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最是家常味
家是我们生命的起点,也是我们味觉的起点,决定了我们一生的口味。它朴素、简单,用的都是极其普通的食材,也没有繁复的制作技艺,却是最温暖人心的,因为它充盈着亲人的气息、亲人的爱。
在家常菜中,扮演着最重要角色的是猪肉。中国人吃猪肉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从距今约8000多年的“磁山遗址”出土的猪骨遗骸可以得知,我们的先民已经开始养猪,并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吃猪肉的历史虽然悠久,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普通人家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即使在我小的时候,猪肉出现的时候也是不多的。那时候,只要一见到肉,我的两只眼睛就会立刻放出光来,睁得大大的,像探照灯一样,我最盼望的就是有客人到来——因为那意味着有肉吃了!吃的时候,还会用汤汁拌饭,连碗都舔得干干净净,一滴也不浪费。当时的我觉得,天天有肉吃,便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了。
在我们老家,猪肉的做法似乎并不太多,最常见的是红烧肉、红烧狮子头和瘦肉汤,所谓“红烧狮子头”是将肉剁成石榴米大小,塞入油面筋中红烧,这是宴席上才能吃到的美味,平时是吃不到的。所谓“瘦肉汤”,就是将少许的瘦肉剁碎,淋上作料,放在饭锅上蒸熟,等起锅时,像泡麦乳精一样,倒入滚烫的开水,让肉的鲜味和米的香味融化在清澈的汤水之中。
和所有的小孩子一样,小时候,我是最喜欢过生日的,不是因为生日蛋糕,而是可以吃到红烧肉。父亲的好友是乡间的名厨,尤其擅长做红烧肉,父亲的手艺就是跟他学的。肉切得很大,每一块都有麻雀般大小,颜色酱红,口感软糯,一口咬下去,油脂便像一群受惊的野兔一样在嘴里横冲直撞,到处乱跑。可以说,大口大口地吃红烧肉,是我对“满足”这个词最早、最真切的体会。
在岭南地区,红烧肉似乎并不多见,这里最盛行的是酥烂可口的扣肉。
扣肉是一道跨地域和菜系的家常菜。扣是“反扣”的意思,走菜之前,将碗倒扣,让碗底的主角以最惊艳的方式登场。扬州盐商童岳荐《调鼎集》中曾这样描述:“扣肉:肉切大方块加甜酱煮八分熟取起,麻油炸,切大片,如花椒、整葱、黄酒、酱油,用小磁钵装定,上笼蒸烂,用时覆入碗,皮面上。”
客家的梅菜扣肉,无疑是扣肉中最为出名的,可以称得上是扣肉中的“状元”,也被称为“咸烧白”。它不仅是客家游子魂牵梦绕、永念不忘的味道,也是回忆深处一段美好而温暖的旧时光。逢年过节,家里的厨房便开始热闹起来,热气腾腾,宛如仙境一般。梅菜扣肉的迷人香味,从锅盖的缝隙里飘出,丝丝缕缕,让孩子们口水横流,两眼放光。
相传,梅菜扣肉与苏东坡关系密切,北宋年间,苏东坡居惠州时,曾专门选派两位名厨远道至杭州西湖学厨,厨师学成返惠后,苏东坡又叫他们仿杭州西湖的“东坡扣肉”,用梅菜制成“梅菜扣肉”,广受好评。
在客家人看来,五花肉和梅菜是一对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在长时间的加温下,肥肉慢慢化开,油脂渗入梅菜,与此同时,梅菜的香味沁入肉中,鲜香四散。横沥土桥梅菜芯尤其出名,有古诗描述称:“苎萝西子十里绿,惠州梅菜一枝花”,闻之味道香甜,食之爽口。
梅菜扣肉肉皮酱红透明,霸气十足,颇有大将风范,一上桌,就会引来食客们的惊叹。它有着无与伦比的撩人香味,猪肉肥瘦相间,肉皮呈虎皮皱纹,软糯香甜,肥肉滑溜,入口即化,瘦肉甘香醇厚,滋味浓郁,梅菜油光四散,酸甜可口,夹而食之,肥而甘,咸而鲜,油润饱满,幸福而满足。大家一个个嘴唇闪闪发光,快乐得像个孩子。
