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洈水——我的岳母》之五:登洈水观景台
2020-09-24抒情散文高山流水
《洈水——我的岳母》之五:登洈水观景台洈水观景台也叫洈水明珠,坐落在洈水风景区最高峰清水峰上,塔高20多米,尽管与东方明珠电视塔有着天壤之别,但作为洈水明珠也还差强人意,但我还是愿意把他叫做洈水观景台。因为在我看来,作为明珠是需要自身闪光
《洈水——我的岳母》之五:登洈水观景台
洈水观景台也叫洈水明珠,坐落在洈水风景区最高峰清水峰上,塔高20多米,尽管与东方明珠电视塔有着天壤之别,但作为洈水明珠也还差强人意,但我还是愿意把他叫做洈水观景台。因为在我看来,作为明珠是需要自身闪光的,而我却找不到她的闪光点在哪里,你看那年久失修的楼梯已经裂开,明珠上的顶蓬也已经破败不堪,更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不离不弃地守望着这片风景。而作为游客的我们,只是踩在他的肩膀上,得以窥视洈水国家森林公园的全貌,所以我觉得把他称为洈水观景台更为贴切,更为自然,更为亲切,也更为实在,这时的洈水观景台其实就成了洈水明珠的乳名了。
洈水观景台是我们这届洈水笔会的最后一站,笔会的主人并没有安排我们登观景台,只是让我们到观景台旁边的一家农庄就餐。当我们从洈水湖里的游艇上岸的时候,已是下午4点多钟了,组委会的车早已在岸边等候多时,经过游艇的漂泊,旅游车的颠簸,到下午5时左右,我们终于抵达农庄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传说中的回归,但这种感觉还是有的,既然回归到农庄,自然也就有了一份宁静的感觉,但如何让我份宁静达到致远的目的呢,于是我们便不由自主地来到了洈水明珠,踏上了登上观景台的台阶,我想这也是笔会组织者的良苦用心吧。
洈水明珠是挂在洈水观景台高高大大的门牌上的几个字,在夕阳的余辉里,依旧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只是支撑门牌的水泥柱上,满是岁月留下的斑驳的痕迹,电动门早已废弃不用,水泥地面也出现了裂缝。如果你试图从这些缝隙里想看清一些什么,似乎也不大可能,因为有一位园丁正在用扫帚清扫,另一位园丁正在用水泥重新浇铸,没等这些缝隙重新合拢,我们就快步跨了过去,迎面的一对石狮正在朝我们摇头摆尾,挤眉弄眼,似乎在笑话我们的不自量力。记得我是跟那对石狮合过影的,也学着石狮的样儿手舞足蹈,也学着石狮的样儿挤眉弄眼,也摇过头,但尾巴不知啥时摆掉了,便再也摆不起来,这应该也够了,能够摆动尾巴的是在嘲笑别人,连尾巴都摆不动的,只能算是自嘲了吧。
洈水观景台的楼梯是呈螺旋式升上去的,每登高一层都会有一个平台,在不同的高度,你便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当然有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的诗句作为引导,我们便无心留恋这些平台上的风光了。只是当我们快要登上观景台的观景平台时,看到随行的艾立新仍在底下不停地按着照相机的快门,他是要用照相机的镜头记录下我们登高的整个过程,用这些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的人像来反映高处不胜寒的真实体验。当我们完全登上观景平台的时候,摄像师的镜头里就只剩下蓝天白云了,这时我们就到了云里雾里,没想到洈水的全貌只有到云里雾里才能看到。这里,被我们踩在脚下的盘山公路也是螺旋式升上来的,这些楼梯,只是盘山公路的延续,这是一条轮回的曲线,不知在轮回的途中,我能不能借助这些楼梯把自己稍稍提升一点。
观景平台虽说有些破败,但铝合金的栏杆依旧是明亮的,还闪着金属的光泽,依旧可以把我们围在栏杆之内,偶尔冒出的一些非份之想也会被这些闪光逼回到你的身体里面。观景台上还有一层顶蓬,蓬布已经成了布条,既遮不住阳光,也隔不住雨水,只有几根骨架,如父亲的脊梁,依旧倔强地直立着。我颤颤惊惊地登上那架生锈的梯子,赶紧伸手抓住了一根横梁,我的整个身体就悬挂到了这根骨架与梯子之间,诗人网事如烟说这是一根救命的稻草,我想在余下的时光里,我是怎么也不会松手了。既然这些骨架是一根根脊梁,那么在观景平台的上方是有一根抵柱的,于是从下往上看,这根抵柱就成了一根针,当然不是龙王爷的定海神针,也不是桃花仙子的绣花针,与电台的天线还有点相似,或许是灵鹫寺的菩萨们用来刺探小西天的秘密的吧。抵柱的侧面还有一些不规则的扇开裂缝,从这些裂缝中,或许我们能够窥探到一点那些传说中隐藏的秘密,可见,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其实即使窥探到这些秘密后又能若何呢,你还会将这些传说继续传下去吗?
