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寻梦隆里

2023-06-24抒情散文杨秀廷
杨秀廷古井幽幽,古巷长长,花脸如云,黛瓦粉墙。古风古韵的隆里古城,像一幅古朴的风景画,静静铺展在黔湘桂边界贵州省锦屏县南部青山环绕的龙溪坝子上……

                       杨秀廷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古井幽幽,古巷长长,花脸如云,黛瓦粉墙。古风古韵的隆里古城,像一幅古朴的风景画,静静铺展在黔湘桂边界贵州省锦屏县南部青山环绕的龙溪坝子上,向世人讲述它沉厚的历史和在新时代华丽转身的故事。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民族融合见证时代巨变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600多年前,隆里屯军帐篷里飘出的第一缕炊烟,在青山绿水间弥漫开来,来自中原和江南九省移民的思乡种子,从此播撒在这片盛产杉木也盛产乡愁的土地上。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由龙里守御千户所衍化而来,是明王朝洪武年间“调北征南”“屯田戍边”形成的军事城堡,具有深厚的明代移民军事卫所历史背景。来自中原和江南的屯军迁入,在西南少数民族高度密集地区建起了一座汉族移民村落,屯军及其后裔传承故土家园的生产生活方式,使隆里成为黔湘桂边地的一座“汉文化孤岛”。官衙、书院、民居,城墙、戍楼、护城河,蒸米花、炸麻叶、做印盒粑,舞“花脸龙”、演汉戏、“迎故事”等等,丰富的汉文化遗存,饶富深意,绵延成隆里古城“城内三千七,城外七千三”“七十二人姓,七十二眼井”的军屯文化记忆。600多年来,隆里所屯军后裔在这片土地上“亦兵亦农”,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经历了对峙、试探,摩擦、接纳,融合、依靠的演进过程。新中国成立后,隆里古城屯军后裔主动求变,与周边少数民族逐步形成了密切交往、主动融合、相互依靠的新型民族关系。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的故事,在长长的来路里。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明洪武十一年(1378),湖广上里坪司(今贵州黎平)人吴勉揭竿举事,称“铲平王”,古州(今榕江)一带十二蛮夷长官司纷纷响应,其队伍迅速发展,“号二十万众”,攻铜鼓,克黎平,陷靖州,袭通道,战武冈,激荡于湘黔桂毗邻地区,声震朝廷。明太祖朱元璋派楚王朱桢统兵34万弹压,起义军经历八8年苦战兵败,明王朝留兵驻守,推行卫所制,实行“军屯”。隆里地处要冲,地扼黔湘桂边界少数民族地区腹地的关口,所在地势山环水绕,盆坝广阔,物产丰富,被选为屯军之地,始置龙里守御千户所,隶属湖广都司五开卫(今黎平),为五开卫内外十六所之一,来自中原和江南的军人屯垦驻守于此,此为隆里古城之始。历史上,由于封建王朝实行“所不连司,寨不通屯”的政策,限制了屯军族群与少数民族的交往,隆里屯军及其后裔不但在旷地上筑起高厚的城墙,在心理上也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与少数民族鲜有往来。明清时期,隆里所遭受7次战火洗礼。烽火岁月,焦灼着隆里军屯族群的心灵。文化差异带来的“孤独”和由于民族冲突产生的“隔阂”,回望千里乡关的绵绵思乡梦,曾经让隆里人动起了离开隆里、返回中原和江南的心念。在动荡的岁月中,隆里人渴望回到他们久远的故乡,归居他们的祖籍地,归依自己的族群。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风物代谢,世事簇新。隆里人在徘徊中,找寻到了在这里扎根、生存和发展的和合之道。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古城的风物传说,由此有了一种隆里版的“三皇故事”:一是“皇家军远征”,即明洪武时期朱元璋“调北征南”,中原和江南九省官兵迁驻隆里;二是“皇木北上”,明朝军队的军事行动发现了清水江流域优质木材,官商与民商接踵前来采购,开启了清水江木材时代,曾因地处僻远而成为“化外之地”的清水江流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融入了国家体系;三是“皇榜高中”,优质“苗木”随清水江下沅江入长江上运河转运北京,木材东流带来文化西渐,文教兴起,军屯学子及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子弟人才辈出。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一部隆里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的历史。曾经让隆里人尝遍了“孤独”的这片边乡僻壤,族群的互动、交流,点燃了民族融合的希望之火,在历史的巨变中深情拥抱了隆里这个移民族群,给了他们安慰、温暖和希望。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古城南门“正阳门”内的一通古碑,记述着这座“亦兵亦农、能战能防”的古城,经由征战离乱之痛,到休养生息“中兴”,继而迎来民族交融“隆盛”的前朝往事。