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南北晋祠

2023-03-26抒情散文郝东风
 因为居住的小城也有一处晋祠,所以到太原的时候,就有了到古晋阳的晋祠朝拜的想法。虽然在太原只是停留短短的两日,城里实在难以拴住走向山水的心情。倾听难老泉汩汩的流韵……

 

因为居住的小城也有一处晋祠,所以到太原的时候,就有了到古晋阳的晋祠朝拜的想法。虽然在太原只是停留短短的两日,城里实在难以拴住走向山水的心情。倾听难老泉汩汩的流韵,流连龙台山千年的古佛,渐远东升的太阳,向西,离开了烟雾迷茫的太原城。

太原到晋祠二十五公里,有多路公交车开行。我们搭乘的是中巴公交,道路正在大修,车子多在临时开辟的土路上晃悠。尘土飞扬,视野迷茫,融入灰蒙蒙的天空,使这座有名的重污染城市显得更加灰暗。好在离城越远空气渐渐清晰,心情也慢慢地豁朗,到达晋祠公园门前的时候,天空泛出了蓝色,白云飘飘,天高气爽,是一个游玩的好天气。

下车伊始,就有的哥商贩围拢过来,施展浑身解数,推销自己的服务。其实我们没有丝毫的购物兴趣,这时的招数,不理会是唯一能脱身的办法,千万不能表露丝毫的兴趣,若不这样,耽误自己的行程不说,有时还要招惹不必要的是非,那就得不偿失了。

正在盘算着是先游晋祠还是先上天龙山,先前一位在远处观望的的哥凑过来,建议我们:他可以把我们送到天龙山,六十元的费,回来把我们带进晋祠公园。这样算下来我们可以省些银子。在利益面前,我们还是听从了他的安排,反正还是要上山的,就随他去吧。

面的有些破旧,喇叭响,车子也响,轰隆隆驶向盘山道路,心里有些懊悔,把身家性命拴在这样的破车莽汉身上,真不敢往坏处想,但也不好说什么,只好听天由命了。

车子驶向山巅,在山脊上的道路行驶,司机还是一个热心人,不时还把手离开方向盘,指点江山。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随山势的起伏,忽悠忽悠的,一车人鸦雀无声,大气都不敢喘。

天龙山属吕梁山脉,脑子里的印象,吕梁山距离还很遥远。其实在山西,太行吕梁汾河为界,山峦相望,沟壑相通,没有在太行山东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山下沟,黄土漫野,植被稀疏。山上是一片次生林,侧柏荆棘,间或有山地庄稼,顽强地生长着,养育着一方文明。

游天龙山主要是看石窟和天龙寺,人们习惯先走公路到山顶,再沿石级下山,石窟在山道途中,终点是天龙寺。进入景区,司机驾车到山底下等我们,我们一行沿石阶下山。

景区主体就是一条沟壑,两边屏峰鼎立,群山巍峨,山道松柏成荫,气候凉爽。

在一片平地上,有一处白龙庙,山崖旁有一方池,黑咕隆咚,可看到水波粼粼,号曰“龙池灵泽,”自己倒感觉不出什么紫薇仙气,可能是道风不够的缘故。背后是刀削般的峭壁,上面有冯玉祥题写的诗词。冯玉祥是民国将领,在现代有些名气。抗日时期,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受到当时政府的排挤,一代捍将,抱憾文武韬略,在国难山河破的日月,被逼出国,客死他乡。

景区里游人稀少,可能不是什么节假日,我们的队伍就显得庞大。偶遇一位黑人姑娘,独自在峭壁前观摩冯玉祥的题词,也许她并不懂诗词的内容,只是对中国文字感到了兴趣。外甥女正在考研,和她年龄相仿,询问得知,是一位古巴留学生,在内陆省份并不多见。提议和她照张合影,爽快地就答应了。

进入石窟区,大小石窟散落在东西两峰山腰。这里属沙页岩地质,开凿石窟、石刻造像没有石灰岩地质那般细腻。石窟始凿于东魏、北齐间,和家乡的响堂石窟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因为北齐定都于邺,就在我的家乡,又以晋阳为别都,分别位于太行山东西南北。北齐把佛教奉为国教,高洋皇帝不惜人力物力,选择秀丽山川营建离宫佛院,虽奢侈,倒也留下凝固了的历史,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崇拜与生活。

天龙石窟精品当属第九窟,高达七点五五米的弥勒佛坐像姿态端庄,华丽中略具朴素;威严中显现活泼。为保护这座佛像,重建仿明楼阁三层,内置木梯可登高至弥勒佛顶部。顺木梯直上,弥勒佛见首不见尾,明目深邃,虚实巧妙,近距离感受了佛的慈祥,虔诚的膜拜神的完满,天龙的佛就和心中的佛容在了一起。此处旧曰“漫山阁”。

欣赏“漫山阁”还要远远的离去,才能感受远山高阁的巍峨,应了那句“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古训。逐级而下,回望走过的道路,在峰峦绝顶,云腾雾驾,明楼矗立,高阁停云,是谓天龙山八景之一。

