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声音
那年冬天去香山。灰的天,灰的地。全然不见秋日香山红叶漫天飞舞、燃烧的辉煌。令人昏昏欲睡。突然,耳际听到一阵飒飒的响声,天上、地下,漫天飞舞,漫天飘洒,让人的心随之震荡、飞扬,竟比所有听过的音乐都要好听。看官问道,是什么声音令你如此激动?只是突如其来的一阵狂风卷起的一堆落叶,它们像蝴蝶泉边的枯叶蝶,精灵般地在风中舞蹈着。忽高忽低,忽远忽近,忽轻忽响,没有节奏,没有音高,没有旋律,只有尽情的发挥,尽情的自由。
世界上什么声音最好听?大自然的声音。
真正久违了!大自然的声音。
忙碌的生活,紧张的节奏。我们终于失落了自己,终于辜负了大自然的恩赐与厚爱。于是,我的心灵重新召唤了许多童年自然的声音:春日化冻小溪的潺潺水声,稻麦在夏风抚慰下的抽穗声,远归的燕子在我家住的本地房梁间歇息的咕咕声,新年椿糯米粉的木臼声,合着袅袅炊烟的鼓捣声,还有皑皑大雪覆盖的田野上,小鸟在白雪缝隙觅食的翅膀扑扑声。
任由着高级音响发出的高保真的音质振动着耳膜,我们失落了什么?轰鸣的重金属和直接送到耳朵里的手机音乐,使我们对最动人的细微声音失去了听觉的敏感。现代的Hi-Fi使每一个音符都像空气中的子弹,闪烁着饱满的颗粒感,从而使音乐的欣赏失去了自然的音响环境,失去了在音乐厅欣赏音乐而独具的浑然一体的整体的美感。著名指挥家李德伦曾指出,音乐大师卡拉扬是发烧友,每次录音的后期制作都亲自去做一些技术处理。许多渐强的声音效果都是通过手控的录音技术做出来的。这种巨大的音响是虚幻的。李德伦认为,音乐是表现人的感情的,也只有由人演奏出来才是真挚的。我曾经在音乐之都维也纳听过莫扎特管弦乐团演奏的莫扎特作品。和我经常听过的音乐会不同,台上演奏的是一支不到三十人的乐队。他们穿着十八世纪维也纳的宫廷服装,以极其柔和舒展而不是声嘶力竭的音色演绎着莫扎特。正是这支毫不庞大的小小的乐队,重新恢复了莫扎特所独有的亲切的人间气息和情怀。也使我们想起了他的故乡,萨尔茨堡脚下流淌的萨尔茨河和远处的阿尔卑斯雪峰所独有的静谧。机械的美和自然的美,究竟谁更美?现代化和人类究竟怎样相处?
在今天真是个问题。
大约距今一千年前,有一位五十三岁的诗人站在六一居秋天的窗前。“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树间秋声的层次被感觉的何等得美妙细腻。然而,我常常在想,今天,即使有大自然的声音,我们又怎能有敏感的耳朵去捕捉去谛听?即使有大自然的声音,在市声的喧嚣中又能发现多少,听到多少?脚步匆匆,我们究竟错过了多少?
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清晨,听鸟雀从窗前啾啾地飞过;入夜,听清风柔柔地掠过林稍。
放松我们的心灵,去倾听最美的声音。来自大自然的被老庄誉为天籁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