这时夕阳已经挂上了树梢,眼看就要撑不下去了,好在摄影师也登上来了,下面的同伴也陆续登了上来,从摄影师的镜头看过去,一直挂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的那轮夕阳,这时已经被我们踩到了脚下,当摄影师调整好角度以后,我就感觉到我是踩到了一个风火轮上。我不是哪吒,童真已离我越来越远,哪吒踩的是一轮朝阳,而我的双脚,现在只能踩到夕阳上了,随着夕阳西沉,即便我是站在观景台上,我的影子也终究摆脱不掉隐入到地平线以下的宿命。好在这时的洈水湖,哪里还有湖的苍茫,怎么看都只剩下一些宁静的港湾,这些港湾是由湖面上500多个岛屿组成的,而站在观景台上再看这些岛屿,又好像一艘艘绿色的舰艇,随时都会驶向夕阳西下的远方。
哪里是小西天,哪里是弥勒佛,哪里是桃花岛,哪里是我们通过游艇登过的彼岸,即使是在观景台上,我们都只能凭大致的方位来判断出一些模糊的影像了,至于新神洞和颜将军洞,早已将洞口隐藏在群山丛中,我们能够清晰所见的,只有前面的灵鹫寺和后面的农庄。灵鹫寺朱漆的大门是紧闭的,一些佛像也被绿色的琉璃瓦盖得严丝合缝,似乎连袅袅的香烟都看不到,我时我才感觉到高过佛的境界本身就是一种罪过,佛是用来仰望的,站在观景台上观灵鹫寺,这就是对佛的一种亵渎。于是我赶紧来到观景台的另外一面,只见农庄的大门敞开,有袅袅的炊烟从厨房里升起,还有饭菜的香味飘来,对我充满了诱惑,这时我才感觉到,无论你站在多高的高处,你都摆脱不掉那缕炊烟以及那些饭菜的香味给你带来的极度诱惑。其实农庄与灵鹫寺仅仅隔着一座观景台,我是从农庄里走出来的,或许在我的潜意识里是想走到灵鹫寺去,而一旦登上观景台,看了两边的景致后,我还是决定赶紧回到农庄去,只有到那里才能找到真实的生活。
这时,我还没有死心,我还想登到顶蓬上去,看看更高处会有什么样的风景,但因为铁梯已经生锈,顶蓬上的骨架也已经生锈,心里不免有些不够踏实,于是便让大家一起手拉着手组成了一道人链。当下面的人把我推上那根抵柱的时候,我的双手就牢牢地抱住了柱子,也不管下面的人是吊在骨架上还是悬在梯子上了,因为我跟他们已经隔了一层顶蓬,尽管这层顶蓬已经千疮百孔。这时,我的确看得更远了,但整个洈水湖都已经被顶蓬遮住了,看到的只是一些虚无飘渺的影像,就连眼皮底下的灵鹫寺和农庄也看不清了,只能从那些破孔中闻一点饭菜的香味。还是赶紧下来吧,抛开人链是很危险的,不知是哪位好心人站在梯子上对我喊了一句,我便赶紧把手伸向了他,当我的脚站到观景台的平台,我一颗悬着的心才算落到了实处。
当我们一行从观景台上下来的时候,洈水杂志的主编阮红松早已坐在农庄门前的椅子上等着我了。我赶紧坐到旁边的一把藤椅上,而在我们的后面的另一个农庄的门前,正好摆了一长条上了红色油漆的木椅,正在静静地等候你的回归。
[ 本帖最后由 高山流水 于 2012-10-23 09:42 编辑 ]
洈水观景台也叫洈水明珠,坐落在洈水风景区最高峰清水峰上,塔高20多米,尽管与东方明珠电视塔有着天壤之别,但作为洈水明珠也还差强人意,但我还是愿意把他叫做洈水观景台。因为在我看来,作为明珠是需要自身闪光的,而我却找不到她的闪光点在哪里,你看那年久失修的楼梯已经裂开,明珠上的顶蓬也已经破败不堪,更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不离不弃地守望着这片风景。而作为游客的我们,只是踩在他的肩膀上,得以窥视洈水国家森林公园的全貌,所以我觉得把他称为洈水观景台更为贴切,更为自然,更为亲切,也更为实在,这时的洈水观景台其实就成了洈水明珠的乳名了。
