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国庆记忆

2023-03-29抒情散文李景端
从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到1962年调离北京,我一共在京11年,自然也在北京过了11次国庆节,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1951年9月,我到清华大学报到。那是我初次到京,对北京的一切都很……

从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到1962年调离北京,我一共在京11年,自然也在北京过了11次国庆节,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1951年9月,我到清华大学报到。那是我初次到京,对北京的一切都很陌生、好奇。开学才个把礼拜,学校就动员我们做好参加国庆节游行的准备。主要是给我们检查身体,看能否适应长途步行,问我们家是否在市区,从而交代京籍与非京籍学生分别在哪里集合,还有最好准备整洁好看的衣服。我头一次参加北京的国庆节游行,内心无比激动,30日晚上基本没睡着,1日凌晨4点起床,匆忙吃完早饭就带上干粮,和同学们一同从清华园火车站上车,到西直门站下车,再步行到东单指定道路集中。早秋的北京,清晨已经有些冷了,我们虽然只穿了衬衫,但因人多、热闹,并不觉得冷。游行的高潮是经过天安门时,那是我头一次看到雄伟的天安门、广阔的天安门广场。为了能看到毛主席,大家都想在金水桥前多停留片刻,但后面的人潮正向前拥来,我只好边朝城楼上张望边往前走。尽管看不清,心中依然很兴奋。游行后,学生自行从西直门乘车返校。我因为是初次到京,所以特意在市区逛了好一会儿才回校。这一趟前后历时近20个小时,步行20多里,但一点也不觉得累。

这以后我又多次在北京感受过国庆节的节日氛围,其中最难忘的是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

那时,为迎国庆而赶建的“十大建筑”刚刚完成。有一天突然接到通知,要动员中央部委的年轻干部分批前往人民大会堂承担环境清洁的任务。当时我在商业部饮食服务局工作,所以我们一批人被分配到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打扫卫生。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宽敞、华丽的宴会厅,真为我们国家的建设成就感到自豪。那时没有先进的洗刷器具,只发给我们笤帚、拖把、水桶和抹布,要求擦、刷所有窗户的玻璃和厅内家具。擦家具还好办,要擦高处的窗户可不容易。我们搬来梯子,以最“原始”的手工劳作,在两天内完成了三天的任务。这时,大家商议,这么壮观的大会堂,最好趁机参观一下其他地方,于是向大会堂领导表示,我们已提前完成宴会厅的保洁工作,有余力承担其他任务。这位领导倒也干脆,让我们去大会堂报告厅擦没擦完的座椅。大家当然高兴,立即带着器具奔向报告厅。

我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能容纳这么多人的报告厅。一进去,那种庄严隆重的氛围立刻把人震住了。那些座椅其实已擦过一遍,我们是来擦第二遍,从而确保不遗漏。任务不重,我们得以边擦边抬头欣赏厅内的各种设施。后来我对别人夸耀说,我不是人大代表也不是政协委员,但比他们更早走进了庄严的人民大会堂。

这一年参加游行的群众队伍减少了,但机关干部可以带家属在所属居委会的组织下到长安街旁的市民观赏区观看游行。十周年国庆有阅兵,当然要去看!那年我被分配的位置是府右街路口的马路边。居委会组织得很周到,每人自带小板凳,集体去,集体回。晚上我还特意去天安门广场参加群众歌舞狂欢。因为曾有同事在狂欢中结识了女朋友,我那时还单身,自然也想去碰碰运气。

弹指一挥间,又是一年国庆节。想起半个多世纪前在北京度过的那些国庆节,诸多细节在脑际一一闪现。祖国面貌日新月异,国庆节的欢庆方式也从以前单一的游行变得丰富多彩,不变的是全国人民的心情——神圣、庄严,以及满心的喜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