而今,铅华隐去,隆里古城也由曾经的军事城堡,变成农业乡村,再以转身回望历史深处的缱绻姿态,蝶变成新兴的旅游古镇。这600年的跌宕起伏,浸透着沉郁苍凉,也收藏有融和晴暖。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民族政策像浩荡春风,催生了大山深处的万千新绿。在新时代的春风暖雨里,隆里人舞动的“花脸龙”变得昂扬欢快起来,隆里汉戏高腔更加嘹亮,隆里人的日子也一天天红火起来。隆里所村以“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共同发展”为主题,把民族团结进步与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旅游开发等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民族融合共进,文化交流共生”的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发展新路,打造了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隆里样板”。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走进坐落于隆里古城南门广场边的“锦屏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展厅里,“民族团结进步荣誉榜”十分醒目: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2008年12月,隆里中学被贵州省教育厅、省民委、省人事厅表彰为“全省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先进集体”;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2013年9月,隆里中小学被贵州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荣誉称号;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2014年9月,隆里乡华寨村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2016年7月,隆里中学被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授予“黔东南建州60周年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2019年11月,锦屏县公安局隆里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2021年1月,锦屏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2021年10月,隆里所村被贵州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这一项项荣誉,展示了隆里人与周边少数民族融合共进、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实践的丰硕成果,也见证了锦屏县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历程。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今日隆里,城门大开,喜迎八方来客。隆里古城,已经成为中国和挪威王国国际合作生态博物馆,跻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国家级名片,隆里古建筑群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里已经成为贵州省和黔东南州重点发展的旅游景区之一,是带动革命老区锦屏县文化旅游事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故事多,今朝更传奇。民族融合共进的历程,见证了隆里的沧桑巨变。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边邑古城的历史风云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古城居民是明代洪武年间“调北征南”屯军的后裔,这些军人后代一直固守着故土——江南和中原的文化习俗,玩“花脸龙”、迎“故事”、唱“汉戏”是他们一代又一代沿袭乡愁的文化传承方式。古城里,窨子屋古宅门楣上标示祖籍地和家风的“郡口”、墨迹斑驳的对联,镶嵌着鹅卵石的“丁”字花街,马头墙上的彩绘等等,都以丰富的表情在那里守望着,而且这一守就是600多年。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一山一水一片林,一街一巷一古城。一屯一所一部史,一来一往一代人。”这首流传在隆里的民间歌谣,生动地描述和勾画出隆里古城的一幅线描图,道出了隆里古城的大势大象:古城四周山环水绕,群山苍翠,春蕾林场10万亩人工林郁郁葱葱,气象万千;古城内楼宇轩昂,人烟稠密,遗韵幽远。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在中国南方诸多盛满故事的古城中,隆里古城风骨独具,因明王朝经营大西南的军事行动和文化输入,造致隆里气韵雄沉的性格里蕴含着许许多多柔美或尖锐的细节。