洈水观景台是我们这届洈水笔会的最后一站,笔会的主人并没有安排我们登观景台,只是让我们到观景台旁边的一家农庄就餐。当我们从洈水湖里的游艇上岸的时候,已是下午4点多钟了,组委会的车早已在岸边等候多时,经过游艇的漂泊,旅游车的颠簸,到下午5时左右,我们终于抵达农庄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传说中的回归,但这种感觉还是有的,既然回归到农庄,自然也就有了一份宁静的感觉,但如何让我份宁静达到致远的目的呢,于是我们便不由自主地来到了洈水明珠,踏上了登上观景台的台阶,我想这也是笔会组织者的良苦用心吧。
洈水明珠是挂在洈水观景台高高大大的门牌上的几个字,在夕阳的余辉里,依旧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只是支撑门牌的水泥柱上,满是岁月留下的斑驳的痕迹,电动门早已废弃不用,水泥地面也出现了裂缝。如果你试图从这些缝隙里想看清一些什么,似乎也不大可能,因为有一位园丁正在用扫帚清扫,另一位园丁正在用水泥重新浇铸,没等这些缝隙重新合拢,我们就快步跨了过去,迎面的一对石狮正在朝我们摇头摆尾,挤眉弄眼,似乎在笑话我们的不自量力。记得我是跟那对石狮合过影的,也学着石狮的样儿手舞足蹈,也学着石狮的样儿挤眉弄眼,也摇过头,但尾巴不知啥时摆掉了,便再也摆不起来,这应该也够了,能够摆动尾巴的是在嘲笑别人,连尾巴都摆不动的,只能算是自嘲了吧。
洈水观景台的楼梯是呈螺旋式升上去的,每登高一层都会有一个平台,在不同的高度,你便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当然有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的诗句作为引导,我们便无心留恋这些平台上的风光了。只是当我们快要登上观景台的观景平台时,看到随行的艾立新仍在底下不停地按着照相机的快门,他是要用照相机的镜头记录下我们登高的整个过程,用这些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的人像来反映高处不胜寒的真实体验。当我们完全登上观景平台的时候,摄像师的镜头里就只剩下蓝天白云了,这时我们就到了云里雾里,没想到洈水的全貌只有到云里雾里才能看到。这里,被我们踩在脚下的盘山公路也是螺旋式升上来的,这些楼梯,只是盘山公路的延续,这是一条轮回的曲线,不知在轮回的途中,我能不能借助这些楼梯把自己稍稍提升一点。
观景平台虽说有些破败,但铝合金的栏杆依旧是明亮的,还闪着金属的光泽,依旧可以把我们围在栏杆之内,偶尔冒出的一些非份之想也会被这些闪光逼回到你的身体里面。观景台上还有一层顶蓬,蓬布已经成了布条,既遮不住阳光,也隔不住雨水,只有几根骨架,如父亲的脊梁,依旧倔强地直立着。我颤颤惊惊地登上那架生锈的梯子,赶紧伸手抓住了一根横梁,我的整个身体就悬挂到了这根骨架与梯子之间,诗人网事如烟说这是一根救命的稻草,我想在余下的时光里,我是怎么也不会松手了。既然这些骨架是一根根脊梁,那么在观景平台的上方是有一根抵柱的,于是从下往上看,这根抵柱就成了一根针,当然不是龙王爷的定海神针,也不是桃花仙子的绣花针,与电台的天线还有点相似,或许是灵鹫寺的菩萨们用来刺探小西天的秘密的吧。抵柱的侧面还有一些不规则的扇开裂缝,从这些裂缝中,或许我们能够窥探到一点那些传说中隐藏的秘密,可见,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其实即使窥探到这些秘密后又能若何呢,你还会将这些传说继续传下去吗?
