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银白之册:关于自然、艺术与爱

2023-03-23抒情散文麦阁
1

有时,当我无言,静坐一片青草地,我会感到世界的丰盛,这时候我发现我的语言早已不算什么,这世间万物,已然远远超出我的语言。

阳光的美,更多是它们通过一处湖水、一棵树或一……

1

有时,当我无言,静坐一片青草地,我会感到世界的丰盛,这时候我发现我的语言早已不算什么,这世间万物,已然远远超出我的语言。

阳光的美,更多是它们通过一处湖水、一棵树或一片树林来呈现自己——看到它们从高处照射下来,一缕缕、板条状、金币般闪烁……阳光的美无处不在,它要我们在很多别的物体上看到它,赞美它。

宇宙是无限的,然而万物都有时。对于写作,有感而发即好,认真表达即好。

2

住了十来年的南市桥巷育才弄的房子,前后都有树,房子的北面是两棵近百年的银杏树,前面有玉兰树,树木虽然不多,却能在早晨听见鸟叫。

很多时候,我都是在窗外响起的鸟鸣声中醒来,它们的鸣叫就好比我设定的闹钟一样准时、亲切,就在它们的叫声中,新的一天开始了。

春夏秋冬,窗外都不变地有鸟叫,相比较,数春天时最为热闹。这些鸟鸣声,我觉得它们并不闹腾,也不刺耳,在我听来很是清脆悦耳,让人欢喜。每一个早晨听见鸟鸣,我就睡意全无,不想也不愿再睡了。我听着各种鸣叫,估计着鸟儿们大概有多少种。但说实话,这些鸟,我从来都是听到的叫声多,看到它们的身姿少。

有次和几个朋友去山林,听到一阵脆鸣,朋友说,那是杜鹃鸟的声音,真是好听,声声入耳又入心。另一个朋友说,杜鹃鸟是懂得人类感情的鸟,所以它的叫声听上去是不一样的,它的鸣叫里有它对人世的理解——有爱,有无奈,有悲悯……

3

《远航》。偶然看到的“80后”作家向迅的摄影作品,印象极深。

画面上,宽阔的水流,几乎看不清的两岸作物。对的,在这幅摄影作品里,两岸并不是重点,但它们必须存在,有了它们,那只江水里正在行驶的货船,我们才能看出它的重量与重要。它载着人类的货物,从远方驶来,向远方驶去,目的地不为人知。在摄影家用影像凝固的这一刻,它辽远,苍茫,凝重,深含人世的不易与艰难。这是这幅作品让我读到的心声。

远航的船依然在行驶,事物的时过境迁都是时间的碎裂,摄影是对时间的挽留与凝固。

4

家乡五月高大的楝树花,紫云一样浓浓盛开,那么细密,在风中的花香,浓重黏稠。楝树花细小而繁多,花期长,我至今没有明白的是,为什么楝树又叫苦楝,只是因为她发出的花香里糅杂着一股苦味吗?像等待,像相思与离愁,像生命的底色与宿命。

5

暗自感觉,江南的油菜花是春天的代名词,而专属于她的细密的耀眼金黄,我至今无法形容,找不到恰当的比喻。那么,它就是——无与伦比。

每一年的春天里,梦幻般燃烧着的大片油菜花,金光四溢,总是我眼中最怡情的春色,让我主动靠近她,欣赏她,赞美她。那大片的金黄让我目炫,让我由衷为之喟叹,她们仿佛是春天铺撒的深层诱惑,具有蛊惑力却又灿烂无邪。像小小神明一样的油菜花,是我在春天听到的一种独特密语,搅拌在空气中的香味是无数小仙子,她们悬浮存在,不需要道路。

6

烈日下的青石板路上,一只知了死了,我不得而知它的死因,那一刻它腹部朝天,孤零零无声无息躺在那里。它的世界已然如此寂静,它听不到旁边的树上,它的伙伴仍然在长嘶鸣叫,好像在把它呼唤;它对青石板路下方的小河里,时不时窜起的小鱼也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我从它身边走过,它也不再受打犹,不再被我惊动……

套用唯吉尼亚·伍尔芙《飞蛾之死》中的一个句式:那样的一只知了,在那些曾经的夏天,我随处可见。

7

童年一幕。真实而又难忘——正午发热的河水中,密集的黑褐色小蝌蚪在游动……我至今无法得知,那一刻的它们是快乐还是痛苦,它们不停地在那片水中闪烁游动着,我印象里,它们似乎都有表情,而我却又找不到那个合适的形容词,只能说,我熟悉这种表情,但我又并不知道这种表情代表的喜怒哀乐。

有一天,又发现那里,它们不见了,它们下落不明,不知去向。

8

你要随时把自己当成一个女孩,身上要戴一点自己喜欢的饰品,比如顼链,比如手串,这样就会常常拥有一只小鸽子的心,就会看到花朵上的那道光亮。

你要在内心葆有那一束移动的火焰,它会使你远离麻木,你要保持那一颗好奇心、感动之心、恻隐之心,这些都是人在时间里活过所需要的不灭的光。

你要学会抬头看那明月星系。看天空的一隅,或无际。

9

我儿时见过在水波里的一种草,至今印象深刻。她在水里的身姿轻柔,摇曳曼妙,仿佛一个美人在自在舞蹈。那一定是在无风且光影充足的午后,在河边或湖水里,她的根茎深入水底,身子是连绵不绝在动感盛开的姿态。在那些寂寥午后,我曾长时间观察过她,她的美无人问津,她只是一条寂寞的水草。

10

当那天,我感知到了自己生命的存在,并了解凡是生命终究要离开这一真相,我就自然地有了悲伤与孤苦的底色。

11

文学虽然是极端个人化的,但并不是不可以作比较。比语言的准确,比情感的真假,比结构的美感,比想象的玄妙,比学养的深浅,比技巧的精到……这就使得文章有了好坏之分。因为我们在心里已然认可一些共同的标准,文学当然可以有共同的标准,因为不同的文学作品,都是人心灵的反应,而心灵,都是可以相通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