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长廊8:细碎的温暖
2020-09-24抒情散文冷晰子
【壹】我是一只经常飞远的风筝,却从来没有忘记过故乡的那条线。小桥流水的弯弯曲曲,高高低低。娘的手里,牢牢握着风筝的线轴。倦鸟归巢。灶房里,飘着腊肉的香,这是我平日里最喜而又极难吃到的东西。糍粑架上烤着的糍粑,大概也熟了,糯米的清香,飘溢在
【壹】
我是一只经常飞远的风筝,却从来没有忘记过故乡的那条线。小桥流水的弯弯曲曲,高高低低。娘的手里,牢牢握着风筝的线轴。
倦鸟归巢。灶房里,飘着腊肉的香,这是我平日里最喜而又极难吃到的东西。糍粑架上烤着的糍粑,大概也熟了,糯米的清香,飘溢在木屋院坝里,与阳光的阡陌温情缠绵。
娘的手,轻轻拂落我行程的疲惫。我的味觉,已经迫不及待地钻进灶房,想要大餐一顿。在北方思念的饥渴里,所有的感官,都在无意思地被尽数调动,异常强烈。糍粑在北方,是稀罕物,无人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如何食用,腊肉虽有。也被利欲熏心的商家用硫磺熏过,色彩金黄好看,食之却有害无益。不若娘做的,纯粹柴火自然熏制。
每次回归的行囊,不管有多重,娘总能轻而易举地从我的肩上卸下来,把一朵一朵温柔的菊,种在我的心园。
在母亲根根白发的注视下,含着泪水,贪婪地吮吸着母亲身上的味道。我的童年,就藏在这个味道里。 【贰】 娘笑着问:饿了吧。
在娘面前,从来无需掩饰。
灶房没有变,依旧的土灶。三口大锅并排安放,半边铺就的木质楼板,镶嵌着一个四方火坑。火坑上方,悬挂着一个大木笼。木笼里,挂着一块一块的腊肉。
老式的碗柜,还是娘几十年前的嫁妆,几十年的岁月尘霜,斑驳之下,依稀当年鲜艳的漆红。犹如母亲此时的记忆,一定还有当年小乔初嫁的千丝万痕。
铁质的三角架上,架着小铁锅,铁锅里,是娘刚刚炒熟的白菜、芫荽、甜菜。旁边,围圈放着几个我爱吃的油粑粑。娘刚刚炒好的蒜苗腊肉,在火坑旁边,用玉白小碗扣着,糍粑,在铁质的糍粑架上,鼓鼓地鬅着,鬅得太高,裂着几丝细纹。糯米的香,飘得愈加浓郁。
盛饭的小碗,端然火坑边,一双筷子,横在小碗上。
味蕾的诱惑,早已迫不及待。
【叁】 故乡的二月,到处流动着温暖的气息。遍山的橘子树,葱浓地绿着。桃花的骨朵在萌芽着新绿的枝桠间探头探脑,搬下山的新屋,就在田野的中央,油菜花在木屋左右闲闲地开,爹刚刚编织好的竹篱笆门,慵懒地斜躺在院子一角,只等 娘一声令下,它就能如愿以偿地成为菜园忠实的侍卫。
新屋面北偏西,夕照日热情地和木屋的青瓦板壁缠绵,几缕光影从爹去年移栽过来的枇杷树的枝叶间穿过来,落在灶房的板壁上。
微笑在我的脸上久久停留,不舍离去。板壁上,几个歪歪扭扭的字:蛋 55.蛋23蛋.76. 蛋12蛋.35. 蛋14. 蛋23.
