。出八一广场,走八一大道,向北,著名的革命旧址有叶挺指挥部、革命烈士纪念堂、朱德旧居。我们首先参观了叶挺指挥部。

叶挺指挥部坐落在百花洲东湖旁的第二中学(原名心远中学)内。南昌起义时,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司令部即设在这所学校的一栋南北两层砖瓦结构的“工”字楼里。楼上是当时指挥部的办公室、会议室和电话总机房,楼下住着警卫部队。两棵葱茏的大树,犹如卫士守在楼前。

1927年7月30日下午2时,叶挺在会议室召开了二十四师营以上及师直机关的军官会议,传达了党的起义决定,部署战斗任务。起义中,叶挺指挥第二十四师主攻驻守在天主教堂、贡院、新营房一带的三个团的敌军。起义军所向披靡,连战皆捷。起义胜利后,叶挺任起义军前敌代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这个指挥部也就成了整编后的第十一军指挥部。

今天,当我们伫立在指挥部门前时,仿佛又回到那个关于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夜,也依稀看见叶挺将军沉着、冷静、坚决的面容。

与叶挺指挥部遥遥相望的是朱德旧居,因它位于繁华的街口,门前不但车来人往,水果摊点、地方小吃、冷饮大篷更是罗列两旁。走进旧居,不见游人。一男子从房间出来,手中拿着几件刚洗过的尚在滴水的衣物。我们说是来参观的。他答:随便看。我说这里怎么像住家呢?不见人管理。他说,这里不是住家,他就是管理员。

朱德旧居里有一间周恩来的住室,不大。室中有一木质圆桌,几个凳子,另有一张行军床靠在墙边。1927年,周恩来常来这里,和朱德缜密地研究南昌起义的计划和部署,足见这里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打车去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车费很便宜,5元钱。司机说,来南昌旅游,不能不去起义总指挥部,它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

坐落在中山路西端洗马池的八一起义总指挥部,原是江西大旅行社,建于1924年,是一座灰色五层大楼,共96个房间。1927年7月下旬,起义部队到南昌,包租下这个旅社,在喜庆厅召开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的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这个旅行社遂成领导起义的指挥中心。

如今,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已成为八一起义纪念馆,馆名由陈毅手书。大楼的二、三层,辟作四个陈列室和一个题词纪念室,以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图表、照片、文物以及参加南昌起义的老同志题词,生动地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光辉历史篇章。曾经举行过领导会议的喜庆礼堂、周恩来工作过的25号房间、林伯渠的办公室兼卧室的20号房间、军事参谋团的办公地点9号房间、部分起义领导人住过的10号房间,以及在一楼天井两侧的警卫和卫生处的部分住房,均按原貌恢复。此外,三楼的展厅还陈列了一组周恩来生平的照片。

无疑,这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八一南昌起义不但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而且中国人民解放军也由此诞生,并从胜利走向胜利。

旧址前,有八一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铜像雕塑,仰望先辈,我们久久不肯离去。

井冈山

井冈山是风景名山,更是革命的摇篮。当汽车沿着井冈山向上行驶时,我知道,我正在一步步走进历史,走进魂牵梦绕的圣地。

“行洲府,茨坪县,大小五井金銮殿。”这是当年井冈山流传的一首歌谣。大小五井所指的是井冈山上的五个村庄——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峰峦叠嶂的群山层层环抱着五个村庄,其形状如一口口井,因此而得名。大井是五个村庄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一代伟人和红军战士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地点之一。

毛泽东旧居坐落在大井村中央。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领秋收暴动部队几经风险,艰难跋涉到大井村,当地武装部队首领王佐友好地让出这栋房屋给工农革命军做营房,毛泽东就住在东厢。之后,宛希先、彭德怀、滕代远也先后率部来到这里。这里还有朱德、陈毅的旧居。在毛泽东旧居前有一块大石头,是毛泽东批阅文件和读书时坐过的地方,旧居后有两株树,一为海罗杉,一为柞树。值得回味的是,1929年2月,此树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枯后,待到全国解放,又重新发芽吐绿。

在小井,我们又拜谒了红军第四医院旧址和红军伤病员殉难处。诗人谢先人瞻仰红军医院后,曾怀着崇敬的心情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木桌和山中野草

就是你的不朽文物

在黄昏

在黎明

把倒下的重新扶出病室

你又让井冈山站起一座山峰

告别小井,去茅坪,这里是湘赣边界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红军后勤机关所在地,著名的八角楼就在这里。

八角楼是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的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层楼房,原系茅坪村名医谢池香住宅,因楼上装饰着八角天窗而得名。工农革命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于1927年10月7日从古城出发,当天到达茅坪,毛泽东就住在八角楼里,在竹筒铁盏青油灯下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著作。在当年流传有这样一首红色歌谣:

天上的北斗亮晶晶

八角楼的灯光通通明

毛委员就是那掌灯的人

照亮中国革命的万里程

走过茅坪,我们驱车驶向黄洋界,这里海拔1343米,峰峦叠嶂,地势险峻,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

1928年8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外出作战,留下三十一团一营两个连守卫黄洋界。此刻,湘赣两省敌军纠集四个团的兵力向黄洋界迈进,企图乘红军主力远在湘南之际,一举捣毁井冈山军事根据地。守山军队得知这一消息后,昼夜不停地构筑起五道防线,凭险抵抗,最终以不足一营的兵力击溃了敌军四个团的进攻,取得了重大胜利。毛泽东在回师井冈山途中闻讯后,欣然写出了《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从黄洋界哨口下来,公路旁的山脚下有一棵荷树,这就是著名的井冈山军民挑粮歇息处,毛泽东、朱德等都曾挑粮路过这里,并时常在这棵树下歇脚拭汗,给红军战士讲解革命道理。

民谚云: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的确,井冈山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风光绮丽的旅游胜地。朱德元帅称井冈山为“天下第一山”,郭沫若也曾赞道:井冈山上下,万岭不思游。

龙潭是井冈山最为著名的风景区,有着五个气势磅礴的瀑布和深不可测的碧潭,树影幢幢,汀芷竞秀,潭潭无俗水,瀑瀑似神女。而朱砂河漂流,更是集观光、游览、探险为一体的旅游项目,蜿蜒曲折的河道,或湍急,或平稳,或宽阔,或狭窄,当年,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近四千人向赣南闽西挺进,就是从这里出发。顺流而下,即是那举世闻名的朱砂冲哨口。

行文至此,应该写写井冈山市了,确切地说是茨坪。

茨坪位于井冈山风景区的中部,海拔820米,是井冈山市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接待中心。现存景观有革命旧居旧址、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墓、南山公园、五马朝天等。

茨坪是一个没有公共汽车的城市,主要交通工具是面的。因是山地,也不见自行车,家家门前却停有摩托车。这里最热闹的是天街市场,旅游商品琳琅满目,人们往来穿梭,乐而不疲。最安静的则是城南的挹翠湖公园,这个被称为“情人岛”的地方,居然让我与良子两个大男人坐了一个下午。

夜晚看茨坪的灯火,犹如群山环抱的一斛珍珠,光灿夺目。我想起毛泽东旧居中的那盏油灯,照亮中国漫漫长夜。

程远,作家。文学作品散见于《山西文学》《福建文学》《北方文学》《鸭绿江》《小说林》《草原》等刊。著有非虚构文本《底层的珍珠》。执编散文随笔集《活着,走着想着》获辽宁省首届最美图书奖。现居沈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