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路先锋
严岛影
这是一条看不见的路。从地火中的熔岩到冷凝后的亿万年光阴,它的一端是数千米深的页岩,另一端则连着国家新能源的端口。那是一条看不见的路,但有人看得见,并走在了那条路上……
——题记
是他们组建了中国石化第一支连续油管“国家队”,中国能源工种第一次有了连续油管操作工这一新工种。
是他们首次代表中国连续油管业界在国际学术领域有了话语权,并发出掷地有声的中国声音。
是他们首次为中国连续油管搭起了技能技术比武大舞台,让中国连续油管有了第一代“大国工匠”。
他们是谁?
他们在哪里?
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怎样干?
一山、一水、一洞。
那山是金子山,那水是乌江,那洞代号为816。
山脉、版图、长江经济带。
那山脉叫武陵山脉;那版图诞生了世界第二、中国最大的涪陵页岩气田;这个气田是气化长江经济带的气源地。
当地人坚信这是一块神奇的风水宝地。
乌江岸边的金子山麓,云遮雾罩,峰峦叠障。那个早已解密了的816地下核工程被誉为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乌江一路奔腾,与百回千转的涪水并收于白涛构成一个笔划清晰的“人”字形。涪水缓缓而来与接纳她的乌江在此完成了千里迢迢两水交汇的“母子欢”。
那山没有这山高
这山藏有气宝宝
粗犷、高亢的巴人声带里近些年悄然流淌着这样的新歌谣。
白涛,巴国古都的后花园。
白涛,三线建设的核工业基地。
白涛,中国页岩气田的涪陵主战场。2012年11月28日,中国页岩气商业开发的第一串火苗蹿出涪陵地面腾空而起。至此,那条气化长江经济带的精灵从地层深处石头缝里拱地冲天,以一只展翅高飞的“火凤凰”舞动在巴渝上空,一幅中国“涪气”的天地大写意就这样定格了。
气有气道,油有油路,从数千米的地层深处有一条看不见的路,其中有一群人为油气的“终见天日”筑路清道。他们被称为“页服”人,这群平均年龄34岁的开路先锋率先组建了中石化第一支连续油管“国家队”,由靠边站的跟学到引领独大的主角变身,从国外老牌石油公司手里夺回“失地”,并稳稳地将中国市场收回囊中。
他们是中国连续油管的开路先锋:
因“江汉连油”的问世,他们自主设计研发的连续油管穿光纤技术,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首创井口放喷装备连续及打捞方案,填补了行业空白,最长带压打捞电缆5000m。
创下国内高压井连续油管最深打捞纪录。
成功刷新国内连续油管水平井最大下深纪录。
国内首家自主掌握国际连续油管测井领域前沿技术单位。
复合桥塞打破国外垄断,被中央媒体誉为页岩气开采装备国产化的最后一块“拼图”,并拥有专利9项,倒逼国外价格下降70%。
2019年3月,SPEICOTA连续油管和油井干预会议及展览在美国休斯敦举办。公司参加了首个国际性学术会议,也是首次作为演讲嘉宾参会。公司代表在会上作了《连续油管注入头表面损伤肌理研究》的报告。“江汉连续油管”品牌第一次在国际学术领域发出中国声音,更是中国连续油管在国际学术领域一次掷地有声的话语权。
这支中石化连续油管“国家队”累计承担科研项目71项,申请专利85件,获授权专利26项,软件著作权9件。其中《水平井连续油管作业技术规范》成为国家能源行业标准,规范了连续油管作业流程的同时,也将连续油管平均钻塞时效由70分钟缩短至41分钟。
江汉连油的基地就建在曾拥有生产“蘑菇云”的核工业基地之上,他们在这块光荣与梦想的神奇土地上打开中国新能源的地下“高速通道”。
一、从靠边站到主角,他一连用了五个“终于”
江汉连油基地紧邻乌江和816。
连油,即页岩气开采技术服务公司连续油管技术服务中心。中心隔着乌江就是金子山,816地下核工程就隐藏在金子山云雾缭绕的大山深处。远眺816巨洞,这些衣着红工装的连油人不停地问自己:在那个年代,当一座山把胸腔掏空掏出一颗金子般的心给了国家,我们这代人为这个国家该做些什么呢?
