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莜面香
王昌龄《塞上曲》写道:“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塞外,张家口坝上,地处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带上,无霜期百十天,广袤地域风冷高寒,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原寒地上,最适合莜麦的生长。
民间故事说,远古时,炎帝是种植五谷的始祖,他遍尝草木,发现了植物适应气候冷暖的程度,于是,给植物封地:江南水乡让稻子去,中原大地让小麦去,黄土高原让谷子去。可惜,高寒地区植物都不去,炎帝给莜麦披上御寒的麦芒,赐了三杯壮行酒,从此,莜麦在塞外扎根,成为一大主食,名列“口外三件宝”——莜面、山药与大皮袄。
莜麦抗旱、抗寒与耐瘠的能力强,缺肥少水的条件下,可产生较多的营养物质,含有蛋白、脂肪、钙、磷、铁等多种营养元素,可谓“九粮之尊”。吃莜面,可以预防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病症,它还富含亚油酸,对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明显功效。
过去,坝上农民种莜面,先用胡麻油、高度白酒拌种。油为种子增添营养,加了底肥;酒给种子消毒,预防病虫害发生。九月,田地里绿油油的莜麦披上金黄色彩,圆鼓鼓的麦粒下垂着,农民开镰收割了。打场脱皮后,莜麦粒加工成莜面需经过三熟。淘洗净的莜麦粒晾晒干用大锅炒熟,再磨成莜面;做饭时,用开水将莜面烫熟,再推窝窝搓鱼鱼。搓窝窝片儿要薄、匀,边儿要齐整,放在蒸笼里,码成蜂窝形状。之后,将放进笼屉里的莜面窝窝、鱼鱼,用大锅蒸熟。一揭笼屉,热气腾腾的莜面飘逸出一缕缕浓郁的馨香,人们用筷子挑起软悠悠、筋颤颤的莜面鱼鱼、窝窝,蘸菜吃。
塞外地方戏“二人台”唱道:“莜面窝窝羊肉汤汤,山药鱼鱼蘑菇汤汤,凉拌莜面炝汤汤,莜面饺子香又香……”张家口吃莜面蘸的菜,四季各有吃法。春天,用苦菜、菠菜、韭菜做凉汤蘸之。夏天,黄瓜丝、小萝卜丝用醋、酱油、花椒油调凉菜蘸之。秋天,用白菜、土豆、豆腐熬成大烩菜蘸之。冬天,用羊肉口蘑汤蘸之,猪肉炖菜蘸之,肉末、山药条与葱花蒸菜蘸之。当地有句俗话:山药熬茄子,香死老爷子。用山药熬茄子蘸莜面吃最地道。香软筋道的菜饭,吃起来格外爽快。
莜面用手工在瓷板上推成莜面窝窝,山西人称之“莜面栲栳栳”,还可以压成莜面饸饹,捏成鱼儿,做成卷子,做蒸饺、拿糕与猫耳朵等。羊肉胡萝卜馅莜面饺子,别具风味;莜面薄饼卷甜面酱、大葱、豆芽吃,更爽快;莜面放葱花、麻油、咸盐炒苦累;莜面放黄油、白糖可炒油炒面;莜面还能做众多特色美食,让人们百吃不厌。
吃莜面,耐饥饿,有“四十里莜面、三十里糕,十里荞面饿断腰”的俗语。为此,塞外人把莜面当成一宝,凭着莜面在体内转化的热量来抗击严寒,放牧牛羊,劳作田间。清末,张家口行往库伦(今乌兰巴托)的商人,拉着骆驼队,赶着牛车,鸡声茅店,披星戴月,行走在三千里荒凉断塞,每日行路五六十里。一路上拉驼人吃莜面拿糕,莜面鱼子蘸盐水,或莜面、荞面与白面做的发面糕,抵御着风霜雨雪,行走在张库大道。
眼下,莜面饺子、五彩捞莜面等莜面食品还入选了2022年冬奥会“崇礼菜单”。作为“坝上一宝”,莜麦将承接着冬奥会的雪地激情,以其独特的馨香,塑造与众不同的塞外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