这时夕阳已经挂上了树梢,眼看就要撑不下去了,好在摄影师也登上来了,下面的同伴也陆续登了上来,从摄影师的镜头看过去,一直挂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的那轮夕阳,这时已经被我们踩到了脚下,当摄影师调整好角度以后,我就感觉到我是踩到了一个风火轮上。我不是哪吒,童真已离我越来越远,哪吒踩的是一轮朝阳,而我的双脚,现在只能踩到夕阳上了,随着夕阳西沉,即便我是站在观景台上,我的影子也终究摆脱不掉隐入到地平线以下的宿命。好在这时的洈水湖,哪里还有湖的苍茫,怎么看都只剩下一些宁静的港湾,这些港湾是由湖面上500多个岛屿组成的,而站在观景台上再看这些岛屿,又好像一艘艘绿色的舰艇,随时都会驶向夕阳西下的远方。
哪里是小西天,哪里是弥勒佛,哪里是桃花岛,哪里是我们通过游艇登过的彼岸,即使是在观景台上,我们都只能凭大致的方位来判断出一些模糊的影像了,至于新神洞和颜将军洞,早已将洞口隐藏在群山丛中,我们能够清晰所见的,只有前面的灵鹫寺和后面的农庄。灵鹫寺朱漆的大门是紧闭的,一些佛像也被绿色的琉璃瓦盖得严丝合缝,似乎连袅袅的香烟都看不到,我时我才感觉到高过佛的境界本身就是一种罪过,佛是用来仰望的,站在观景台上观灵鹫寺,这就是对佛的一种亵渎。于是我赶紧来到观景台的另外一面,只见农庄的大门敞开,有袅袅的炊烟从厨房里升起,还有饭菜的香味飘来,对我充满了诱惑,这时我才感觉到,无论你站在多高的高处,你都摆脱不掉那缕炊烟以及那些饭菜的香味给你带来的极度诱惑。其实农庄与灵鹫寺仅仅隔着一座观景台,我是从农庄里走出来的,或许在我的潜意识里是想走到灵鹫寺去,而一旦登上观景台,看了两边的景致后,我还是决定赶紧回到农庄去,只有到那里才能找到真实的生活。
这时,我还没有死心,我还想登到顶蓬上去,看看更高处会有什么样的风景,但因为铁梯已经生锈,顶蓬上的骨架也已经生锈,心里不免有些不够踏实,于是便让大家一起手拉着手组成了一道人链。当下面的人把我推上那根抵柱的时候,我的双手就牢牢地抱住了柱子,也不管下面的人是吊在骨架上还是悬在梯子上了,因为我跟他们已经隔了一层顶蓬,尽管这层顶蓬已经千疮百孔。这时,我的确看得更远了,但整个洈水湖都已经被顶蓬遮住了,看到的只是一些虚无飘渺的影像,就连眼皮底下的灵鹫寺和农庄也看不清了,只能从那些破孔中闻一点饭菜的香味。还是赶紧下来吧,抛开人链是很危险的,不知是哪位好心人站在梯子上对我喊了一句,我便赶紧把手伸向了他,当我的脚站到观景台的平台,我一颗悬着的心才算落到了实处。
当我们一行从观景台上下来的时候,洈水杂志的主编阮红松早已坐在农庄门前的椅子上等着我了。我赶紧坐到旁边的一把藤椅上,而在我们的后面的另一个农庄的门前,正好摆了一长条上了红色油漆的木椅,正在静静地等候你的回归。
[ 本帖最后由 高山流水 于 2012-10-23 09:42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