百年石油,而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在中国刚刚起步。
2011年底,国务院批准页岩气为新的独立矿种,由此成为我国发现的第172种矿产。这种非常规天然气不含硫,是气化长江经济带、保护母亲河、守住绿水青山最佳的清洁能源。
与时代同行,应时代而生,时代把中国连续油管特殊业务的发展重任放在了江汉石油工程人的肩头。“江汉连续油管起步较晚,面对基础薄弱、人员稀缺、竞争激烈等现实情况,我们把目光放在了长水平段连续油管工艺这一‘中国课题’的研究上,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江汉石油工程连续油管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
2014年8月,国内第一个把“页岩气”三个大字赫然扛在肩上的单位悄然成立:江汉石油工程页岩气开采技术服务公司。零起步,人才、技术、装备等诸多匮乏,要完成涪陵页岩气田的国家答卷,从一体化到一体两翼的“页服”蓝图,它要挑战的是中国页岩气的“高、精、尖”。这个高,是中国页岩气国家级示范区里的国家工程;这个精,是与世界一流队伍跟学并成为中国精锐;尖,就是要打造出“气道”畅通的万能钥匙,为深埋数千米的页岩气“铺设”一条看不见的高速路。
在这一领域里,中国还是一片空白。
不仅仅江汉起步晚,而且中国起步都晚。页岩气开采技术服务公司从一张白纸起笔、一张张蓝图绘就、到中国能源版图上的优质工程丰碑,8年走完了国外老牌石油公司数十年的“连油”之路。如今,川渝、长庆、新疆、等中国页岩气(油)几大主战场高高飘扬起“江汉连油”的旗帜。在涪陵页岩气田700多口气井中7成以上是江汉连油的“杰作”。从当初1支队伍21人发展成目前13支队伍的300多人,江汉连油在国家重点能源工程施工中担纲主力并有望挺进世界500强排序第六的沙特阿美石油公司。
会战初期,涪陵页岩气田施工队伍强手如林,形成了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主战场的“奥林匹克”。页岩气水平井段压裂测试的“临门一脚”全靠连续油管这把清道的万能钥匙开路。斯伦贝谢、一龙、安东、杰瑞,阿里伯顿、贝克休斯等公司一统连续油管天下,而唯独缺的是国字号队伍。页岩气开采技术服务公司从成立之初,就把连续油管作为走向市场的“金拐杖”精心打造,由靠边站到站中心,完成了一个企业纵身一跃的历史跨越。
没有技术,没有设备,没有人才,其结果是没有尊严,没有公平,甚至连讨价还价的想法都不能有。2013年以前,国内对连续油管工具的扣型都不知道,没见过。一颗特制的螺丝钉价格上千元,供货周期三个月,人家不卖,只租,租工具,租技术,租施工。连接器价值一百万,租一次数十万元,这价格怎么算出来的呢?一口价,人家还振振有词,加急费、人工工资,节假日、维护费,甚至连专家国籍的出场费都不一样。
江汉石油工程公司专家彭小平谈及往事总感到憋屈:2015年夏天,焦页21平台处于停工状态,一国外公司派出专家到井场打捞落物,老外到了现场一片欢呼声:这下好了,这下好了,救星来了!
这位“大救星”打捞25天无功而返,人工工资一天一万,照付。带来的工具是定型工具,定了型就不能变。工具下到井里,下一次收一次钱,总共费用80万。当你只有一种选择的时候,任何苦果都是合理的。最后在“江汉连油”的建议下才打捞上来。
江汉连油在关键时刻也能踢出漂亮的“临门一脚”。
2015年11月,某中外合资公司在焦页15平台作业时油管断了。现场一片死寂,施工方手脚无措,整个行业没出现过类似情况。
在现场,甲方问江汉连油的王汤:王经理,你有什么意见?你干了这么多年,有什么想法呢?