屯军、商户、民夫,织机、水碾、龙骨车,掘井、蚕桑、种棉,“清明会”、“红仪会”、“龙灯会”……这些物象,如一帧帧鲜活生动的册页,流布在这方土地上。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岁月越久远,那些隐藏在隆里古城古街古巷深处的影像却愈加清晰。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吴勉起义失败12年后的洪武三十年(1397),锦屏婆洞林宽再次揭竿而起,带领10万队伍,占隆里,攻新化,打平茶,围困黎平守御千户所。是年秋,清水江两岸已是层林尽染,一队队人马在丛林中奔驰,军旗猎猎,战马嘶鸣,打破了山林中的寂静。朱元璋命楚王朱桢、湘王朱柏“率军三十万,由沅州(今湖南芷江)伐木开道二百里,直抵天柱”。军旅铁蹄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林宽部两面受敌,铜鼓一战,林宽被俘。今日铜鼓古城外,楚王营、楚王妃子墓、岔路林家堡、林家营盘尚在,600多年后,那些刀光剑影的风云人物,依旧丰润着这方乡土的风物传说。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作为明王朝在大西南实施滇黔经营的战略大手笔之一,“调北征南”的结果是在湘黔桂设立了众多的屯堡,“拨军下屯,拨民下寨”,实行屯田制。明洪武十九年,按照军事“能攻能防”需要构建成“三街六巷九院子”的龙里守御千户所,在龙溪河畔的田畴中卓然兴起,就像隆里古城里那些足以迷惑游客的“丁”字街一样,这枚明王朝的“千户所”铆钉从此铆在了湘黔桂边界的青山绿水间。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天地间多了一座城池,也多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炊烟从营帐中袅袅升起,飘游在真武山下广袤的田园间。城墙自田园中突起,竖起了一道圈住民间自由往来的坚壁,但城里城外,人们心底的暖流总是静静流淌,从来没有停止过试探和交汇。到了清代后期,一座座宗祠在隆里所焕彩落成,隆里人默认和公开地表明了把隆里当成故乡的姿态。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一方山水,自此偃息了烽烟剑气,又策新了农桑与书香。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原叫井巫城、浮漂寨、龙标寨、龙里。隆里所村位于贵州省锦屏县南部的隆里乡,距锦屏县城45公里、黎平飞机场21公里,国道G242公路绕村而过。全村辖隆里所、马背、龙吴寨、龙吴冲、付瓜山、烂塘、七岔冲、归凤8个自然寨,马背在古城东南面山冲间,龙吴寨坐落古城西北面田坝边,其余5个自然寨散落于古城西面的山岭中。至2020年底,付瓜山、烂塘、七岔冲、归凤4个自然寨村民已全部按异地扶贫搬迁政策迁入隆里所村新区移民安置点。全村共有31个村民小组,1160余户4200余人,村内有汉、侗、苗、布依、土家、回、彝、壮、瑶、仡佬、畲族等11个民族,其中主体民族为汉族、侗族、苗族,户籍人口中有王、胡、江、杨、陈、李、陶、姜、童、夏、张、黄、姚等76个姓氏。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历史上,龙里守御千户所下辖11屯与龙里蛮夷长官司(地方土司)所属50个侗寨、苗寨犬牙交错,虽然互不统属,却互相牵制,曾长期存在争端,互相之间甚至“尝有吞并之心,构怨多年”,曾发生多次摩擦。龙里守御千户所军事职能主要是负责监控周边的龙里司、三郎司、曹滴司,形成“军政分开,土流并治”的格局。经济、文化和政治不断发展互动的趋势,被动接触不可避免,其带来的张力无法消解的情况下,彼此都需要改善关系,在变化中谋求发展,在客观上加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所屯军世代为兵,子孙世袭其职,亦兵亦农,三分戍守,七分屯种,以兵养兵。明王朝实行“一人在军,全家同往”的屯垦政策,亲属随军来到隆里,其户口列入军籍称为军户,享受俸禄。经过数百年的建设、经营,隆里逐渐演变成一个以汉族为主,集军事防御、农耕村落为一体的军事城堡。清顺治十五年(1658)清廷废除卫所制,裁龙里守御千户所,变“军户”为“民户”。当地人取“隆盛更新”之意,更名为“隆里所”,其军事职能有所削弱,逐渐演变为一个汉民族聚居的传统村落。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是一座被乡愁赋予了灵性的古城,走进隆里,仿佛一脚跨入600年时光隧道。隆里人把家家户户自己烤制的米酒称为“酿了600多年的烈性饮料”,600年来,他们的酒杯里,乡愁总是深了,浅了,又深了……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文化传承葆育古城灵魂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即便是平常日子,隆里这座边邑古城也盛满了故事。古典意蕴与新生力量,在隆里古城蓬勃、抑扬、激荡,一如龙标书院守望岁岁年年琅琅书声的荷塘,一如流连于古城街巷中南来北往游客的惊叹。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汉戏,是隆里古城的一径文化血脉,那些折子戏,一折一折的,从征战、结义到歌颂忠烈,豪放中透出婉约的音韵。