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巴山堵水逐沧浪

2023-03-26抒情散文《堵河》
王金波在莽莽大巴山余麓的崇山峻岭之中,在澄澈秀美的堵河之滨,它宛若小家碧玉深藏于秦巴山脉的褶皱深处。它就是竹山县最古老的方土之一——沧浪。“三山七水一分田”,沧浪……

王金波

在莽莽大巴山余麓的崇山峻岭之中,在澄澈秀美的堵河之滨,它宛若小家碧玉深藏于秦巴山脉的褶皱深处。它就是竹山县最古老的方土之一——沧浪。

“三山七水一分田”,沧浪,是山,是水,也是田。它前临堵河与房县隔河相望,背倚沧浪山与郧县毗邻。山中有坪,坪里有人家,于是便因地因势形成了官坪、塔坪、水坪、沙坪、金坪、安坪等六个带“坪”字的自然村落。青山巍巍,碧水悠悠,千峰争奇,万壑藏云,沧浪就像一块藏在旮旯里的璞玉正等待着人们去触摸,去偎依,它又像一位沉睡千年的纯情少女正等待着人们去唤醒,去梳妆。

群山朝拜的是沧浪山,众水汇聚的是沧浪河,当地人又叫对峙河(沧浪河注入堵河时形成两山对峙,俗称对峙河,即沧浪古渡口)。如果说沧浪山是隐藏在秦巴山脉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沧浪河就是系在这颗明珠上的熠熠生辉的银丝带;如果说沧浪山是一位素面朝天的青春少女的话,那么沧浪河就是她随风舞动的衣袖。“一山孕一水,一水一村落”,沧浪山水以她博大的胸怀滋养着纯朴勤劳的沧浪乡民。沧浪这个古老的乡村名字到底是源于何时?是因山而名,还是因水而名呢?这似乎成了萦绕在许多人心头久久挥之不去的迷雾。

沧浪山地处鄂西北竹山与郧县的交界处,主峰金顶海拔1824.7米(高于武当山212.7米),位于十堰城区以西27公里,东南距武当山80公里,南距神农架180公里。北邻汉江,东有堵河,纵横竹山、郧县、房县三地,方圆78平方公里。有羊坪寨、关山寨、云彩观、蜡烛山、红岩背等千米以上高峰19座,其支脉东接竹山、房县,北连郧县,西近陕西白河,绵延于两省4县10个乡镇。沧浪山一峰突起,睥睨群山,能比泰山之雄;峭壁干仞,猿猱莫攀,可匹西岳之险;涧深洞邃,有青城之幽;水清树奇,得峨嵋之秀。豹、獐、麂、猴出没,锦鸡、黄鹂栖栖,与世界闻名的道教圣地——武当山还有着颇深的历史渊源。拥有“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天然奇观,被誉为“自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的武当山,相传是玄武大帝的修仙之地。据南宋董素皇所著《玄帝实录》中记载:王子(玄武)十五岁辞父母,离宫寻访幽谷,于是感动玉清圣祖紫元君授无极上道。元君曰:子可越海往东,在翼轸之下有山……子可入是山,择众峰之中冲高紫霄者据之。王子乃依师语,越海东行寻此山……相传玄武大帝初始所到之山并非武当山,而是沧浪山。当时,玄武大帝手扶蜡烛山,脚踏该山峰顶,忽然山体摇晃欲倾,大帝立脚不稳,于是弃该山而另就武当了。该山也便有了“沧(跄)浪(踉)”之名。 明嘉靖31年,官府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同时也在沧浪山修筑庙宇。经数年营造,终建成老庙、五佛洞、皇经堂、灵官殿、金顶等错落有致又浑然一体的宗教建筑群。自明中叶以后,鄂陕川边的两竹、两郧、房县、白河、巫溪等县家道殷实的善男信女敬神祈福一般去武当山,资财菲薄者则多到沧浪山。清中叶,沧浪山道教活动达到鼎盛,每月初一、十五及定期庙会,群众自四方络绎前来,或为祭神,或为观光,届时山门内人声鼎沸,庙堂里钟鼓齐鸣,信徒顶礼膜拜,道士奏乐诵经,游人往来盘桓,浓烈的宗教氛围与独特的民俗景观相映成趣。沧浪山也由此获得了"小武当"之雅名。明清以至民国,兵连祸结,民生凋敝,沧浪山的宗教活动渐趋衰微。60年代后,因未作妥善保护,更加上人为毁损,以至庙宇仅剩残垣,经卷散失殆尽。

