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贤:把洋芋种好
“我骑马的技术是在白龙江茶马古道上赶骡子驮药材那时候学的,人背马驮,半个月走一千里山路,从武都城里出发,到碧口、中庙,交给收货的老板,返回武都时,驮食盐和茶叶。”狗狗布的爷爷十六岁就开始挑起挣钱养活母亲和弟弟妹妹的重担,当脚户,赶牲口,给城里的商户运送货物。城里的商户在山上有数百亩土地,春耕、夏收、秋收时,狗狗布的爷爷给商户们看守庄稼,负责耕种和收获,往城里驮运粮食。冬闲时间,往外运送药材,进购茶叶。赶牲口的人,骑马走山路如同平地,悬崖峭壁的小路上,毫不惊恐。
“我要骑马。”狗狗布央求爷爷。
“小孩子先得在平路上练习,陡峭山路危险。抓紧马尾巴,到山顶上记学习。”爷爷翻身上了马背。
洋芋地在村南山顶的水泉湾,十多里山路。
起的有点早了,天黑乎乎的。
细细的弯月挂在天空。山风清冷。一路都是野菊花的药味。树林里传来猫头鹰的叫声。
武都往南一千里就是成都,商业、文化交流频繁,武都的药材进川,四川的茶叶进武都,然后销往藏地甘南、青海,中药材和茶叶生意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爷爷,你为啥不多种一些黄芪和党参?”
“咱家里的土地少,先要种洋芋,有了洋芋,不愁吃了,多余的土地才可以种黄芪。这几年,黄芪的价格也不行,划不来。黄芪种下地,要三年才可以挖,等不住呀。口粮要紧。洋芋成了,才会过上安稳日子。”
原以为有了黄芪党参,有了钱就可以买别人家的洋芋,听爷爷这么一说,狗狗布明白了。自己家里一年要是挖不到七八千斤洋芋,势必挨饿。山里人,以现实的吃粮为重,拿钱买粮食和洋芋,还没有这个习惯。就算有钱,买别人家的洋芋和粮食,也会被人笑话。说你懒。
爷爷说:“自家生产的洋芋吃起来放心。”
水泉湾有三亩地,挖了六千斤洋芋。挖了三天,只背回家几百斤,剩余的洋芋堆起来,用洋芋蔓苫着。
赶早,赶天晴,山路不滑,一趟趟往家里背、驮,只要有收获,心里就敞亮。
“以前,洋芋挖回家,就想着给苏子贤商户家驮进城,现在全是自家的,一家七八口人吃饭问题不用愁,这是共产党、毛主席带领穷人翻身后才有的好事。要记住历史,懂得感恩。”
“苏子贤还在吗?”
“苏子贤是开明人,后来也在工商联工作,儿子大学毕业当老师。他家的房产和田产提前变卖了许多,他接受了侄儿的劝导,他侄儿是地下党,是我们的人。我也是很早就入党的,一解放就参加土改,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分给了贫农和佃户。”
“我们家是佃户?”
“是佃户,给地主家看守庄稼。租地种洋芋。我们这里的洋芋好吃。我参加工作十几年后辞职,就是想回家种洋芋。有洋芋吃比啥都好。”
拉着马尾巴走路也很轻巧,十多里山路不知不觉就走过了,到了洋芋地,狗狗布看见一大堆紫皮和黄皮的洋芋。
“有这一堆洋芋,冬天、春天就不会闹饥荒了。”
“闹饥荒会怎么样?”
“闹饥荒就会出土匪,杀人放火抢粮食,抢洋芋,抢牲口。见什么可吃可用就抢什么。”
“没有洋芋和粮食呢?”
“就会抢人,吃人,吃小孩。人吃人,狗吃狗,乌鸦喜鹊吃石头。那叫天灭人。”
“太可怕了。”
“有洋芋吃就是幸福的,钱算不了什么,有时候,钱顶在头上也买不到吃食。1961年就是,进城走饥饿了,十几元钱买到一碗草根,当凉粉。那年月,你们娃娃没见过,我希望以后别再出现。记住,长大了一定要好好种洋芋。把洋芋种好。”
狗狗布拿起一颗洋芋,细细观看,心想:我长这么大,七年岁月,吃过的洋芋也有几万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