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湾区》专栏|阅江楼上阅风流
始建于明宣德年……
滔滔西江水,带走多少历史尘烟;巍巍百年江楼,留住多少红色记忆。在红色的“七一”,我走进了西江边那座有着深厚沉淀的百年江楼——阅江楼,重温党的百年历史。
始建于明宣德年间的阅江楼,是肇庆八景之一。它坐落在城区正东路的石头岗上,是一座两层的红色四合院式古建筑,分东西南北4座楼,楼与楼间建有回廊小阁,相互连通。阅江楼南临西江,居高临下,气势非凡。登楼凭窗眺望,可见江水滔滔,波光点点,青山连绵,两塔相望,一派诗情画意。500年来,阅江楼吸引不少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写下许多优美诗篇。
了解城市历史,方知阅江楼是商讨军机大事重地。南明永历帝曾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清光绪年间,中法战争期间的主战派彭玉麟曾在此指挥军事。1925年11月21日,叶挺独立团在阅江楼成立。1959年,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1962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阅江楼,已更名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曾在阅江楼旁住了几年。我喜欢这座屹立在西江边的巍巍红楼。每次散步经过,我都会在它前面站一会,仰视一下门前两棵木棉树。木棉树又叫英雄树,阅江楼前的英雄树,是我见过的最高大、最挺直的。每年清明前后,满树红花和后面的红楼交相辉映,使得阅江楼仿如笼罩在一片红色光芒之中。其实,阅江楼就是一座蕴藏红色历史、走出一大批英雄的名楼。
今天的阅江楼,虽无灿烂的红花相映,但石阶上庆祝建党100周年的大幅红色宣传海报,映衬着背后高高的红楼,那份热烈和庄严,令人心潮澎湃。今天不是假日,走进阅江楼的人,大多和我一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缅怀我们的革命先辈。
阅江楼的西楼,是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馆;东楼是叶挺独立团场景复原陈列厅。从西到东走一圈,可见士兵宿舍、团长宿舍、政治处、参谋处、会议室等场景复原陈列和独立团史迹陈列。看着简陋的团长宿舍,宿舍里只有半米多宽的不能转身的简陋木床,我就知道,他们是名副其实的铁军,有着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纪律、铁的作风。
独立团成立时全团2100多人,共产党员叶挺担任团长,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掌握和直接领导的,以党员为骨干的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这支队伍全称为“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又称“叶挺独立团”)。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中共广东区委指示独立团同步成立中共党支部,这是中共在革命军队组建的第一个党支部。独立团的党支部经常开会研究如何开展工作,强调党员在日常行动中要廉洁自律、无私无畏。
为迅速培养起一支可靠的、有坚强战斗力的革命军队,根据党的指示,独立团以苏联红军的模式,从体魄、军事、纪律、政治多方面加强训练,并强化独立团的政治工作和思想建设,使独立团成为组织可靠、思想革命、军事过硬、军政兼优的真正革命军,为日后在北伐战争中屡立奇功奠定了基础。
独立团平时特别注意以实战进行练兵,严格实行军事训练,注重培养士兵们的革命精神和斗志,使其保持铁一般的意志。独立团在肇庆驻防5个多月,其间严格执行三讲四操,三讲是上午、下午、晚上都进行一次讲课,四操是早晨、上下午、晚上各进行一次操练,还经常到附近的鼎湖山、七星岩、南校场等地进行实地演练,希望将士们练成“铁脚马眼神仙肚”。
1926年5月1日,有着铁的意志、铁的纪律的叶挺独立团,从肇庆出发,在广州集结,出师北伐。作为北伐先遣队,独立团首战渌田,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铺,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
这支英勇的铁军,走出了朱德、彭德怀、林彪、陈毅、罗荣桓等5位元帅、7位大将和165位将军。叶挺独立团当时在编人数是2100多名官兵,能走出如此之多的高级将领堪称军营中的“奇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党从领导一支军队开始,到发展成今天领导14亿人的大党,就是因为共产党人有着胸怀天下、一心为民、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铁军精神。
几十年间,我曾无数次站在阅江楼的窗前看西江帆影。今天,我一样凭窗远眺,眼前的江水,一如既往不舍昼夜、奔流不息;岸边我们的生活,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十年间,我从平房搬到电梯房,又从电梯房搬到江景美宅;之前的西江边是一片荒草和平房,如今江滨是十里花园、十里乐园、十里高楼。
离开阅江楼时,我见到一批批来这里的初心堂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的党员离开。看着他们的身影,我仿佛见到了铁军从阅江楼出发的身影,听到他们坚定而有力的脚步声。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时代湾区》专栏特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