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深深的武乡情

2023-03-23抒情散文叶辛
写过一篇小文《静静的黄花塘》,写的是瞻仰参观过新四军军部之后我的感受。不料就是这篇一千余字的小文,发表之后不仅编进了书里,很快又被电台作了朗诵诗般的广播。播音主持人……

写过一篇小文《静静的黄花塘》,写的是瞻仰参观过新四军军部之后我的感受。不料就是这篇一千余字的小文,发表之后不仅编进了书里,很快又被电台作了朗诵诗般的广播。播音主持人声情并茂的朗诵,引起了听众的兴趣。有听众向我打听:你知道当年新四军的军部在安徽和江苏交界处的黄花塘,你知道八路军的总部,在哪里吗?

我说,知道啊,在太行山深处。

太行山纵横800里,你知道八路军总部具体在哪个方位吗?

我真的不知道。只得坦率承认,当年的八路军总部,具体在太行山腹地的哪个县哪个乡,哪一个小村庄?于是,就存了一个心思,有机会走进太行山,一定要去看看当年的八路军总部,设在哪个位置?

这一次和十几位作家,在建党100周年前夕,终于有机会走进中华史前神话传说的发源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太行山上党地区,也即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所辖各县。当地文人介绍说:这里与天为党,地势险要,素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称”。我连忙问,抗战时期的八路军总部,是不是设在这里?对方答曰:就是在这里长期驻扎。

我追着问:具体在哪个乡?

武乡。

我笑了,终于知道了八路军总部当年设在武乡。转身我问陪同的工作人员,我们要去武乡吗?答说去,我心里说,这回可以了却心愿了。

等到我真正地走进武乡,我才知道,武乡并不是我脑子里想象的一个乡,而是一个县。当地人简称武乡。

而当年八路军的总部,并不只是像黄花塘那样在一个静静的水村里,而是有好几处。其中驻扎最长时间的,是一个叫王家峪的小村庄。由于是烽火连天的战时岁月,日寇的“扫荡”频繁,故而总部机关将视战情流动。除了王家峪,还有距武乡县城47公里处的小山村砖壁。这里的地势更为险峻,南、西、北三面临崖地,仅有一条狭窄的峡谷小道连通里外。东西呢,靠着山,前面是两道天然壕沟。越过壕沟,则能进入崇山峻岭之中。恰是天然的易守难攻隐蔽之地。

著名的“百团大战”,就是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和副总参谋长左权在这里指挥的。

除了这两处,还有在北乡的义门村、涌泉乡的寨上村,都当过八路军总部。

这几处总部机关的地址,全在武乡县境内,故而当地人们习惯地说,八路军总部设在武乡。

位于山西东南部的上党,本来就是群山环抱起来的高地,东部依太行山和华北平原接界,西部依大岳山和中条山与河东为邻,地势险要,群峰壁上。从大处说,太行山雄伟壮丽,北据长城要塞,南扼黄河天险,东出阳关可览幽燕,西邻太岳虎视同蒲。从小处说呢,八路军总部所在的武乡县几个小山村,是上党腹地中的腹地,相对来说隐蔽而又安全,不但八路军总部在此,中共中央北方局,也设在这个地方。朱德、彭德怀、左权和刘伯承、邓小平等将领,曾长期生活、战斗、指挥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和政治斗争。抗战中粉碎了日寇无数次的疯狂“扫荡”和“进攻”,以太行山为支点,缔造了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中最大的晋冀鲁豫解放区,解放了华北一亿同胞。

我走进王家峪朱总司令居住过的农家院,当年房东大娘的孙女,说起一个小细节。奶奶告诉她,一开始,有人对她讲,住在她家简陋小屋里的这个衣着朴素的老头,就是指挥千军万马打鬼子的八路军总司令,她怎么也不相信!奶奶说,这一片是兵家必争之地,不是没见过那些当官的,别说总司令了,一般的军官,不是衣着笔挺,趾高气扬,就是吆五喝六,目空一切,一大帮随从簇拥着。而这老头,穿一身和普通八路军没啥两样的军服,空来还种树锄地,和人说话笑眯眯的,哪有这样的总司令啊,衣服上打着补丁,手臂抬起来时,还露出棉袄上的破棉絮。直到远近各路八路军的军官来院子里开会了,院门外挂满了马匹,那些进来的官员,个个向老头敬礼、问候、开会时,宣布总司令讲话,朱总司令往起一站,顿时全场肃静,听着总司令说话。奶奶这才相信了,这真是八路军的总司令……

房东大娘孙辈回忆的情况,是一件小而又小的具体往事,却在我的心里激起阵阵涟漪和联想。事情确实很小,但就是这样一件件小事,凸显出八路军和老百姓的鱼水之情。太行山的老百姓,就是从不断传来的打击日寇的捷报,从每一个八路军的言行,从心里由衷地感激道:这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是一心为国为民的队伍。老百姓拥护八路军,热爱八路军。而八路军也正因如此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才会从1937年9月的115师、120师、129师不足4万人的兵力,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到1940年发展到了四十万人的八路军。而到了五年后的1945年抗战胜利时,八路军正规军已有了一百二十万人的总兵力。

我们的党和军队,就是依靠英明决策领导,和百姓血肉相连的群众路线以及广泛团结社会各界的统一战线这三大法宝,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武乡的老百姓,当时全县才十三万五千人,有九万多人参加了抗日人民自卫队和工、农、青、妇等抗日群众团体,三千多青年直接参加了八路军。八路军总部无论驻扎在武乡的哪一个小村庄,都会受到群众拥戴,淹没在一片深深的武乡情之中。正如流传至今的歌谣民谚中所唱所说:“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村村像军营,人人都是兵,抗日根据地,一片练武声。”“千山万壑、铜墙铁壁,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武乡是这样,扩大到太行山武乡的周边,十一个县的县委书记,都是中共党员。如此好的群众基础,如此受到百姓衷心爱戴的军队,才能在打击日寇的一次次大小战斗中,取得无往不胜的辉煌战绩。

参观武乡的一个个八路军总部驻地,瞻仰着那一间间老乡们腾出来的简陋朴素的小屋,目光扫过那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陈锡联……

我的心久久地不能平静。

沉浸在抗日往事的追忆中,我写下了这一篇:深深的武乡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