公司曾针对涪陵喀斯特地质工区设计特制出一套工具终于派上用场了。他们第一次把方案和工具亮了出来,组织人员仅用了一天这事给解决了。
“如果一味地依赖洋专家、洋设备,花大笔的钱不说,一套工具的量身定制到出厂起码得半年,还得看他们愿不愿意干这事。”王汤一连用了5个“终于”:
终于有人问我们了。
终于有人听你的意见了。
我们终于可以讲话了。
终于有人按我们的方案实施了。
终于被认可了。
因为你行,你就不会被埋没。
页岩气开采技术服务公司不但把“连油”中心放在了一线,公司还把试油完井工艺研究所也前移到了现场。院子里建起了川渝最大的工具维保车间,这位八零后的大学生,终于从靠边站到主角地位的变身,他显得更自信。
2019年9月29日,江汉工程页岩气开采技术服务公司收到来自中石油西南威远东页岩气作业分公司的一封表扬信。信中称赞江汉“连油”在威206—H1打捞落鱼时的出色表现。这口由英国BP公司与中石油合作区块的威远206—H1井,是该公司第一口探井,施工中出现压力期间套变,造成工具落井,处于压裂6段,几乎报废了。
老外双手一摊,没有办法,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们找到了江汉“连油”,能否解决?
也就在这个骨节眼上,王汤远在武汉的妻子骑摩托摔成了多出骨折送进了医院。儿子刚满一岁,妻子躺在医院,儿子在家嗷嗷待哺,家里乱成一锅粥。他只好远程协调、安排家里的事。大姨子辞职到医院照顾妻子,父亲辞职在家照看儿子。他只好狠心地要求家人断了儿子的奶。断奶那天,儿子不吃不喝哭了一整天,第二天懂事的儿子就断了奶,牛奶、米糊糊,给什么吃什么,不哭不闹。从此儿子不再要母亲抱了。儿子知道,母亲抱不动他了,要抱,他跟母亲说,妈妈,我不吃饭,就长不胖,你就能抱我了。说到这里,王汤沉默了。
重庆白涛、四川威远,这两地相距500多公里啊,王汤在这条路上没有停止他的脚步。他告诉他的团队,不要小看这口井,一口无救的井,英国BP公司拿它没办法,我们救活了,意味着什么?打捞的方案改了又改,讨论持续了一个月,修套作业用了两个月,最终他们带压把落鱼(射孔枪)打捞了起来,这口井救活了。
从此那个市场的大门,他们不是敲开的,而是被请进去的。
二、身份?为国家寻找能源的人,这身份还不够大吗?
在涪陵罗云焦页81号平台,CT113队队长王小虎给记者“科普”了一番。
CT113队,何为CT?他说,这个CT是连续油管或柔性油管的英文缩写,它是井下作业的万能管,页岩气的勘探水平段是关键,如何打通气路通道,连续油管是是唯一的清道夫。要有一支自己的连续油管施工队伍才能不被市场主宰。连油和国外公司合作施工,王小虎被派去给国外公司的师傅打下手学技术。三个月后,江汉上一批人,合作单位走一批人,半年后合作单位人走一半,一年后剩下的全是江汉的人。在操作时,师傅摸什么,你就摸什么,为什么要这么摸?王小虎告诉他的队友。操作间只有一人操作,师傅总是奉行一句话: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老师傅可怪了,操作时你不能说话,别说提问,甚至你还不能老盯在仪表上。”这是带徒弟吗?不,这叫封锁!
人们大多喜欢上白班,王小虎偏偏要求跟夜班,他发现夜班时人少,进出操作间的人更少,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他装着若无其事,眼睛一刻也没离开过仪表上数字的变化,偷偷把变化记在手心上,密密麻麻。王小虎说,这时他就主动顶顶班,让师傅眯眯眼。师傅挪出位置给了王小虎。“师傅,那指针老是晃动!师傅数字升了,为什么?”师傅困得不行,就迷迷糊糊地把绝技绝活竹筒倒豆子给倒出来。
2014年下半年,分公司组建了自己的连续油管作业队,三个月后王小虎从副队长到队长,CT113队先后作业达100多口井,由该队为母体孵化出的另外12支队伍作业井次占了涪陵页岩气田70%以上的工作量。CT113队承担焦页30—1HF井投产气井下桥塞施工作业。在此之前国内根本没有投产气井下桥塞施工作业的先例,如何在如此高危的环境下安全准确地座封桥塞,这可是带刺的玫瑰,敢不敢摘,有没有能力摘?这个堡垒攻下来了,意味着这个市场就占领了。既然连续油管是井下作业的万能管,它万能在哪里?这个动手能力很强的团队终于成功座封桥塞至规定靶位,首创国内带压气井投产下桥塞的施工。CT113,这个队是中石化连续油管第一支“国家队”,该队组建8年,他当队长6年。当初这个队的20多名员工有一半成了各队的骨干,其中有10人走上队长、副队长管理岗位。
问及身份,他说,他是劳务派遣工,这重要吗?在他看来,何为身份,为国家寻找能源这身份还小吗?
