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民俗 ----- 吃庖汤
张义胤
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农闲休养,家家户户杀年猪,提前请客吃庖汤,年味越来越浓,春节越来越近了。
在院子场坝宰杀年猪抬肉背肉进屋忙活完了后,灶屋厨房早已乒乒乓乓摆开了火热战场。因为要备席设宴款待杀猪匠、帮忙的二把手,亲朋好友左右邻舍众嘉宾,以庆贺丰收,和睦邻里,密切情谊,祈福美满。俗称:吃庖汤,喝庖汤,坐庖汤席,吃庖汤宴。
陕南石泉县农村的庖汤宴,特别是讲究的大户人家,往往在堂屋摆好八仙桌,自家主妇或者请厨师帮忙制做“滚笼十八柱”席口。一个大号土磁品碗(海碗)盛满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庖汤,炖汤的内容丰富多彩,萝卜、莲藕、干四季豆、干洋芋果等汇入刚取下的排骨。煎炸蒸煮烹炒的十八道特色精美风味菜肴围绕庖汤周围,在主人长辈或者知客师的传统礼节安排下,酒菜摆好,八人坐定,划拳行酒令,请菜品美食,叙旧抒情,谈古论今,天南地北,打诨骂笑,开怀畅饮,谈笑风生,其乐融融。那是一场久别重逢的真情告白,那是一次丰收凯旋的总结感慨,那是一段自给自足的幸福精彩。
庖汤家宴,至少两三席,多者上十席,早上杀猪,中午聚餐;中午杀猪,下午聚餐。以鲜猪肉为主体,以农户自家生产的蔬菜为主角,萝卜白菜,洋芋红苕,腌制的酸菜,收储的干菜等都是上席的主料。原生态,原风味,本真特色,清香可口。现在演变成节庆民俗文旅美食活动,席口排面菜品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在贫穷艰苦的年代,能养成猪,杀肥猪,请吃庖汤宴的多是能人大户殷实之家。大人望种田,小孩盼过年。穷人家年头年尾过春节才能吃上一次肉。那是期盼,那是奢望,那是幸福的满足,那是最美好的回忆。
精心制作一场高质量的庖汤宴,烹炒煎炸蒸,刀功,火候,调味,精彩亮相,锅碗瓢盆深沉交响,亲友团聚在美味的满足感中,交流感情,享受美好,彰显着主人家的综合实力、主妇的能干贤惠与出色厨艺。
庖汤宴席中令人回味无穷最难忘的几道菜是家乡的熨斗白菜丸子汤,猪血豆腐汤。几个蒸碗子:洋芋蒸排骨,红苕蒸酥肉,干萝卜茵子盐菜扣肉,粉蒸肉,红豆腐蒸肉,胡豆瓣酱炒肥肉,豆食(豆豉)炒肥肉等,至于酸辣猪肝,爆炒腰花加上自家酿造的包谷酒,大铁锅,大蒸笼,文武火,热气腾腾,嘻嘻哈哈,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满口生香,软嫩滑爽,肥而不腻,清香可口,新鲜浓郁,这就是喜好吃庖汤的精髓和神韵。
热热闹闹就是一天,亲人们吃喝得面红耳赤,东倒西歪,拉扯着客客气气絮絮叨叨中依依不舍地送客道别。
丰盛喜庆的庖汤宴在秦巴山区经久不衰,世代传承,那是川楚饮食文化与秦汉豪放风情的荟萃交响,那是农耕文明与姻亲血脉的厚植赓续。勤劳质朴的乡亲们常年在陡坡山地播撒温饱的种子,种植五谷杂粮,顶着热辣辣的太阳薅草,汗流浃背地收获,把金黄的玉米一粒一粒掰下来磨成面、再拌了青青的构树叶,野菜、藤蔓,残汤剩水,起早睡晚把猪喂养得肥滚山大,犒劳自己,奖赏勤劳,敬拜大自然,生动演绎着厚重的民俗与生活的满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草一木传一世情。青山起伏,曲水流觞,草木葱茏,田野绿浪,鸡叫狗咬孩子哭,炊烟袅袅,瓜果飘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那是山区人民怡然自得的幸福图景。猪狗鸡猫牛羊忠实地伴随着人类前行的脚步,猪圈鸡舍牛栏是农家的标配,勤劳真诚的农民靠山吃山,近水吃水,辛勤耕耘着土地,侍候着庄稼,养育牲畜,轮回着自给自足安逸满意的日子,他们活得简单自在快乐幸福。
品尝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才会感觉到人生百味实在是妙不可言。经历了生离死别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才发现追求想要的生活,其实是正在或者已经失去了的最宝贵的快乐。
陕南民俗,山里飘香的庖汤宴,生活幸福满足的滋味正在停留长在记忆中。那些搬迁进城远离了土地,远离了山村,奔波打拼的人们,想赶热闹,看杀猪,吃庖汤,终将是奢望与幸运,是回忆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