中山沙溪的扣肉也声名远扬,除了柱侯酱、南乳、红糖、生抽、五香粉之外,还会加入“沙溪蒌叶”调味,因其独特的香味,而显得别具一格,配料常用芋头,过油炸香,吃的时候肉富芋味、芋有肉香,将煮好的五花扣肉捞起,切成双飞。所谓“双飞”,就是两块为一组,中间不切断,这样,就可以在两块五花肉之间放一片淡紫色的芋头,芋头软糯细滑,吃的时候,感觉像是在舌尖慢慢融化。
除了大碗的扣肉,客家人还喜欢将肉酿入其他食材之中。
最常见的就是酿豆腐了。据说,这道菜源于一路迁徙的客家人对于故乡的思念,古时中原人包饺子的习惯,迁徙到岭南后,没有面粉包饺子,他们便就地取材,用豆腐取而代之。制作时先把水豆腐炸成金黄色,酿入香菇、碎肉、葱蒜,放入砂锅,小火焖制,上得桌来,热气腾腾焦黄的豆腐,被透明的茨汁包裹,那种油润光亮的感觉,美如黄蜡石。豆腐的外层焦脆,内部香软,肉汁渗入豆腐,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英德九龙、大埔黄枝和韶关樟市的豆腐均十分有名。
南雄芋头泥酿油豆腐同样令我难忘。南雄产的豆腐,香味尤为浓郁,而芋泥,柔软香滑,两相交融,美妙无比。制作时,将新鲜的芋头、香脆的小虾米,还有腊肉碎、蘑菇、香菜等等材料剁碎拌匀,酿入油豆腐之中,在蒸锅中蒸熟,或在砂煲中焗熟,吃上一口,满口浓香,回味无穷。
除了酿豆腐,客家地区还有酿茄子、酿莲藕、酿萝卜、酿腐皮、酿辣椒、酿豆角、酿猪红、酿鸡蛋、酿冬菇、酿葱白、酿田螺、酿蟹钳等。
最有特色的,应该是酿春了,客家人把蛋称之为春,鸡蛋叫鸡春、鸭蛋叫鸭春。对客家人来说,蛋有着特别的寓意,他们有句俗话叫“吃个蛋,脱个难”。制作酿春时,要先准备鸭蛋和猪肉馅,将蛋打入碗中,用小汤匙轻轻划开薄薄的蛋黄膜,将肉一点点酿进里面,烧开水,放酿春,小火慢煮,待蛋白凝固,加入粉丝,最后撒上切碎的枸杞叶,色彩明快,简直美到不忍下筷。酿春是客家人孩子过生日才能吃到的美食。我有一个朋友,是惠州的客家人,在她的记忆中,每次过生日的时候,母亲都会为她做这道菜。如今,她女儿过生日,她也会为女儿做这道菜,爱就在这道美食中悄无声息地沿续着。
五花肉豆干煲,是潮汕地区一道标准家常菜,做法十分简单,却是我十分珍爱的一道美味。豆干,一身清淡百味香,但和其他食材一邂逅,就能迸发出奇妙的鲜香。制作时,五花肉和豆干都要提前煎好,五花肉煎的时间要略长一点,出油越多,口感就越香韧,豆干则煎至金黄,这样就不会被煮散,还能获得外酥里嫩两种口感,将五花肉铺于煲底,加入豆干和适量的酱油、蒜头和白砂糖同煲,起锅时加葱,豆干被猪油浸润,五花肉被豆香熏陶,两者相互成全,香味十分浓郁,最让人惊喜的是,豆干的内部仍保持极其滑嫩的口感。如果能选用豆香浓郁的普宁豆干和本地的土猪肉,那味道就更加美妙了。
英国作家吉卜林曾说:“气味比起景物和声音来,更易使你的心弦断裂。”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而在所有的味道中,最让人眷恋的,终究还是家常的味道。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一家人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地吃饭,是一天中最温暖、最美好的时刻。只是,越平常的东西往往越容易被我们忽略,在家的时候,总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只有离家后,才会向往那无尽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