当今,武当香火繁盛,人们在朝拜玄武祖师,饱览武当锦山秀水之时,沧浪山却在人们记忆深处沉寂。昔日的繁盛和辉煌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点一点被湮灭,只有零星的残垣断壁和偶尔可见的支离破碎的佛祖石像还在默默地诉说着一切。趁着五月的明媚春光行走在沧浪山涧。正是杜鹃花开映山红遍的时节,漫山遍野一片花海,清风徐来花香阵阵,也送来了清脆的鸟鸣。此时心旷神怡,沁人心脾。环视四周,嫩绿满眼,娇花遮目,悬泉飞瀑,奔流其涧。偶尔仰头,壁立千仞,一谷冲天,苍松翠柏,遮天蔽日,内心深处不由得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创造出了如此的自然神奇。沐浴着朝阳,沿着盘山小路攀行山间,头上是点点金光,脚下是枯叶齐踝,中药材俯首皆拾,还有珍贵的树木——红豆杉隐藏林间。峰回路转,一段曲曲折折的险处过后,依然是隐藏于浓荫之下的羊肠小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回首远望,已身在山腰,已望不见来时的路,一个又一个翠绿的山头绵延不绝,不敢相信自己已攀行如此之远。眺望朝阳,旭日东升,霞光万丈。俯视谷底,有乳白色的云雾在游动,如丝如缕在慢慢膨胀、升腾,渐而就弥漫了整个山谷,填满了千沟万壑,似海水蔓延。海就在脚下,人们就在海中的岛上,那模糊的远山就是出海远航的灯塔。万千的想象还来不及发挥,雾海已漫过了腰身,没过了头顶,整个又是一个海底世界了,徜徉其间,许是期盼着会有“美人鱼”的邂逅……这就是有名的“沧浪云海”。

等到红日高悬云雾消散之时,在一处相对平缓开阔之地,沧浪古刹赫然在眼前。沧浪山的古庙宇建筑,依山势地形而建,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再辅以精致的楹联,生动的壁画,古朴的雕塑,丰富的经文,集中展示了宗教文化的博大与绚烂。老庙位于半山腰,是沧浪山的主庙,本是一进两幢,有正殿、耳房40余间。正殿供奉着“祖师爷”等神位,殿内还有许多生动传神的壁画。而今只有几间残破的庙宇映入眼帘,古砖垒砌的墙壁,条石垒砌的拱门,室内的壁画早已模糊不清,需仔细辨认。石凿的香炉还倔强地立于门前,雕花的石墩却黯然地没于草丛……满眼的残垣断壁不禁让人感叹历史的沧桑,也让人想象沧浪山昔日的繁盛。五佛洞在老庙以北山上2公里处,庙建壁上,佛藏洞中,需经过登天悬梯方能到达。洞阔20米,高15米,相对保存的较好,时至今日,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不断,轻烟袅袅颇有仙境。“一山兼容两教——老庙专做道场,五佛洞笃行佛事”,这也是沧浪山更为独特之处,个中奥妙颇值得玩味。沿五佛洞右上行4公里就到了皇经堂,顾名思义此乃得道高僧讲经说法之地,本有庙宇4间,正殿祭神,偏殿藏经,可惜所藏经典现已不知所踪。自皇经堂攀爬过悬崖脊上的“百步梯”即到达灵官殿,殿内原有数尊神界武官——“灵官爷”的石刻雕像,殿前峭壁千仞,犹如刀切斧削。颇为有趣的是在悬崖突兀之处,一古松卧于石上,主干粗两人合围,高不足两米,枝繁叶茂,青翠欲滴,立于松前不由得使人浮想联翩,大为生命的神奇、伟大而震撼。揽松探观,悬崖万丈,深不见底,猝然心惊胆寒,于是又深感人身的渺小和生命的脆弱。沿灵官殿蜿蜒而上1公里便到达“金顶”,20米见方的平地上原建有3间正殿,4间偏房,殿右有清泉从石隙中涌出,终年不息。在“金顶”极目远眺,众山皆小,诸峰朝拜,碧波万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油然而生,也会对吴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正能表达身在其中的心境。

沧浪多水,河沟纵横,沟渠密布,其中最大的一条便是沧浪河。由沧浪山顶石隙中喷涌而出,呈一线飞瀑,滴花落玉般奔流山涧的这股清泉便是沧浪河的源头。这股清流一路欢歌,奋勇向前,流经20余公里,沿途汇聚了数十条溪水,最终成了沧浪最大的一条河流。这是一条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河流。早在屈原《楚辞.渔父》中便有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据《楚辞.渔父》记载: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沽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最终屈原投江以殉志,渔父歌曰至古今。于是,可否作此猜想:长江最大的支流是汉江,汉江最大的支流便是堵河,堵河作为汉江巴楚上古巫官文化的中心,又是通往四川的古盐道和江汉中药材之路。屈原被放逐以后在江潭间流浪,也许浔其堵河秀美风光到过沧浪,恰巧遇上了泛舟沧浪河上的渔父,于是便有了《楚辞.渔父》中这一篇劝教呢?