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花脸龙”是隆里古城别具风骨的一道风景,舞龙者皆画“花脸”,旦、末、净、丑咸集,每条龙的舞者因位置不同而脸谱不一,一条舞动的“花脸龙”即如一出京剧。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彩妆的“迎故事”,妆扮巡游的“天女散花”“西天取经”“观音送子”,把隆里古城从古装的传说中托举而出。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古城就是以这样的情怀,放下腰身,轻卷珠帘,透出些许醺醉,又泛出几分欣悦。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10多年前在隆里看的那场汉戏,锣鼓唱腔还萦绕在眼前。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戏在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资料信息中心的天井上演,场子与上演的剧情很是相宜。天井摆放有纹饰古拙的石桌、石凳和衮龙浮雕的“太平缸”,水缸旁的墙上挂着一块木牌,上面镌刻有一句话:“讲述隆里人自己的故事”。天井前面,两边为隆里古城传统民居“缩微街区”与生产生活用具展示区,中间摆放着古城居民平日里用来表演的5条彩龙,天井后面大厅则展陈着清代中期隆里古城风貌沙盘。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那戏班的“面相”和戏也是别样的出彩。74岁的脸谱画师江化远是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操弄京胡的胡炳坤是位老村干,司鼓胡炳胜为退休教师,掌锣者是88岁的美髯翁王世新。上好妆的老戏人,在观众的簇拥中,有板有眼地忙碌起来。随着一声铜锣响起,《三气周瑜》的3个角子相继登场。小生周瑜由73岁的老戏人姚文星饰演,他身披盔甲,手执纸扇,英气逼人。张飞的饰演者是50多岁的李连培,身材魁梧,一副黑脸扮相,一声“末将张飞来也”一下把全场镇住。而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则由63岁的胡炳兰担纲,她是古城汉戏班子中年纪最长的旦角。演出时,锣和鼓表现得很兴奋,在伴奏乐音中,京胡的峭拔和绵长成了主角。最急切的却是童林祥执掌的铜钵了,那种声调,起初是嘈嘈切切,忽而似洪流翻卷,涛声震天……人物、剧情、环境相互映衬、激扬,在时空穿越中,把观众带进了刀光剑影的历史深处。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汉戏与“花脸龙”“迎故事”为隆里古城“三大文化瑰宝”,隆里汉戏类似于京剧,表演时锣鼓助兴,京胡伴奏,生旦净丑俱全,唱词优美,唱腔圆润,清代从湖南传入,至今已近300年。有清一代,隆里“金大诰戏班”“江天秩戏班”名冠黎平府,演出剧目有《罗成战山》《夜战马超》《刘备过江》《薛仁贵征东》《岳飞传》《白蛇传》《铡美案》《梁祝》等10余出。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岁月流走,那些残破的戏服已经被新的戏装取代,不变的是隆里人代代传承的激情鼓点。一个族群,在明王朝“调北征南”的烽烟里,由北而南,从东往西,如漂萍,似苍扑,在异乡扎下了根,600年后,这些屯军的后裔,用抑扬的唱腔和彩绘的脸谱,追忆铁马金戈,回望千里乡关。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元宵节的隆里古城,“花脸”如云,绝色,惊艳。激越的锣鼓依然如600年过往时空一样,引领隆里人又一年的舞龙狂欢热潮。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花脸龙”由军傩戏演变而来,又融入了祈福迎祥的传统习俗,取材于宋朝初期“蓝季子会大哥赵匡胤”的故事,隆里先民将汉戏《蓝季子会大哥》和舞龙结合在一起,以舞龙形式来表现古老的传说。是一种舞龙与戏曲相结合的传统民间活动,明代洪武年间屯军带入隆里,600年古风愈久愈浓。舞龙者脸谱和扮相夸张,每条龙都是龙尾居首,由执掌龙尾的丑角“蓝季子”带动整条龙进退,这在全国的舞龙活动中,是独一无二的。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锣鼓一响,古城东、南、西、北各门的龙队,从古城千户所门前来到西门外龙溪河畔状元祠,在这里“出龙”。仪式结束,爆竹惊空,金鼓齐鸣,各路“花脸龙”会聚城中广场。舞龙者便展示各种绝活,“串花龙”“滚地龙”“二龙抢宝”“双龙戏珠”“黄龙吐丝”“金龙抱柱”“青龙翻身”“天龙穿雾”“黄龙出海”“大盘龙”“小盘龙”等一一亮相,花样迭出,势若翻江倒海,场面恢弘壮观,令人目不暇接。隆里人以前所未有的色彩和想象,绘就了“花脸如云”的壮观景象。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人潮融入了狂欢中。执龙尾的“蓝季子”摇着蒲扇,摇头晃脑,一边拽着整条龙倒着往前奔,一边把手中的糍粑往观众的脸上涂抹。人们既想亲近“蓝季子”,以求得“赐福”的喜悦,又担心“蓝季子”那已有几分醉态的狂放举止会使自己难堪。看到“蓝季子”奔过来,人群像潮水一样迅速向后退去,而当“蓝季子”转身而去时,观众又像潮水一样朝“蓝季子”涌过来。