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书外的清芬
2020-09-24抒情散文草月儿
我因为散文《葱茏的童年之路》的获奖,才第一次在福建石狮市真正结识古远清教授。但于我来说,认识古先生却是很早的事。说起来,不但曾为古先生的“邻居”,还是他多年的“隐身学生”、“门外弟子”呢。1991年,我因昼夜为单位赶画稿而突患双耳聋鸣,继因
我因为散文《葱茏的童年之路》的获奖,才第一次在福建石狮市真正结识古远清教授。但于我来说,认识古先生却是很早的事。说起来,不但曾为古先生的“邻居”,还是他多年的“隐身学生”、“门外弟子”呢。
1991年,我因昼夜为单位赶画稿而突患双耳聋鸣,继因治疗期间医生过用激素导致左髋骨缺血性骨坏死,紧接着单位垮掉……骤然而至的连续打击令我坠入绝望之中,从此自闭,好几年都无法自拔。1998年的一天,我先生终于说服我随他去武昌读书城转转。正是那次购书,我得以初识古先生——邂逅一本作者为古远清的《海峡两岸朦胧诗品赏》。从小喜爱文学的我,一直对朦胧诗好奇,却看不懂。因此虽当时情绪低落,依然翻开了书页。刚看几行便被书中凝炼清亮的赏析文字所吸引。再看作者单位,恰好是我们年轻时居住过的某高校,算来和作者还做过邻居,心中更感亲切,于是立刻买下这本书。
回家一读就入迷,如云如雾又如风的朦胧诗在作者丰约两当、明晰优美的赏析中,展露出或喜悦、或忧伤、或激昂、或低回的美丽容颜和沁人心脾的魅力。正如书中赵国泰先生所写跋中之言:“……鉴赏者就这样以斜的形式,中和地、剀切地、一篙一篙畅引着读者完成朦胧的审美层次。”作为读者的我,正是这样情不自禁地追随着作者的导引,对照原诗和赏析文字反复诵读、反复领悟、反复揣摩。渐渐地,心有所悟,继而有什么在心中萌动。于是,模仿着写下第一首朦胧诗。从那以后,凡去书店,就会着意寻找古先生关于诗的大著。那些透着翰墨清香的文字,或清丽或沉雄,或凝炼或恣意,或内敛或奔放……令我沉醉,使我流连。并随之渐渐开始关注一切随缘入目的诗作。再以后学会上网,幽居在家的我由此走进人群,走进开阔视野。在写现代诗的同时开始尝试诗词、散文等其他文体的创作。
准确说,病后数年,我能走出内心的低迷,学习写点文字,便是从邂逅《海峡两岸朦胧诗品赏》这本书开始的。所以曾和先生玩笑说,我是古远清先生的“隐身学生”、“门外弟子”。以后也因此自然地、有意无意地关注关于古先生的信息。一次在电视里看到古先生的即席辩论,那份敏思和洒脱、精准和幽默令我忍俊不禁也感佩不已,使我进一步感受到古先生治学的严谨和文人的执着与风骨。
去年初,结识于网上诗词论坛的忘年友、上海作家孙群告知我“蔡丽双杯”图书缘全国散文大赛信息,鼓励我写稿参赛。因大赛主题为“图书缘”,便想写我与《海峡两岸朦胧诗品赏》的缘分,可写下题目却发现征稿启事的终审评委名单里有一个特别熟悉的名字——古远清。那么参赛就不好写古先生的书了,否则便有讨巧之嫌,于是只好另选题材。
有幸获奖后,收到去福建参加颁奖大会的通知,由于失聪又行走不便,畏难犹豫。组委会便给了我古先生的电话,建议我和古先生同行。开始我有点犹豫,古先生是大教授、大学者,是远在书中的人呵。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让家人帮我给古先生打电话,却立刻感受到古先生的亲和与热忱。第二天我们又接到古先生的电话,告知大会主席蔡丽双博士同意我由友人陪伴前往,所需费用等由组委会安排。原来热心的古先生特地打电话给蔡丽双博士,进一步说明了我的情况。古先生还非常细心地让我先生嘱咐我如何给组委会写回条。这份细致格外让我感念,我看到了一位名人学者蕴含在博学多才后面的质朴、善良和热忱。
去福建后,我终于见到现实中的古先生。眼前的古先生比《海峡两岸朦胧诗品赏》里的照片多了几许沧桑,却比网上所见近照年轻多了,显得精神矍铄,笑容温暖。以至一向拘谨的我面对首次晤面的古先生竟毫无陌生感。几天会议期间的接触,古先生敏捷风趣的谈吐总能让周边的人们或颔首或开怀或莞尔。他爽朗谦和的性情令我愈感亲切和钦敬。
回到武汉,我在家人的陪伴下,首次拜访同住武昌的古先生。进入古先生所住竹苑小区,没走多远,就见古先生笑吟吟地等候在楼下。一进古先生家,迎接我们的是古夫人温暖的微笑和扑面而来的书香。那影响深远、吸引着众多海内外作家学者目光的古书房里,靠窗一面是宽大的工作台,其余三面都是直达天花板的站满书籍的巨大书柜,且内外两层,可谓壮观之极。其中除了丰富的藏书和许多珍贵的文学资料,还有海内外作家们寄给古先生的书信,仅我们匆匆一瞥就见到臧克家给古先生的信有60多封,台湾痖弦的也有50多封。而我们没见到的还有古先生车库里的一房子旧书和几麻袋世界各地作家给他的书信。客厅里也满是书柜和书籍。连接客厅、书房和餐厅的墙壁上则挂满珍贵的字画,有艾青、臧克家、王蒙、胡秋原等著名作家学者的真迹墨宝;有韩国许世旭教授的题赠;更有台湾诗人余光中手书的《听容天圻弹古琴》。
古先生的家,可说是书香氤氲、坐拥书城的完美诠释。而每个走进古先生家的人,都会感叹古先生和他的古书房,是那么谐和又相互辉映。
临别,古先生赠我两大包书和中华诗词等杂志。并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口,为我们叫来的士。直到车开动,古先生还站在开始飘落的零星雨雪中向我们微笑着挥手。回到家,打开古先生赠送的珍贵礼物,大部分是古先生的大著,不禁对我先生笑言,这下我可真成为古先生的弟子了。古先生还在所有他的著作里一一写上赠言和作者签名,令我再次感叹古先生的诚恳和细心。我想除了古先生过人的精力和智慧,还有这份对人对事对学问的认真细致和执着,才使得古先生很早就著作等身,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累累硕果,成为名动海内外的一代大学者大名家。
回想从书里到书外认识古教授的过程,忽然觉得书里书外的古教授是那么清澈温暖。一如他的名字,流转着一种令人感动的超越红尘之上的清古悠远和芬芳。
[ 本帖最后由 草月儿 于 2011-11-1 18:41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