做石油人的妻子有时比做石油人还有几分酸苦。在别人看来最简单的一件事却成了他们的难事。从缅甸回国,王小虎匆匆地办完了终生大事。“结婚照呢?”再粗心的人也不会把照结婚照给忘了。照结婚照可要花一天的时间啊,试衣、选景、多角度、多镜头……能不能下次回家补拍?就这样,王小虎赶往涪陵页岩气田参加国家示范区建设。他这个队是清一色的90后,劳务派遣工占了90%,要把这支队伍带成“国家队”,他的付出可想而知。妻子从老家安徽到四川绵竹跟承包西瓜地的父亲生活在一起,女儿已经两岁半了。这母女俩也偶尔到涪陵的白涛探亲。
“啥时也到绵竹探探亲吧!”妻子告诉他,也是在央求他。妻子住在绵竹,周围的人也见不到这位外乡女的石油郎官,还以为她是被“休”了呢。抽个时间吧,露露脸,拍个结婚照,“证明”咱是有夫之妻啊。王小虎知道,妻子喜欢短发,但照结婚照化妆不好看,妻子留了四年的发,留成了如今的长发。王小虎承诺,等涪陵页岩气田100亿方建成,那背景有气龙腾飞最好,你看多有意义。
我们在绵竹的孝德镇见到了王小虎的妻子。
这是一处临时租用的农舍,还牙牙学语的女儿独自一人在屋檐下用紫红的花瓣在地上摆出一个“心形”。王小虎的妻子告诉记者,女儿想爸爸了,要么就画一个“心形”,要么就用花瓣摆出“心形”。关于头发的故事,她并不回避。她说,我能理解。丈夫是为国家寻找资源,这些资源是国家的动力,国家有了这动力,国家就有力量,国家就强大。有这么通情达理的妻子,王小虎是幸福的。
三、从铁人碑座旁走过的人,身后一定有厚实的精神靠背
连油一趟钻可溶桥塞技术为连续油管这个“清道夫”如虎添翼。即便在美国埋深一千多米的“气道”也很难做到尽清尽净。
能不能把“清道”中产生的颗粒溶在水里带出呢?
2017年7月9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我国页岩气调查取得重大突破 获得目前全球最古老页岩气藏》的新闻。那一刻,世界无数双眼睛投向了中国水都的宜昌。消息称:中石化江汉工程页岩气开采技术服务公司在鄂宜页1HF井距今约6亿年前的地层中钻获了高产气流,是迄今全球最古老的页岩气藏。试油完井工艺研究所原所长高云伟作为现场试气压裂的指挥,一趟钻可溶桥塞技术成功运用,为呼啸奔涌的气流“铺路”、“清道”,看着放喷的页岩气火龙首次出现在荆楚大地,他预言,这里将是中国页岩气的又一个主战场。
这一年他刚好33岁。33,像什么呢?他深思片刻,说,那是飞翔的鸟。
33是两只鸟啊,还有一只呢?