这一追一退,引得观众笑声不断,整座古城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在汉戏高腔和花脸龙激情狂欢背景里,一个俊俏的“仙子”在众人的仰视中,凌空而来,水袖飘拂,美艳惊人。“迎故事”一出场,古城街巷间就会激荡起观众一波又一波的欢呼。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迎故事”也叫“迎春”,也是演戏,剧情、人物、衣着等与演戏一样,不同的是演出的舞台是活动的。“迎故事”的舞台“故事架”分上下两层,下层木架3米见方,底部以石块堆压,使“故事架”在行进中能保持平衡稳定。上层有一根“S”形粗如手腕的坚硬杂木树立中间,高约5米。剧中人物彩妆立于舞台上,他们所穿的衣服,按照所饰演的人物朝代、身份来订制,以绫罗绸缎制成,色彩艳丽。下层一般3至6人,上层仅1人,为主角,由长相俊美的男孩或女孩扮演。主角立于杆上顶端,“扎故事”的人用布匹将主角身子缠稳。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迎故事”演出的剧目有《仙姬送子》《观音洒净》《天女散花》《桃园结义》《唐僧取经》《八仙献寿》等,意在驱邪迎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把祝福带给各家各户。每日游演之前,先向各家各户“下帖子”。游演时,众人敲锣打鼓,16名壮汉抬着舞台在街巷间移动,舞台上的人物凌空游走于古城上空,美轮美奂,所到之处锣鼓喧天,喜庆热闹。至迎接“故事”的人家门前,将舞台放下,主人燃烛烧香放鞭炮,供奉米花、麻叶、糖果等茶点,接受祝福。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迎故事”糅合戏剧、杂技和装饰艺术,以锣、钵、鼓助兴,形成声、色、艺组合表演的流动立体舞台,演绎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是“活动的舞台、凝固的戏剧”。每一次“迎故事”,隆里人舞起“花脸龙”、唱起汉戏来“迎会”与庆贺。一个“迎”字,道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心怀景仰的虔敬心态。每一个来到隆里观看“迎故事”的人,不管身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都须首先这样引颈仰望,那样的时刻,是隆里古城最美的时光。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时光积淀沉厚的包浆,也羽化灵性与轻盈,文化传承葆育隆里的灵魂,隆里族群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追赶记忆,守望根魂,且歌且行,六百年一路灿烂……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的使者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古城文脉深厚,星汉灿烂,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故事很多,有两个历史文化名人与隆里的故事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一是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二是世界著名生态博物馆专家、挪威人约翰•杰斯特龙。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故事,总绕不开王昌龄的身世传说和诗韵遗风。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历史上,隆里出现王昌龄文化现象,持续几百年并流传到今天。王昌龄谪贬龙标,好友李白赠诗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首诗隆里人世世代代铭记于心。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传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后,与五溪少数民族深入交往,“传教授学,以变风俗”,把中原文化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隆里人尊崇王昌龄,同情王昌龄的不幸遭遇,在隆里修建“龙标书院”“状元墓”“状元桥”“状元祠”“状元亭”等纪念建筑,隆里人把王昌龄奉为民族文化交流的使者,也是民族融合发展的使者。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遥想当年,夜郎古道上马蹄迟迟,杨花飘落,子规声声,人到中年的少伯怀着两度“去国怀乡”的缱绻与伤怀,且行且回望,不知乡关何处,归程杳杳。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正是春风剪剪,龙溪柳絮堆烟。岁月的风尘,早已席卷着诗人如春草般葳蕤的羁旅情愁。五溪各族人民以炽热的胸怀迎接这位流落边地的“诗家夫子”,龙标山水慢慢温润了这一骑孤旅。于是,夜郎古道上就有了诗人“春酒相携就竹丛”“青山明月不曾空”的遣怀寄兴,地处湘黔桂边界的隆里传说里滋生了“诗荒开遍夜郎西”的绵绵期许。