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针草记
在笔架山的溪流边做植物田野调查,遇到最多的就是这种野草。
从手机拍图识万物,知道它的名字:鬼针草。
这个名字有点怪,有点让人敬而远之的意思。
记得《论语·先进》篇记录了季路与孔子的一段对话: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敬它,又远离它,这是孔夫子对鬼神的态度,这也影响了后来中国人的“鬼神观”,以及“宗教观”。当然,谈这个话题有点“吊书袋”的味道,与“鬼针草”并无关系,只是叉开来的闲话。我好奇的是,它为什么叫“鬼针草”呢?
唐代诗人王建写过一首诗《野菊》: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不知王建所见的野菊,是否就是这种鬼针草。再查阅资料,发现它还是一味有许多药用价值的中草药。
最早可追溯到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记载,说该药苦平、无毒,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作用。
现在,在中医药临床使用上,鬼针草多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慢性气管炎、胃肠炎等。还能改善或消除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肢体麻木、心悸、疲惫等高血压症状,能起到一定的降低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改善异常的血流变作用。据说对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动脉硬化、静脉血管栓塞、水肿也有较好的疗效。
《小红书》上的朋友写道:“鬼针草最珍贵的地方在于它具有降血压,去血脂,降低血压浓稠度的作用。鬼针草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生长,药源广泛,价格低廉,疗效确切,又无毒副作用,实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良药。”
还听说乡间的老人会摘它的嫩叶做菜吃,他们说:“这种野菜没有毒,吃多了对身体好,舒服!”
原来鬼针草营养价值高,对身体有许多益处,能降低胆固醇,降血压,降低血粘稠度,还能抗血栓形成,怪不得老人们那么钟爱它。
但它的名字还是叫“鬼针草”,与鬼又有何干呢?往下看《小红书》,一下子明白了:
“鬼针草爱捉弄人,每次走在乡间小路上,发现裤脚上不知何时粘满了小针,很是烦人。没办法,只好一根根拔下来,然后愤愤地丢在地上。其实你丢它们的地方,就是它们果实的新家。你骂它的时候,它却高兴自己的目的已达到。”
哦,这就是叫“鬼针草”的缘由了。它会给人带来小烦恼,但更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叫它“鬼”,是不是就像亲昵地称呼有点讨气但又十分可爱的野孩子为“小鬼”呢?本来“鬼针草”并没有让人“敬而远之”,它实际上是一种“让人亲近”的宝贝。
鬼针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它还有一串别名:一把针、粘身草、刺针草、盲肠草、鬼骨草、鬼钗草、一包针、婆婆针。
在山野之间,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草。而之前,我却并不认识它,也不知道它的名字,把它笼统地称之为野草,可见我的孤陋寡闻。就像我在一首诗里所写,“在你认识它之前,它叫无名”。而这种无名,丝毫不会影响到它在山涧溪水边自在的“存在”。当我目光注视了它,知道了它的“命名”,它就一下子鲜活生动起来。
我查遍网上网下的资料,发现人们多是从对人有益的好处来认识它。遗憾的是,还没有谁真正从它的本体,真正回到一棵草的生命本身来认知它。
在山溪旁边,我俯下身来,想听听一丛“鬼针草”在初冬的风中,在微寒的节气里,在山野低处的话语。
12月18日晨 随手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