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在陈垣故居前

2023-03-29抒情散文熊正红
初秋的南国,天气仍炎热。我从新居出来,又一次来到陈垣故居前。说不清这是第几次来陈垣故居了,我决定把新居安在距陈垣故居不到10公里的地方,或许是潜意识里我想离这位史学大师……

初秋的南国,天气仍炎热。我从新居出来,又一次来到陈垣故居前。说不清这是第几次来陈垣故居了,我决定把新居安在距陈垣故居不到10公里的地方,或许是潜意识里我想离这位史学大师更近些,以为这样,能吸收来自大师故居的些许灵秀。

陈垣先生1880年出生于广东江门市蓬江区棠下石头村,是宗教史、元史、历史文献学等领域的开拓者和集大成者,学术界公认的世界级学者,与王国维齐名,又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

虽然一代大师已于1971年长辞人世,但位于棠下石头村坑塘里的陈垣故居仍保存完好。故居是一排晚清建筑风格的砖石平房,青褐砖墙面,斑驳黑木门,房屋前后栽种着青翠树木,前院面对着一塘碧绿水塘,后面是一座栽满树木的小山峦。平房最边上的墙边,一簇翠绿的细竹伸展着长长的竹叶,像是在向访者致意。故居正堂里,挂着陈垣与毛主席在怀仁堂国宴上的巨幅合影,两位世纪老人谈笑风生,他们的笑声仿佛穿过岁月风云传到访者的耳边。

陈垣故居的院落中,种着琴叶珊瑚、紫薇、菩提树、龙眼树、罗汉松、朱蕉、棕榈树,像一个小小的植物园。院子进口处的菩提树和龙眼树,绿荫如盖,十分高大,院前正中,是启功先生题写的“陈垣校长像”的老先生铜像。

陈垣老先生肃穆的目光望向远处,使人不由得重新打量置身的这方土地。在上世纪抗战时期,陈垣老先生以学术报国,通过史学研究和著述来表达爱国主义思想,《通鉴胡注表微》就是他在抗战时期寄托爱国思想的力作,主要内容就是表达东三省的“亡国之痛”,以抒发他对国土沦丧的悲愤之情及其力主抗日、反对妥协的爱国立场。值北平沦陷之时,众劝撤离,他说:“余如南归,辅仁大学数千青年,有何人能代余教育之?沦陷区正气,有何人能代余支持倡导?”

时任辅仁大学校长的陈垣老先生曾在一次集会中面对全校师生讲起孔子开运动会的故事,说亡国大夫、在敌伪政权任职的官员和认贼作父的三种人都应该排斥在人民生活之外,大大激励了全校师生抗日的志气。当时,无数身在海外的江门籍华人纷纷响应祖国号召,捐款捐物,更有人回国奋勇抗战。让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成员,一大半就是江门华裔青年。

博闻强记的陈垣老先生,年幼时就已展露才华。他五岁时随做生意的父亲移居广州,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书目答问》,其中列举的很多书令他大开眼界。从此,他便不仅学儒学经典,更开始了广泛阅读。他的父亲很开明,对他喜爱读书非常支持,慷慨地花了100多两银子,为他买下了《二十四史》。在江门五邑地区,开平、恩平、台山、新会、鹤山等地都有不少读书人的佳话。开平中西合璧的碉楼,司徒氏、关氏两座图书馆,江门市区院士路上多达31人的两院院士铜像,无不说明这方水土人文的兼容并蓄、开放开明。因此,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陈其泰教授感慨地说:“他的成长道路,是江门给予他思想营养,他是江门的骄傲,也是全广东的骄傲。”

从石头村走出去的陈垣,一生从教74年,担任大学校长46年,历授小、中、大学,桃李满天下。许多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如柴德赓、启功、刘乃和都是他的学生。据载,1906年,陈垣老先生曾在江门篁庄小学任教半年,其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颇受学生欢迎。他育有子女11人,在他的影响下,除早年去世的两个外,都从事教育工作,有大学教授、中学校长、中学教员,还有图书馆员。尤其是儿子陈乐素与孙子陈智超都研究历史,陈氏一门连续三代成为史学家,在学界传为美谈。应是江门这方水土特别养人,在距离石头村几十公里的新会会城镇茶坑村,比陈垣老先生年长七岁,从那里走出去的近代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先生,亦培养出了一门三院士九才俊。

“记得故乡风味浓,石头出色是烧鹅。”陈垣虽然只在家乡生活过五年,成名后也只有四次回家乡短暂停留,但他多次向孩子提起家乡,尤其是对家乡的先贤倍加推崇,如明代大儒陈白沙、老家隔壁村的“金竹先生”、崖门海战的宋末“三杰”等,也多次在家书中提及家乡石头村的读书子弟。居住在北京,陈垣在家里一直都说粤语。而且陈垣要求在北京生长的子弟也一定要学粤语,有时还会亲自教。陈垣心系故土之情,由此可见。

1951年11月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以后,毛泽东主席在怀仁堂举行国宴时,向同席的人们介绍:“这是陈垣,读书很多,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当时读书界普遍认为,真正通读过《四库全书》的,唯陈垣一人。《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期编纂的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收录图书3461种79309卷。陈垣为后人留下了《编纂四库全书始末》和《四库书目考异》五卷。

1959年1月28日,陈垣以79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2016年,江门将其故居列为江门市党员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年来,无数党员、学生、群众慕名来到陈垣故居参观学习。

我站在陈垣故居门口的菩提树下,感受阵阵清凉,遥想136年前,五岁的陈垣被父亲牵着手从这里出发,坐客船沿西江缓缓去往广州。在我的前方,清塘沉静;在我的头顶,天空蔚蓝。不远处,江门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规划发展。虽然陈垣老先生早已故去,但他所留下的这座建筑,院中的一草一木,一直在深情守护着这方土地。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江门,还有梁启超故居、“三老”纪念亭、林锵云故居、林基路故居等名人、英雄的故居,这些故居就如一本本厚重的人文历史书,令我们敬畏瞻仰,催我们努力奋进。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时代湾区》专栏特邀作者。出版有《狼的歌谣》《独舞者》等诗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