那是鸟群,那是鸟阵,朝向太阳的金号飞翔,翅膀煽动之下是石油版土上的钻塔林和密植的采油树、采气树。
这位东北汉子老家离大庆就隔着一条萨尔图河。他把自己看成是“富二代”,这个“富”是精神富有,每天上学路过铁人的雕像,从铁人碑座旁走过的人,身后一定有厚实的精神靠背。
选择了石油,他走进了石油人的方阵,也真正成了铁人的“后裔”。
2011年底,中国页岩气刚起步。公司将他抽调到井下工具桥塞攻关研发团队。别小看那个水杯状的神秘桥塞,那可是大型压裂试气必用的宝器。过去一直靠进口,一口价说一不二,俗称“卡脖子”买卖,且供货周期长,还不能保证准时到货。在焦页30平台,由于进口桥塞供应不及时,造成压裂试气中断三天,现场30余台压裂、配液、射孔设备及人员撂荒。那次遭遇深深地刺激了他的自尊,也一次次拷问着一个石油人的灵魂,他暗下决心一定将国产桥塞各项性能搞上去,替代进口产品。作为复合桥塞的关键研发及推广成员,从桥塞结构、材料、受力分析、承压能力等方面全方位进行分析总结,优化复合桥塞结构设计,改进材料性能,在保证复合桥塞锚定和密封可靠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桥塞的可钻性。无数次进行了国内外产品地面对比钻磨测试,通过整机试验、实际钻磨对比等实实在在的数据,争取到了焦页42—4HF井进行现场试验应用的机会。
2014年8月24日,在该井21段泵送桥塞多级射孔施工,桥塞泵送成功率100%、座封合格率100%。后续经过连续油管7天钻磨,安全快速钻除了全部复合桥塞,有力保障了涪陵页岩气田开发进程,降低了工程成本,实现了水平井泵送复合桥塞多级射孔关键核心工具的国产化与规模应用。过去进口一只桥塞要10万元以上,现在仅仅需要2万元,同时,相应的配套设备工艺也实现了国产化,整体单井成本降低400余万元。
桥塞国产化,被媒体誉为中国页岩气装备国产化最后一块“拼图”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妻子第一时间从江汉给发来短信:祝贺啊,那年的遗憾,值!妻子所说的“遗憾”,是指2011年7月的北京旅游。出发前妻子高兴地手舞足蹈。她是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长大的,第一次算是了却她童年的“北京梦”。火车缓缓地停在了西客站。见他接电话,妻子条件反射地叹息:没戏!原来江汉有一口井要用桥塞,这是一次难得的“临床”应用。赶紧买票往回赶,在等车的三个小时里,他们把西客站周围的“景点”照了个遍,算是到京一游。回到江汉,姐妹们问起北京之行,妻子拿出“西客站”的照片,姐妹们笑她又被老公“忽悠”了,这哪是北京?顶多算是北京的郊区。刚过而立之年的高云伟担任了公司新成立的试油完井工艺研究所所长。五年来,他们共承担了国家级、中石化集团公司、工程公司、江汉工程及横向项目等级别项目20多项,获得专利15项,科研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并孵化出了连续油管技术研究所、工具研发部两个成熟技术团队,同事戏称:一只母鸡下了两个蛋,是新兴技术的孵化器。这两个蛋,在涪陵页岩气田百亿方产能建设和鄂宜页1HF井的重大突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原来,他把33看成了鸟群、鸟阵,那个充满朝气、奋发有为的“梦之队”在石油的领空里展现出了最美雄姿。
如今,这位从铁人碑座旁走过的青年才俊挑起了“页服”公司经理和党委负责人的双重担子。
四、“爸爸没骗你,爸爸真的去北京了。”儿子看到照片,乐了!
你们失败过么?
我们的故事就从失败说起。
“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获得者徐帮才告诉我,他就是从失败中走了出来,站了起来,也笑了起来。
2017年,公司启动了超长水平井钻完井技术开发项目,而趾端滑套是解决超长水平井首段射孔难题的关键技术,针对常规趾端滑套应用过程出现的不同问题,需要创新结构、完善功能,在数千米的地层深处为页岩气打开畅通的“高速路”提供了一件关键“武器”。
此时,恰逢涪陵页岩气国家级产能建设示范区百亿方产建在即。他是这个项目攻关小组的组长,官虽不大,可担子不轻。项目研发期间,做实验有20次之多,这就意味着,实验做得越多,失败的次数就愈多。从文献淘宝,到现场跟踪,设计图纸的修改多达几十次。通过对降压机构、延时阀流道的改进,以及长达一年的调整测试,最终趾端滑套各项性能全面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单井可节约直接试气成本30余万元,并缩短作业周期3-5天。
每年的中国石油装备展销会徐帮才都会挤出时间到北京参展取经。通常都是晚上从武汉出发,第二天晚上返回武汉,同事夸他会精打细算,既省了时间,也省了住宿费。是呀,节省每一寸光阴,其实就是拉长了我们生命的长度。每年他到北京出差7—8次,几年下来有数十次之多。儿子问他,你老是说出差到北京,我要看照片!去年,他到北京参加完科研项目立项审查会,在去北京西客站的路上,他绕了一段路,来到天安门前,请人帮他拍了张照片。司机问他,是第一次来北京吧?他支支吾吾应着。回到武汉,他把手机上的照片给4岁的儿子看。
“爸爸没骗你,爸爸真的去北京了。”
这下,儿子看到照片,乐了!