自从我们姊妹几个不用家中的钱供养学业,娘就不再养猪。鸡,便成了娘的亲密伙伴,娘伺弄得精心,鸡们,也不让娘失望。
娘养鸡,是为了妞妞。妞妞年幼,乡下,没有城市孩子的各色营养品,好在,妞妞爱吃蛋,着实解了娘的心头忧,家中的鸡蛋,必先以妞妞的口福为先。娘养的鸡多,妞妞吃不完,便也借给左邻右舍或者赊给邻居。家里养鸡的,有了蛋就还蛋,家里不养鸡的,有了钱,就给几个,暂时没有,又急用的,便先拿了去。没上过学的娘,顺手就写在了板壁上。却无姓无名,亦无日期说明----只要妞妞够吃,谁家还与不还,娘压根就不计较。
【肆】 家里的电话机,安在堂屋临卧房的门边。卧房的门和电话机上面的木板壁,就是娘的电话本。电话本上,记录着一些对娘来说,最为重要的电话号码,她拿起电话,一眼就能看到。
其实,爹有一个电话本,妹妹给他买的,黑色的硬皮壳,优雅而庄重。细心的妹妹还把亲戚们的电话以及我们姊妹几个的电话,工整的誊抄在电话本上,每一个人的名字,都标注得清晰妥当。爹读过初中,识文断字,看这个电话本,对他来讲,不是难题。娘就有点麻烦,那些名字中浅显的字,娘尚且识得,稍微生僻一点的,对娘来讲,就是天书。所以,爹的那个电话号码本,娘压根就不看。娘也有手机,手机上,妹妹也细致的把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给娘输到了手机里,娘眼神不好,手机上的字太小,娘有时候看不清,老爱拨错,也就干脆弃之不用。
用粉笔写着粗粗大字的门和板壁,就成了娘的电话号码本。娘想我们了,抬头一眼就能看见,顺手摁下那些黑色的数字,就能找到我们。
【伍】 老屋堂屋中间,原是有着神龛的。供奉着天地君亲。
新屋里,失去了神龛的位置。取而代之的,在板壁靠下的位置,密密麻麻地写着一些乘除法算式。歪歪斜斜的字迹,起始,以为是妞妞划的。问妞妞,妞妞说:是阿婆(奶奶)写的。
弯下腰,仔细地审视那些小算式,居然没有一个错的。白色的粉笔字迹,像一朵一朵的小白菊。童趣盎然地开着。
没有进过学堂的娘,为何要写下这些小算式?又如何算得如此准确?这像一个谜。在原本该有的天地君亲的牌位下,诉说着神奇。
妞妞新学期开学,报名拿来新书,才揭开了谜底。
新书拿来的下午,娘搬了一把椅子,从妞妞的书包里拿出数学书,坐在院子里,一页一页的翻看。娘也叫我搬了一把椅子,坐在她的旁边,娘说:妞妞每次发了新书,她都要先看看,看到不会的,赶紧找明白人问个清楚。要不,妞妞做作业的时候要不会,她没辙。
母亲的白发,在春日的旭阳里,闪着银色的光。我的头靠着母亲的头,给母亲讲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给母亲讲着画着动物的动物园,在西南方向,画着鸟儿的飞禽馆在东南方向,画着熊猫的熊猫馆,在西南方向,极少离开土家山寨的母亲的方位感几乎为零,我的鼻尖冒着细密的汗珠,娘的脸上,依旧半是迷茫。后来,娘干脆找了一支白粉笔,把我画给她的方位图,一丝不苟地照葫芦画瓢地画在堂屋板壁上,和那些小算式毗邻,还有一些在我看来极其简单的换算公式,娘认认真真地一条一条地一边背诵一边誊抄在板壁上。