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身处逆境的王昌龄,寂寞、失落,他悲愤,但他没有沉沦,而是融入五溪少数民族中,成为汉文化与南方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使者,在积极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实践中实现了作为一个诗人的社会价值。以王昌龄的声望,以他的边塞诗广为流布的影响,王昌龄贬谪龙标,是以他自身的不幸,赢得了文化交流之幸。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走进隆里古城,人们会发现,满眼的风物还在以坚拒遗忘的姿态,深深烙印着一个过客、一个诗人的情怀和气度。跨溪锁秀的状元桥,古木荫护的王昌龄祠,临溪守望的怀伯亭,古韵犹存的龙标书院,龙标冲香火年年的衣冠冢,这些,皆为明代以降文人墨客追慕、凭吊诗人之所,新风流布,自然又衍生出许多风物传说。王昌龄是否踏上过隆里这片土地,已经不重要。龙标衣冠冢前春草年年绿,古城人前来踏青祭扫的风尚一直沿袭至今。这里虽然没有诗人的遗骨,但人们相信,王昌龄的人品修为、道德遗风已经生长在这片土地上。龙标墓前,矗立着一对精工雕刻的石桅,石桅上“戛玉敲金,在昔文章辉凤阁;瞻山仰斗,于今德望著龙标”的对联,在告诉后人,这方山水,与一个唐代著名诗人有着精神上的血脉关联。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羁旅情愁,书香剑气,是夜郎古道上的一席盛宴,多少宦官士子,流寓离途遣道,借得一弯新月、半樽浊酒,执手痛饮,自此相忘于江湖。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自明洪武初年“调北征南”肇始,隆里古城就承接了中原和江南的香火。只要捧读缘起龙标踏青的一卷卷诗作,这种余韵与沉响又上心头。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清明,黎平府开科第一个进士龙起雷与文友到隆里拜谒王昌龄衣冠冢,思绪万千,作《王少伯墓》祭王昌龄:“龙标天远接龙溪,黯黯青山月欲低。千载羁魂应不怨,诗荒开遍夜郎西。”寄寓了对王昌龄无比的哀思同情,称赞王昌龄诗歌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精神风范。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清代雍正三年(1725),隆里人张应诏以鸿胪寺少卿告老还乡,这位曾任两淮盐运司盐法道道台、江南道监察御史等要职的隆里人,归梓之日,除2000多卷书外别无长物。他倡修龙标书院,承继王昌龄当年贬谪龙标时“传教授学,以变风俗”之善举,为后学仰慕。其《吊王昌龄》,直抒胸臆,情溢纸背。其一为:“五溪未过渡湘江,定有骚吟学楚腔。鹏鸟已偕媒鸠偶,梨花又匹橘橙双。王孙芳草蛄鸣夜,山鬼怀人猿啸窗。独恨愁心明月外,何无离思寄蛮邦。”其二云:“高山仰止拜荒坵,一瓣香飘一瓣愁。草色倍青妃子冢,葵心争赤寿亭侯。岂无人续招魂赋,尚有尊称唤状头。诗伯千秋宁寂寞,于今许我气相求。”这样的笔法,寄慨遥深,惆怅中透出安谧,景仰间传达出静穆。溪畔寻访古人,悟顿如此,若登至境。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也许是传统风习的影响,新世纪以来,隆里古城名声鹊起,被网友列为“全国最宜踏青的地方”之一。古人踏青隆里,吟诗作赋,在寄情山水中寻得一份超然,收藏一份宁静。今人探春隆里,流连忘返,在亲山亲水和访古的体验中找到快乐,感受时代的律动。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屯军及其后裔,是一个有着强烈文化自信和感恩情怀的族群,也是一个顺应时代,敞开胸怀,具有广阔民族视野的群体。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状元祠旁,有一株“约翰•杰斯特龙纪念树”,树旁立有纪念碑和约翰•杰斯特龙塑像,这是隆里人为纪念国际知名生态博物馆学家、挪威人约翰•杰斯特龙而专门建设的。约翰•杰斯特龙是中挪文化合作项目贵州生态博物馆群的科学顾问,他曾于1995年、2000年两次到隆里考察,积极为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建设筹划,并题词寄语:“将来希望你们幸福快乐”和“古城春色永存”。他喜爱隆里古城文化,尊重隆里所城风俗习惯,成为中挪文化交流的使者,为隆里古城的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因而得到隆里民众的广泛尊重。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约翰•杰斯特龙在隆里考察时说:“600 年前建城所留下的一砖、一瓦、一石,成了古城重要的实物见证,隆里古城的城墙遗址、街道、建筑、水井等都是隆里汉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隆里古城在历史上虽发生了多次战争,但古城没有变成废墟,现在仍然人丁兴旺,是一个活生生的古城,不像欧洲历史上的一些古城因战争而变成了古城废墟。隆里古城的存在不得不感谢古城的居民,感谢他们并没有因为战争而放弃自己的家园,感谢他们在战争之后仍然尊重古城的建制格局,进行修复,而不是推倒重来,变成与原来的古城格格不入的另一种城市格局,所以说是他们保护和延续了古城的文化。”