如今,没有了屈原孤旅落魄的身影,以捕鱼为生泛舟河上的“渔父”倒是可以随时见到。对于无法考证的历史传说暂且不去妄加揣测,且把目光投放到沧浪河上。源起于沧浪山的沧浪河,始初只见一泓溪流依岩傍壁,犹如一缕明净的白练,从苍青的山间飞流直下,然后又从石隙褶皱里潺潺流出,遇缓而淌,遇山石则回。她一路欢歌向前,或隐于丛林深处,或露于艳阳之下,泠泠淙淙,活像一位青春少女既活力四射,又娇羞可爱,她那银铃般的笑声引得你急于浔其倩影,她却又躲于茂枝密林之中了。在你将要疏忽她存在的时候,她又明眸皓齿般的呈现在你的面前,你欲揽之于怀,她却又娇笑着躲开,引得你一路追随。在你不知不觉间,这条细小的溪流已经汇聚了数十条涓涓细流,逐渐变得水势浩大呈现出一派春水漾漾的景象了。

沧浪“水清”是出了名的,溪流中的细沙、碎石,纤尘不染,深潭中游鱼落叶,清晰可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在每一个清晨醒来,于清脆鸟鸣中,一个个大姑娘小媳妇总喜欢一袭睡衣,睡眼惺忪地来到河边,或蹲或坐于树荫之下,鞠一捧清凉的河水洗去尚未清醒的梦,任凭长长的秀发浸入水中与鱼儿逗乐。时有顽皮的小子,投一枚石子,溅起一片水花,水中的倩影随波漾开,于是娇笑之声迭起,一个宁静的清晨就这样被打破,新的一天也就开始了。随着各家屋顶上袅袅的炊烟逐渐散去,姑侄、婶子们总会大筐小篓的把各自家里的脏衣裳拿到河里来清洗,并家长里短地谈笑起来,沧浪河如此变得喧闹了。时值中午,气温升高,在潭水边,一群群光屁股的野小子在河里戏水追逐。有顽皮的小子立于高高突兀的岩石上,突然一个猛子扎入水中,半晌不见踪影,再见他露出水面时,要么嘴里含着一颗美丽的雨花石,要么就是一尾活蹦乱跳的小鱼,以此炫耀其潜水之技。傍晚时分,残阳如血云蒸霞蔚,偶有粗犷的汉子横挎一挂老犁,赶一头老牛缓缓来到河边,挽起裤管走入水中洗去腿脚上的泥巴,闲看咕嘟咕嘟的牛饮,一天劳作的疲惫就在这一片清凉中烟消云散了。

沧浪之水安静地流淌着,祖祖辈辈生活在小河之畔的乡亲们,远离城市的喧嚣,依旧独享乡村的这份宁静。许多关于沧浪的美丽动人的故事出自他们的心口相传、经久不衰,“云彩冠,杨八姐含羞露乳射铁肚”(北宋杨八姐射杀铁肚和尚的传说)、“龙潭桥,神龙藏首露尾”、“太山庙,神鹰殉情化山石”、“关山寨,送子观音显灵通”等故事总让人们津津乐道。他们也会谈到沧浪老街,诉说过去的车水马龙、商贾云集。他们还会说起沧浪古渡口,回忆起往昔的千帆过往,纤绳悠悠。他们也向往城市的喧嚣,却不愿舍弃乡村的宁静。他们有着自己心中的梦,有着屈原的坚守,又有着渔父的变通。他们积极向上,敢想敢干,曾用背篓背出了庵场小学十余间石砌校舍,造成“石头小学”,也曾经用刚钎、木杠磊出了沧浪中学外500多米的石砌大岸,号称“堵河第一岸”。他们用自己的毅力创造了神奇,只为心中的那份期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逐梦的路上,朴实善良的沧浪人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凭靠勤劳的双手,他们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他们与时俱进,栽杜倍、植冬枣、种黄姜,终使沧浪先后获誉为“杜倍之乡”、“冬枣之乡”、“黄姜之乡”。但是,随着社会现代化的飞速发展,近年来许许多多的沧浪人纷纷融入到了外面喧嚣的城市,并有一些当地人举家搬迁到繁华异地。他们是否不再热爱家乡的这片热土,是否已放弃了心中的那份坚守,乡人不得而知。幸甚的是目前“沧浪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已经开发在建,十竹公路即将通车,沧浪渡口横跨堵河连通竹、房两县的大桥已在规划。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那些远离沧浪的故人会每每梦醒他乡,潸然泪下而不能自已,激动之余携妻带子回到故地,也未尝可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