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温暖的笑容(遇见)

2023-03-23抒情散文储劲松
在安徽滁州西郊,车子过了南谯区珠龙镇政府,进了北关村,我想要找人问路。怎奈路上车如流水,雨又下得大,好久见不到一个行人。终于遇到一位大妈,撑着伞正急急忙忙赶路。大妈头发花……

在安徽滁州西郊,车子过了南谯区珠龙镇政府,进了北关村,我想要找人问路。怎奈路上车如流水,雨又下得大,好久见不到一个行人。终于遇到一位大妈,撑着伞正急急忙忙赶路。大妈头发花白,面容和善,一看就是诚笃的人,向她问路准没错。

一听我要去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妈立即热情地说:“我带你去,我正好要去那里办事。”请她上了车,路上我问大妈贵姓,她说姓兰。我脑子里闪出一个名字,问她是不是叫兰家萍,她说,是的是的。

来北关村采访之前,我在新闻中看过她的事迹:善良农妇倾尽家财照料血友病养子三十余载,2019年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这位兰家萍,可是北关村的名人呢。

因为与“中国好人”兰家萍的巧遇,于我很陌生的北关村,忽然就亲切了许多。后来,我和兰大妈聊了很长时间,对她愈加敬重起来。

三十六年前,一个7月的上午,兰家萍和丈夫张蔡林各挑一担新麦,去镇上的粮站卖粮。回村途中,他们在路边的草地上,发现了一个男婴。襁褓里的孩子,嗓子都哭哑了。两口子那时还很年轻,都是二十九岁,已经育有两个女儿。生性善良的兰家萍抱起了孩子,那一瞬间,注定了他们要结一世的母子缘,也注定了他们整个家庭,马上就要进入与病魔长期作战的日子。

捡了个孩子,两口子欣喜不已,视同己出。虽然家境并不宽裕,但他们精心养育他。孩子活泼可爱,给他们带来无穷的欢乐和希望。用兰大妈自己的话说就是:“这孩子很聪明,很讨人喜欢。”但孩子三岁的时候,他们发现他的牙龈经常出血,皮肤也十分“娇嫩”,轻轻擦碰一下,就会血流不止。

两口子把孩子送到滁州的医院检查,前后去了四次,一直没能查出病因。当时,小麦才两毛钱一斤,全家一年的收入只有一千多元。

孩子的病不能不治,他们又把他带到上海的大医院。医生做过全面检查后,确诊为血友病。

兰家萍夫妇文化程度不高,不知道血友病意味着什么。医生解释说,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身上一旦流血就止不住,需要长期输血和治疗,医治费用高昂,且极难根治。两口子一听,顿时像掉进了冰窟窿,抱着孩子泪水纵横。他们不知道是如何走出医院,又是如何坐班车辗转回到家的,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

几十年过去了,兰大妈说到这些,脸上非但不见一丝愁苦,反而一直笑呵呵的。

她说,孩子已经被丢过一次了,如果自己再抛弃他,他肯定活不下去。既然把他带回了家,就一定要给他治病,把他抚养大。

这么多年,为给这个孩子治病,两口子没日没夜地劳作,兴田种地,卖粮卖菜,农闲就到附近的工厂打短工。

兴许,命中注定他们就是一家人。

有一回张蔡林带孩子去输血,医院血库里的存血不巧告罄。张蔡林当即撸起袖子,请医生给自己验血,发现两人竟是同一血型。从此,父亲就成了儿子的“血库”。

两个女儿和儿子的感情也很好。孩子长到十岁时,看到姐姐背着书包去上学,闹着也要去。兰大妈担心他到了学校,会磕磕碰碰,加重病情,但又很想实现他的心愿。左右为难时,两个女儿自告奋勇,表示要每天背弟弟去上学。从此姐妹俩风雨无阻,轮流背弟弟出入校园。

无数人问过兰大妈:“你后悔不?”那天,我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兰大妈笑呵呵地说:“我从不后悔。再苦再累,我都心甘情愿。”

她一直夸儿子孝顺:“儿子对我们蛮好的。”

她和丈夫在地里劳作,儿子心疼父母,主动为他们煮饭。说是煮饭,其实就是把米洗好,放到电饭锅里。对于常人轻而易举的事,对他来说却特别艰难。因为血友病,他的关节运动非常不便。这些简单的动作,他往往要做个把小时。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他还学会了理发的手艺,在村里开了个理发店,直到病情加重,才关了店门。现在,他又在网络平台上,出售家里种的草莓。

兰大妈说,两个女儿前些年出嫁了,现在是老两口和儿子一起过。她和老伴目前身体尚好,能种田能打零工,尚能照顾儿子,对他的治疗从未间断过。

2012年,珠龙镇和北关村给兰大妈的儿子安排了低保,一个月有五六百元生活保障补助。2016年,他们又被纳入精准扶贫的对象,在生活和医疗上得到帮扶。此外,镇上还通过危房改造项目,给他们家盖了两间新房子。

离开北关村好多天了,我时常想起兰大妈,想起她说的话,“我吃干的他就吃干的,我吃稀的他就吃稀的。”她脸上时时绽放的笑容,温暖,纯粹,那是她心底的善良与坚韧开出的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