2001年约翰•杰斯特龙在俄罗斯西伯利亚考察时因病去世,为纪念这位国际友人,隆里民众在状元祠原址旁种下一株雪松,竖碑记述约翰•杰斯特龙与隆里古城的情谊。这株雪松,成为约翰•杰斯特龙的化身,隆里人称为“感恩树”,是隆里文化与世界民族文化国际交流的见证,凝聚着隆里人深厚的国际情谊。每年的清明节、春节,每次开展大型的舞龙文化活动,隆里人都来这里烧香化纸,深情缅怀约翰•杰斯特龙。2003年3月,挪威驻华大使叶德宏出席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奠基仪式,到“约翰•杰斯特龙纪念树”凭吊,看见纪念碑前有燃过的香烛杆,顿时流下了感动的泪水。隆里人跨越国界的深情厚意,让挪威人非常感动,在挪威国内成为美谈。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王昌龄和约翰•杰斯特龙与隆里的故事,和美深情,跨越时空,璀璨了隆里的文化星空。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军屯美食的故土乡愁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对一个地方的思念,或许有千万种因由,而对于到过隆里古城的人来说,有一种乡愁发端于味蕾上的记忆。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在隆里古城,任何一个日子,无论阴晴,不管春秋冬夏,只要手握一杯洋溢着山野性情的节骨清茶,端坐于时光堆积的深巷中,或依一座古色古香的明清老宅,借一方青石铺墁的小院,安然地品着米花、麻叶这些美食,也慢慢地打量着时间旧址上的包浆,那种清幽的气息,那样柔软的时光,足以温暖每一个想家的人。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古城的饮食风格浸润着浓酽的族群记忆,体现在风习流变上,那就是江南和中原生活方式的承袭,这种承袭是隆里古城人几百年来对本民族生活方式的坚守。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米花、麻叶都是以大米为食材的面食类食品,成品均为圆形状,寓意“团团圆圆”“美满幸福”,尤其是米花,色彩鲜艳饱满,象征日子红红火火。在隆里古城的婚嫁礼仪和节日祭祀活动中,都少不了米花、麻叶。如在结婚前夕,男方送到女方家“行客单”上的礼品,列有“米花、麻叶各12个,米酒80斤,糍粑24个,糖果24斤……”,挑着米花、麻叶担子的人走在最前面。男方挑礼物的一行人到女方家里,女方要设宴款待,并请家族及本地亲友相陪,在邀请客人“坐席”开宴之前,女方会请客人先“吃茶”,桌面摆炸酥米花、麻叶、菜粑粑、腌生姜、糖果等。这里流传至今的“吃茶”习俗,是指客人刚到,在吃正餐之前,先请客人品尝米花、麻叶。主客围桌相叙,相互致意、谦让,言笑晏晏,慢慢品尝,汉族古风的彬彬仪礼,氤氲其间。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在隆里,600多年的乡音乡情和乡恋乡愁,已凝结在印合粑、酱粑、血粑、腌鱼、米花、麻叶、菜粑粑等美食里。有了这些灵敏的触角,无需经验提示,也无需生活的碰触,乡愁就在平常日子里,生动了岁月,安抚了人心。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要说隆里美食中最有“富贵相”的,当然是“印合粑”,因为“印合粑”恰似阅读隆里古城这册厚重线装书的一枚书签。这种粑粑,先把糯米面经过精雕的印模挤压,做成花、鸟、鱼、龙等吉祥物的形状,再配上桃红柳绿般的点染,已是出落得仪态端庄,待从热气腾腾的蒸笼出来时,自然雍容富丽,动人心魄。小孩子的嘴巴总是要馋一些的,可是,在隆里古城,守在蒸笼前嚷着要吃“印盒粑”的孩子们拿到“印盒粑”后,却舍不得吃,把它当成心爱的玩具,带到街巷中或邻居家玩耍去了。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生态博物馆资料信息中心的生活展示区,陈列有一块木雕“印盒粑”印模,杂木板上凿刻着6个直径约8厘米的印盒,轮廓清晰,构图和刀法很是老道,既透出乡野的朴拙,又暗藏着匠气和精明。虽然它已经远离了灶台和烟火,那些裂缝里甚至早已布满灰尘,一如沉寂经年的尘暗貂裘。这多像一出戏剧人生,卸了妆,自然会淡去了色彩。其实,这样的结局,只是一个停靠,比如从未曾老去的乡愁,从未曾被遗忘的滋润日子。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在纷繁丰饶的食品世界里,“印盒粑”无言地把乡愁印在隆里人的心里。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美食中,酱粑可算得上是有担当的一品。酱粑是隆里古城特有的传统名优食品,相传已有数百年历史。这种食品在以前只有生活富裕的人家才有,是专门用来招待贵宾好友的上等佳品。而今,隆里家家户户都做酱粑,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隆里酱粑颜色鲜艳,酥香可口,营养丰富,其味甜、辣、香俱全,吃起来甜中带辣,辣中有香,芳香扑鼻,多食不能,少食还想。隆里人说,这种“怪味”食品,就像思念,没有它,生活就有些寡味,多了呢,日子会有些辛辣,难免还会呛出些沧桑感叹。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那是乡愁的味道。