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山居秋韵(外一篇)

2020-09-24叙事散文落梅
山居秋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是王维的《山居秋暝》,每次读到这首诗,无论于何时何处,心都可以在瞬间步入诗境。眼中所看到的,是一幅明净如洗的秋山图,万里山河,苍茫
    
                 山居秋韵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是王维的《山居秋暝》,每次读到这首诗,无论于何时何处,心都可以在瞬间步入诗境。眼中所看到的,是一幅明净如洗的秋山图,万里山河,苍茫无边。

  在此之前,我从不知道,画里相逢,可以如此惊心动魄。当我第一次邂逅海上著名画家俞才良的《山居秋韵》图,就被那磅礴的山水气势所倾倒。万木萧萧,千江沧浪,其间隐藏了多少村野人家,花魂鸟魄,以及岩石沟壑,虫蚁尘埃。相信所有赏画之人,都会不由自主被这浩荡秋山,澄澈秋水所深深感动。甘愿沉醉在画中,乘白驹而行,再也不要走出来。

  一直认为,画山水的人,该有博大的襟怀,否则又如何将万顷河山,悠悠碧浪,泼洒在一张狭窄的宣纸上。尽管,我无缘与俞才良先生相见,但是却与他的山水画结缘。他将山山水水都幻化作水墨,让我愿意折时光为舟,拨开云影天光,独自于江浪中漂流。不为寻谁而去,不问是否找得到归途,只想将自己彻底放逐,就这样绝尘而去。

  画山水的人,必定有一颗慈悲之心。俞才良先生的这幅画,让每一座青山,每一条河流,每一棵草木,每一块岩石,都有了生命与情感。它们带着各自不同的使命来到人间,让那些在喧哗尘世找不到安身之所的人,有了灵魂的归宿。而芸芸众生得以避开车水马龙的市井繁华,在静山涵水中安放心情。

  我看到俞才良用一支良善的笔,一支灵逸的笔,生动地描摹出壮美河山。那应该是一个美好又感人的过程,无须经历多少漫长的昼夜,只消几个刹那,远山秋水就在纸上流淌而出,栩栩如生。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万物生灵的悲悯之情,而赏画的你我,恍如身临其境,端然于水墨之上,成了世间顾盼悠悠的风景。

  画画本身就是一个孤独的旅程,一位成名画家,必须与水墨交换心性,倾注深情,才可以画出旷世超绝之作。画家俞才良今日的成就,是凭借其一朝一夕的努力,一点一滴的翰墨,累积而来。在他的画中,看到了静美山河,赏阅了风流时序。那饱满的山水,是他内心丰沛的思想情感;那淡泊明净的图画,是他尝历了世情百味之后的从容与平和。

  俞才良先生的山水画,亦参透了清淡的禅意。画中那份不与俗流的超然与宁静,像是被秋水过滤了一般的纯粹。再入画中,想三千世界,这落木秋山,该有多少人迷失津渡。寒石古径,苍苔露冷,又该有多少人感叹流年偷换。尽管如此,我们都甘愿抛掷浮生世事,闲倚云崖水畔,做一个垂钓岁月的隐者,与万物倾心交谈,和草木做一世的知己。

  画里相逢,让你我欣赏了山水秋韵,品悟了大美人生。让每一个世人,都懂得对大自然感恩,每一种生灵,都相信因果缘分。就让我对着俞才良先生的《山居秋韵》图,许下一个良善的心愿,愿祖国山河,年年壮美,岁岁长宁。


             艳冠群芳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写的是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同样写的是牡丹。“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写的还是牡丹。

  说真的,以前的我,不喜欢牡丹。总觉得牡丹太过浓艳富态,太过雍容华贵,太过显摆招摇。我喜欢莲荷的清丽绝俗,喜欢茉莉的幽淡芬芳,亦喜欢梅花的冰肌雪骨。可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为国色天香的牡丹动了情,那倾国倾城的美艳,花团锦簇的丰盈与饱满,让时光过得不再虚浮和浅薄。

  所谓至俗即为至雅,更何况牡丹并非俗品。她贵为花中之王,曾经繁盛于唐时的长安,开醉了整个洛阳。帝王为之生情,贵妃为之失颜,文人墨客为之痴心不改,平民百姓亦为之狂热不已。尽管如此,牡丹一如既往地在属于自己的季节妍放,不遮遮掩掩,不理会世间俗流。   邂逅知名画家于茵的《牡丹图》时,让我更加确定,以往对牡丹的所有偏见,实在是太过浮浅。牡丹的花叶,在她湛湛笔墨下,开到难舍难收,惊心动魄。那华丽雍容的姿态,像是杨贵妃,在明月楼台,曼舞一支霓裳羽衣,令大唐天子倾倒在她的裙裾下,一醉不起。   之前,也欣赏过于茵老师的水墨荷花与水仙等不同品种的花木、鸟雀。也为其纸上翰墨的芬芳,痴迷到难以自拔的境地。都说,想要真正读懂一幅画,讲究的是缘分。我也许不是那个解画的知音,但赏过于茵老师的诸多佳作,却真的可以读懂她的心性,她的柔情,以及她的恬静。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雅端庄的女子,其笔下的牡丹,更多了一份难以言说的妖娆与风韵。她会让曾经认定了百媚千红,独钟一色;弱水三千,只饮一瓢的人,有了新的念想、新的企盼。我自认为是个疏淡的女子,却为她的一幅《牡丹图》,低眉垂目,眷眷不舍。因为我真的爱极了画中,这份盎然忘我的富丽,还有那种与人无尤的张扬。   原来人的心,真的是那么薄弱,薄弱到禁不起一幅画的诱惑。爱上于茵老师的《牡丹图》,是注定了的因缘际遇,别无选择。钟情于牡丹,并不意味就将昨日所喜好的草木匆匆忘记,只是让心灵,更多一份依恋与向往。而我们,一如从前,那般的纯粹与洁净。

  于茵老师的画是一场富丽堂皇的盛宴,让平凡的你我,一往情深地赶往春天,去赴那场姹紫嫣红的约定。想来一位画者的成功之作,所要达到的意境,就是如此。让看客藏者,为之醒醒梦梦,暮暮朝朝。

  不是天上造化巧,上苑那得有此花。这是于茵老师《牡丹图》中所题的诗,道尽了牡丹独一无二的风华。而我相信,她的画,必定像牡丹一样艳冠群芳,天香国色。


[ 本帖最后由 落梅 于 2011-6-14 23:32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