三位数的除法,对没有上过学的娘来讲,简直就是数学中的奥林匹克。什么时候该调零,什么地方该补零,六十岁的娘,蹲在院子的水泥地上,像个小学生,算了一题又一题。
妞妞,本是我的女儿,娘写下的这些算式,本该我写下。而曾经的娘,最不喜欢的就是算账,哪怕去集市上卖背篓,也是别人说多少钱就多少钱。
和娘一起蹲在院子里,泪光迷蒙。妞妞的童年,就是曾经的我,只是,娘,却不再是当初那个年青的脑瓜灵活的美丽女子。
[ 本帖最后由 冷晰子 于 2011-6-11 15:18 编辑 ]
我是一只经常飞远的风筝,却从来没有忘记过故乡的那条线。小桥流水的弯弯曲曲,高高低低。娘的手里,牢牢握着风筝的线轴。
倦鸟归巢。灶房里,飘着腊肉的香,这是我平日里最喜而又极难吃到的东西。糍粑架上烤着的糍粑,大概也熟了,糯米的清香,飘溢在木屋院坝里,与阳光的阡陌温情缠绵。
娘的手,轻轻拂落我行程的疲惫。我的味觉,已经迫不及待地钻进灶房,想要大餐一顿。在北方思念的饥渴里,所有的感官,都在无意思地被尽数调动,异常强烈。糍粑在北方,是稀罕物,无人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如何食用,腊肉虽有。也被利欲熏心的商家用硫磺熏过,色彩金黄好看,食之却有害无益。不若娘做的,纯粹柴火自然熏制。
每次回归的行囊,不管有多重,娘总能轻而易举地从我的肩上卸下来,把一朵一朵温柔的菊,种在我的心园。
在母亲根根白发的注视下,含着泪水,贪婪地吮吸着母亲身上的味道。我的童年,就藏在这个味道里。 【贰】 娘笑着问:饿了吧。
在娘面前,从来无需掩饰。
灶房没有变,依旧的土灶。三口大锅并排安放,半边铺就的木质楼板,镶嵌着一个四方火坑。火坑上方,悬挂着一个大木笼。木笼里,挂着一块一块的腊肉。
老式的碗柜,还是娘几十年前的嫁妆,几十年的岁月尘霜,斑驳之下,依稀当年鲜艳的漆红。犹如母亲此时的记忆,一定还有当年小乔初嫁的千丝万痕。
铁质的三角架上,架着小铁锅,铁锅里,是娘刚刚炒熟的白菜、芫荽、甜菜。旁边,围圈放着几个我爱吃的油粑粑。娘刚刚炒好的蒜苗腊肉,在火坑旁边,用玉白小碗扣着,糍粑,在铁质的糍粑架上,鼓鼓地鬅着,鬅得太高,裂着几丝细纹。糯米的香,飘得愈加浓郁。
盛饭的小碗,端然火坑边,一双筷子,横在小碗上。
味蕾的诱惑,早已迫不及待。
【叁】 故乡的二月,到处流动着温暖的气息。遍山的橘子树,葱浓地绿着。桃花的骨朵在萌芽着新绿的枝桠间探头探脑,搬下山的新屋,就在田野的中央,油菜花在木屋左右闲闲地开,爹刚刚编织好的竹篱笆门,慵懒地斜躺在院子一角,只等 娘一声令下,它就能如愿以偿地成为菜园忠实的侍卫。
新屋面北偏西,夕照日热情地和木屋的青瓦板壁缠绵,几缕光影从爹去年移栽过来的枇杷树的枝叶间穿过来,落在灶房的板壁上。
微笑在我的脸上久久停留,不舍离去。板壁上,几个歪歪扭扭的字:蛋 55.蛋23蛋.76. 蛋12蛋.35. 蛋14. 蛋23.