天龙山最后一个景点是天龙寺,原称圣寿寺。始建于北齐皇建五年(公元560年),解放前已经火毁,几成废墟,现在的建筑是后来重建和迁建。

到此时已是中午,天龙寺门前有吃饭的地摊,找了一家,胡乱填补一下。天龙寺大门外有一伞状松树,树高不过三米多点,但枝蔓则向两边延伸有十余米,形似华盖,煞是奇特,人称“蟠龙松”。观赏之余拍照留念,惹来其他摊主的干涉,不让靠近照相。在我们没有确定在哪家吃饭前,怎么照都没人管,但也没办法,在人家的地盘上,只好受人的摆布。

天龙寺顺山势而建,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寺内建筑和其他寺庙规制相似。因心不在看庙,匆匆看过,登车下山。

下山的车速近似疯狂,也许是师傅急着回去揽活,嗖嗖的往山下蹿,一再提醒师傅慢点慢点,但还是控制不住。就像坐过山车般,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回头看看一车的人,脸都吓白了,但都不敢吭声,生怕分散了司机的注意力。好歹到了山下,才敢把攥着扶手僵硬了的双臂活动活动。也感谢上帝,总算平安地回到了平地上。

晋祠前面是晋祠公园,和一般的城市园林无异,花道亭台,绿荫蔽日,也是一个休闲的好地方。出后门,悬瓮山下,才是晋祠。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剪桐封弟”就是说的周成王的胞弟叔虞被封为唐国诸侯的故事。有一天成王与弟弟叔虞在院子里做游戏,成王随手从地上捡起一片梧桐树叶,剪成玉圭的形状,对叔虞说:“给你这个玉圭,封你去唐国作诸侯去吧!”站在一旁的史佚听到了,就请成王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分封大典。成王说:“我是和叔虞做游戏呢!”史佚却说:“天子无戏言,既然说了就要用史书记载他,歌乐庆贺他,典礼成全他!”于是成王就封叔虞做了唐国的诸侯。以前见有人起了个名字叫剪桐什么的,原来出处在这里。主要是讲人要言而有信,现在的说法是要讲诚信,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典故和传说不胜枚举,只要用心去领悟,就会有收获。

晋祠里最强烈的印象是参天的古树,著名的有周柏隋槐。九百年前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就赞叹它的古老了,有诗曰:“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至今他依然苍劲挺拔。

圣母殿旁就是远近闻名的难老泉和水母楼。难老泉和水母楼相得益彰,一脉相承,传说也充满了惩恶扬善,救民积德的朴素理想。

相传水母柳春英嫁到晋祠,受到婆婆虐待,当时晋祠这个地方还没有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婆婆很刁蛮,挑水不能换肩,水桶前后不能换位,很是辛苦。有一日,挑水途中,一骑马老人向她讨水饮马,柳春英应允,那马喝了一桶还要喝第二桶,柳春英毫无嫌烦,那老头大受感动,送柳春英一条马鞭,让她将其放入翁中,轻轻一搅,翁水即满,但不可抽出马鞭。从此,柳春英省却了挑水的苦差事。这样一来,引起了婆婆的不满,借故支走柳春英,顿时洪水滔滔……

难老泉水养育了一方山水秀色,给晋祠带来了灵气,也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滚滚流水常年不息,晶莹透明,昼夜不舍,取“永锡难老”之寓,称“难老泉”。

初秋的斜阳映照着水底五彩的石子,折射出斑斓的眩晕,蔚为奇观。站在水边,脑海里联想起家乡的那座晋祠庙。相同的故事,一样的结局,峰峰的晋祠背靠太行山鏊子顶,是为滏阳河源泉。也有一位媳妇,还有那位婆婆,在北方乡俗文化中,受气的媳妇刁蛮的婆,基本的套路就这样延续着。只是峰峰的那个媳妇就叫晋祠娘娘,路遇的老汉牵着的是一头驴,那条鞭子回家放到了缸里,清凌凌的水就顺鞭杆而下。婆婆的贪婪,奔涌成河,顿时滔滔,波浪翻滚,淹没了村庄,酿成大害。晋祠娘娘闻讯赶回,一屁股坐在向外冒水的缸上,洪水遏制住了,晋祠娘娘化做山石,只留下身子底下涓涓细流。人们为了纪念晋祠娘娘的舍己救人行为,在这里修建了晋祠娘娘庙,以示纪念。

我想,不管是太原的晋祠还是峰峰的晋祠,发源于相同的时代,都是同一种文化的流传。北齐晋阳和邺都相距遥远,南下的高洋、高欢父子难舍故乡情怀,就在邺都附近的峰峰也选了一处和晋阳相似的山水,蔚籍对故乡的牵挂,就有了南北晋祠,不知道古人们是否同意我的说法。只是太原的晋祠不论是规模还是对外的名声、以及文化底蕴,都远远在峰峰的晋祠之上,就是我这个峰峰人也不得不叹之。

在晋祠内流连,古建古物随处可见。北宋天圣年间创建的圣母殿,是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也是现今国内存在最完整,最早的建筑实例。当然,鱼沼飞梁、宋代铁狮、金人台、唐碑,都是历史精华的凝聚,此行不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