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已由浅中层向深层发展,可溶桥塞分段技术是解决深层页岩气井分段压裂的核心技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可一组组失败的实验结果让项目组成员的心越绷越紧,心情异常沉闷。
好干的、不失败还要你们干什么?农药666失败了666次,路走顺了,遇到一点坎坷就垂头丧气。领导口气缓和了下来,你们没有失败,这只是跨栏时把栏绊倒而已。他们重新梳理研究思路,调整工作安排,可溶桥塞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他们研发的可溶桥塞生产销售了120余只,用于四川长宁、威远、湖北宜昌等页岩气工区,实现创效600余万元。鉴于页岩气开采技术服务公司在可溶桥塞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中国能源行业标准委员会将行标《压裂可溶桥塞技术要求与检测方法》交给江汉石油工程公司制定,为江汉工程在该领域获得更多话语权打下坚实的基础。
连续油管穿缆技术是连续油管测井工艺的核心技术,但该技术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单次技术服务费用高达30余万元。2017年5月,公司启动了连续油管穿电缆技术项目。他们所将整套工艺拆分为工艺设计、地面装置与井下机电工具研制、线缆优选与检测、水动力学分析计算4个模块进行分工协作,前后检索国外专利、查阅SPE论文80余篇。现场试验需要电缆张力控制、泵压控制、液压控制台操作等多个岗位紧密协作。试验时间正赶上重庆的盛夏,而每次试验需要持续3-4个小时不能停歇,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了连续油管穿缆、抽缆现场试验10余次。经过5个月攻坚战,攻克了连续油管穿电缆技术难题,为分布式光纤测井、井下视频等高端化、特色化业务打下了基础。该技术服务于涪陵气田、长庆油田等工区,并创造了穿缆长度5600米,抽缆长度5300米,国内首次自主穿入1.8mm光缆等多项纪录,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有人问他:这些年你们所给企业创造了多少价值?
他说算不好,也不能算。
五、专家其实就是一把“万能钥匙”,你的岗位有N个
涪陵页岩气田有700多口井,这些井的所有施工方案都要经彭小平之手。
他是江汉工程公司专家,也是页服驻涪陵页岩气田江汉工程钻井技术方面的首席。
房东老刘有句话终于憋不住了,问他:一年很少见你回家,你有不有家哟?原来老刘是个热心人,想给他介绍对象。“你硬是喜欢操闲心!”彭小平瞪他一眼。每周星期五上午的技术会由他主持。那个会,除了听有关人员介绍钻井施工情况以及遇到的技术难题,他要提出具体意见,解决方案,以及整理出会议纪要上报。这一天他的电话不断,唯独没有家里的电话。家人知道这一天即便有天大的事,也不能打扰他。他给家人和单位曾撂下这样一句话:家里没有急事,单位没有急事都不会回武汉。参加工作28年,他有20年在外会战。江汉、辽河、坪北、新疆、四川、重庆,他是跟着石油走,在能源版图上“定居”,在井场上“扎根”。一个学钻井专业的人最大的幸运是有井打,离井远了就像一个战士远离战场,你还是军人吗?这既是事业使然,也是情结使然。
2016年,他主导参与了集团公司科技部固井水泥浆体系项目。这个体系的核心技术是添加剂(药品),主要用于水平井三开套管防控带压作业,这项新技术可以控制水泥的凝固时间,为精确优化实施固井作业时效提供保障。团队经过上万次实验,选出最佳配方。产品研制出来后,他向有关部门游说,开会时总要“插播”他的“广告”,他急啊!研究成果如果派不上用场,这新技术文钱不值。当初人们不理解,用户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卖力地推销它?委屈、冷落,一个自尊心极强的首席也不能逃过世俗的偏见和误解。他说,他能理解,用户已经用顺手了的产品,你要用新品替代,他要熟悉新功能、新程序,新工艺,再说,虽然有“国际先进”招牌,但那毕竟是纸上的东西,谁用过?
他的真诚打动了用户,在通过三方实验结果一致的情况下,终于在焦页192—4井三开页岩层使用该产品,该井被甲方评价为“固井质量优质”的最高质量档次。说到他这个享受副处级待遇的专家时,他给自己定了个位:其实就是一把“万能钥匙”,你的岗位有N个,你的状态为“时刻准备着!”
注:该文获第五届中国石化报告文学大赛(2022年)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