自从我们姊妹几个不用家中的钱供养学业,娘就不再养猪。鸡,便成了娘的亲密伙伴,娘伺弄得精心,鸡们,也不让娘失望。
娘养鸡,是为了妞妞。妞妞年幼,乡下,没有城市孩子的各色营养品,好在,妞妞爱吃蛋,着实解了娘的心头忧,家中的鸡蛋,必先以妞妞的口福为先。娘养的鸡多,妞妞吃不完,便也借给左邻右舍或者赊给邻居。家里养鸡的,有了蛋就还蛋,家里不养鸡的,有了钱,就给几个,暂时没有,又急用的,便先拿了去。没上过学的娘,顺手就写在了板壁上。却无姓无名,亦无日期说明----只要妞妞够吃,谁家还与不还,娘压根就不计较。
【肆】 家里的电话机,安在堂屋临卧房的门边。卧房的门和电话机上面的木板壁,就是娘的电话本。电话本上,记录着一些对娘来说,最为重要的电话号码,她拿起电话,一眼就能看到。
其实,爹有一个电话本,妹妹给他买的,黑色的硬皮壳,优雅而庄重。细心的妹妹还把亲戚们的电话以及我们姊妹几个的电话,工整的誊抄在电话本上,每一个人的名字,都标注得清晰妥当。爹读过初中,识文断字,看这个电话本,对他来讲,不是难题。娘就有点麻烦,那些名字中浅显的字,娘尚且识得,稍微生僻一点的,对娘来讲,就是天书。所以,爹的那个电话号码本,娘压根就不看。娘也有手机,手机上,妹妹也细致的把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给娘输到了手机里,娘眼神不好,手机上的字太小,娘有时候看不清,老爱拨错,也就干脆弃之不用。
用粉笔写着粗粗大字的门和板壁,就成了娘的电话号码本。娘想我们了,抬头一眼就能看见,顺手摁下那些黑色的数字,就能找到我们。
【伍】 老屋堂屋中间,原是有着神龛的。供奉着天地君亲。
新屋里,失去了神龛的位置。取而代之的,在板壁靠下的位置,密密麻麻地写着一些乘除法算式。歪歪斜斜的字迹,起始,以为是妞妞划的。问妞妞,妞妞说:是阿婆(奶奶)写的。
弯下腰,仔细地审视那些小算式,居然没有一个错的。白色的粉笔字迹,像一朵一朵的小白菊。童趣盎然地开着。
没有进过学堂的娘,为何要写下这些小算式?又如何算得如此准确?这像一个谜。在原本该有的天地君亲的牌位下,诉说着神奇。
妞妞新学期开学,报名拿来新书,才揭开了谜底。
新书拿来的下午,娘搬了一把椅子,从妞妞的书包里拿出数学书,坐在院子里,一页一页的翻看。娘也叫我搬了一把椅子,坐在她的旁边,娘说:妞妞每次发了新书,她都要先看看,看到不会的,赶紧找明白人问个清楚。要不,妞妞做作业的时候要不会,她没辙。
母亲的白发,在春日的旭阳里,闪着银色的光。我的头靠着母亲的头,给母亲讲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给母亲讲着画着动物的动物园,在西南方向,画着鸟儿的飞禽馆在东南方向,画着熊猫的熊猫馆,在西南方向,极少离开土家山寨的母亲的方位感几乎为零,我的鼻尖冒着细密的汗珠,娘的脸上,依旧半是迷茫。后来,娘干脆找了一支白粉笔,把我画给她的方位图,一丝不苟地照葫芦画瓢地画在堂屋板壁上,和那些小算式毗邻,还有一些在我看来极其简单的换算公式,娘认认真真地一条一条地一边背诵一边誊抄在板壁上。
三位数的除法,对没有上过学的娘来讲,简直就是数学中的奥林匹克。什么时候该调零,什么地方该补零,六十岁的娘,蹲在院子的水泥地上,像个小学生,算了一题又一题。
妞妞,本是我的女儿,娘写下的这些算式,本该我写下。而曾经的娘,最不喜欢的就是算账,哪怕去集市上卖背篓,也是别人说多少钱就多少钱。
和娘一起蹲在院子里,泪光迷蒙。妞妞的童年,就是曾经的我,只是,娘,却不再是当初那个年青的脑瓜灵活的美丽女子。
[ 本帖最后由 冷晰子 于 2011-6-11 15:18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