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追寻

2023-03-23抒情散文武歆
这是一段故事之外的故事;这是一段采访之外的采访。

也是追寻之外的追寻。

有想要前往烈士陵园采访的想法,已经有段时间了。

数月前,一位在公安局机要部门工作的朋友,向……

这是一段故事之外的故事;这是一段采访之外的采访。

也是追寻之外的追寻。

有想要前往烈士陵园采访的想法,已经有段时间了。

数月前,一位在公安局机要部门工作的朋友,向我谈起她工作中接触到的机要战线的英烈故事。其中一段故事是: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一对在秘密战线工作的夫妻,接受党的指派,带着两岁的儿子从延安出发,一家三口乘汽车、坐火车、上轮船,辗转多地前往东北。不幸的是,他们乘坐的商船在渤海海面上,遭到国民党军舰炮击并强行拦截,原来因为叛徒告密,国民党得知船上有前往东北地区的十多名中共党员。商船被拦截后,国民党士兵和特务登船严查乘客,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为了保护随身携带的中共中央通信密码以及其他重要文件,这对夫妻抱着孩子勇敢跳入大海,一家三口壮烈牺牲。当时他们全家人的年龄加在一起只有51岁。

这位妻子是天津静海人,所以我和公安局的朋友,决定先到静海烈士陵园采访。

去静海区烈士陵园,想一想,还是第一次。

静海区烈士陵园在树木茂密的一条小路——静丰路上。路窄,要是错车的话,需要小心谨慎。崭新的陵园大门静静矗立,在北方六月午后的烈日下,陵园显得更加安静。地面非常干净,不断有工人巡视、扫地。

静海区烈士陵园建于1981年,1999年重建,占地面积16023平方米。在已经收录的1050名烈士中,无名烈士有333名,他们都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在静海土地上的英雄,其中包括静海籍烈士。另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抗洪抢险以及献身国防、见义勇为牺牲的烈士名录。静海区每年清明节都要在这里举行大型祭奠英烈活动,这里也是静海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们来到陵园后,在这里已经工作二十多年的一位讲解员,把我们领到纪念碑后面的展室里。她直接走到一幅照片前,回过头,对我们说,这就是你们要寻找的烈士。

这次采访比较顺利。原本掌握得不太清楚的资料,又找到了更为详细的介绍,也为这次合作采访、写作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但,就在我们马上要离开的时候,我的脚步又停住了。在这位女烈士照片的旁边,我又有了新的发现——父子三人烈士事迹介绍。

于是,就又有了这次“故事之外的故事、采访之外的采访”,同时也是追寻之外的追寻。

这三位烈士——父亲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没有留下照片,挂在展室墙上的照片,只是根据亲属还有战友回忆而做的画像。

父亲张子威,中共党员,静海人,1937年参加革命,任第三军分区敌工科科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带领全家投身革命。1942年任静海情报站站长,他与家人多次冒险将情报送到解放区。后来,他调到其他郊区(现天津津南区)工作,1945年11月25日,在一个叫“王虎庄”的小村子中被捕。敌人对他施以酷刑,但他坚贞不屈,没有泄露党的机密,后被转押到天津国民党九十四军俘虏营。审讯中,他大义凛然、怒斥敌人,并组织狱友进行绝食斗争。1945年12月16日,他在连续绝食七天后,在狱中壮烈牺牲。

长子张达,中共党员,1940年参加革命,任冀中军区三分区交通员,1942年在津南支队任排长。1944年,他独自化装成农民,在西小站一个岗楼内,俘虏敌人数十人,被津南支队誉为“孤胆英雄”。后随军改编,任63军五六三团三营教导员,在解放石家庄战役中先后五次立功。1948年6月21日,他在平津战役古北口战斗中光荣牺牲。

次子张玉华,中共党员,1942年参加革命,在冀中军区三分区任侦察交通员,1944年调入津南支队,后随支队编入六十三军五六三团三营任警卫排长。他先后四次立功,在解放石家庄战斗中,两次负伤坚持不下前线。1948年5月,在平津战役昌平之战中,他为掩护战友献出了自己生命。

在烈士陵园送给我的一份资料中,还有关于父子三人的其他说明。父子三人先后为革命捐躯后,张子威的妻子并没有沉浸在悲伤之中,她领着第三个儿子继续为党工作,参与情报的秘密传递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张子威一家给予高度评价,被誉为“革命家庭”。

我站在三张烈士画像前面,心情始终难以平抑。

看着父子三人画像下面非常简短的生平介绍,还有手中不多的文字资料,我一个字、一个字看,并将其拍下来,以求后期写作时,能够更加准确严谨和丰满。

可是面对画像还有事迹简介,总是觉得过于简单,在简单文字介绍之外,作为一名写作者,我还能再做些什么呢?能不能再给读者呈现更多的烈士故事?

显然,这需要全方位的追寻。只有在追寻中,才能找到关于烈士生前以及牺牲的大量细节。只有细节的丰满,才能更加展现烈士的全面风貌。

寻找细节的有效办法很多,其中之一是到烈士的出生地去。张子威的出生地在“静海三街”,尽管不知道“三街”具体在哪里,但毕竟有了前往追寻的目标。在信息如此发达的当下,寻找一个地方应该不是问题。

那一刻,我既紧张又兴奋,感觉与烈士生活的年代正在靠近,烈士的容貌和事迹也正在我的面前逐渐清晰起来。

必须承认,实地走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哪怕看不到烈士遗留下来的物品,只是站在烈士曾经生活过的那片土地上,让那里的风吹一吹,再抓一把地下的土闻一闻,所有的细微感受,都有可能让我们找到书写烈士事迹的激情。

我在导航上输入“三街”这两个字。原来是村名。不远,只有十多公里的路。

我启动了汽车。

虽然已经进入夏季,但今年的天津六月,却呈现出来与以往不一样感觉,太阳底下酷热,站一会儿大汗淋漓;可要到了荫凉地方,片刻之间变得清凉,凉爽的风,犹如秋天一般。

从烈士陵园到三位英烈的故乡,之间的道路是平整干净的柏油路,树木遮住了公路两旁的庄稼地,犹如行驶在绿色的海洋中;路灯使用太阳能,小小的太阳能板,倾斜着面向天空,再加上白色的灯杆,一排排的像是一尊尊乡间雕塑。因为考虑了美化效果,所以路两旁的树木,有的是绿色树叶,有的是黄色树叶,车速很快,一时分辨不出来什么树种,但是两种颜色的树叶混杂在一起,再加上湛蓝的天空和白色的云朵,那一刻……生活如此安静、美好。

要说的是,今天的安静与美好,背后是那么多烈士的奋斗与牺牲。我们都清晰明白,没有他们的牺牲,哪有今天的安宁。

汽车继续行驶。

追寻也才刚刚开始。

追寻父子三位英雄的行动以及更多英烈事迹的工作,将要继续下去。除了烈士陵园,还有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和党史馆都要前往,当然还有烈士的故乡。

让烈士生前故事更详细、更真实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写作者的责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