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有两位平凡的隆里老人,他们对古城的滚烫情怀,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一位姓王,住隆里东门来龙街,他夜里听东门鼓楼上风铃的声响,就能准确预报两三天的天气变化;一位姓江,住隆里南门,古城十多条龙参加舞龙狂欢,一条条舞动的龙经过他家门口时,他坐在书房里,从锣鼓的节奏与“贺龙”的唱腔就知道是哪一道门哪一条街巷的龙。这种境界,何止是用心用情,那是一个族群的精神传承在血管里奔涌了600多年后彰显的大爱大悟。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心安之处,便是故乡。这样的情怀,这样的彻悟,其实就是隆里的性格。隆里古城正是以这种从容淡定的姿态,看老了岁月,也看淡了前世今生的荣辱悲欢。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民族精神的传承演进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所人性格鲜明,他们身上流淌着军人的血统,也许是世代的熏陶,隆里人个性开朗,气质粗犷,说话爽快,武勇和优雅兼具,军魂武魄的遗风犹在。隆里所人讲体面,重荣誉,好消遣,喜娱乐,擅交际,他们关心时政,参政意识较强。隆里所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交往,深深烙上族群印痕和时代变迁的特征。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1999年,贵州生态博物馆建设实施小组在隆里调研时指出:隆里古城的历史环境对于研究隆里“军户”600年来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极为重要,一方面体现隆里古城“文化孤岛”的特色,另一方面从周边的历史环境证明“文化孤岛”并不孤的辩证关系。因此,隆里的历史环境既具有历史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得风气之先的隆里人,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集聚“教化”正能量,强化族群凝聚力,让隆里这个移民族群的精神面相,在时间的场域里透放出峭拔的力量。他们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寻找符合民众的话语习惯和文化习俗,以“族训家训”“先贤典范”“乡规民约”“文化传习”等为载体,探索核心价值观的乡土化实践路径,将传统价值观培育具体化、生动化和现实化,培育弘扬大义公心,最大程度汇聚广大民族群众的价值共识,传承正能量,凝聚人心。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古城龙标书院大门上有一副对联:“龙跃鲲翔,沧溟浪跋;标新领异,文采风流”,喻俊杰人物辈出,引领新风,文章超逸优美。隆里族群善于利用文化资源,通过展示具有传统教化功能的家训、族训、规约、楹联等,涵养族群孝老爱亲、和睦乡邻的情怀,培育重教兴文、奋发向上的社会风气。如古城西门“迎恩”门的对联:“月映文章光射斗;凤出枝头锦生花”,意为皎洁的月色映照文辞紫光直射牛斗之星,俊杰之士崭露头角美上加美。“所王”宗祠大门联:“江左发祥曾逾千载,回思我先代,人才崛起,门第增辉,只凭孝弟两端,孕育公卿种子;黔南聚族已立三朝,深望尔后生,堂构相承,箕裘克绍,贯彻家邦一理,讲求治化根苗。”回思先代人才出类拔萃,为家族增添光彩,深深的期望后辈子孙,继承祖宗遗业,克勤克俭,长久恪守宗族的法规,诗礼培育后代。联意深阔,情之深,意之切,若一位长者,谆谆教诲。书香第书房窗联:“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则是勉励子弟勤学奋进,不忘家族厚望,争取功名。这类教育子弟友善厚德、勤勉上进的文字,在隆里古城的古街古巷古宅随处可见,隆里古城就是一座培育良好家风的大课堂。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传统文化养心,良好家风福人。隆里人心念里的“门当户对”,是指良好家风的传承,通过彰显家族郡望、名望,让族群优秀的文化浸润后人,教育后裔耕读传家。郡望“三槐第”“济阳第”“苏湖第”“关西第”“五柳堂”等,主要通过展示祖籍地作为名门望族的荣耀,告诉子孙不忘前贤懿德;名望“科甲第”“开科第”,寓意后代勤学苦读,金榜题名,诗礼传家,代不乏人;“耕读第”则取“耕可致富,读可荣身”之意,表现了农耕时代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坐落隆里古城北门安定大街的胡氏宗祠,列有《胡氏文明交友“三十忌”》《隆里胡氏宗族舞龙规定》,前者要求族亲要做到文明友好的交往,谨防不文明、不和谐、不礼貌、不道德的现象发生;后者强调“传承舞龙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通过人文环境、族群文化的影响,培育和弘扬良好民风。这种风气的浸润,培育人们崇德敬廉、知行合一、造福乡梓的精神品格。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人好清谈,历来有“摆龙门阵”的传统,通过一代代人讲述隆里的“风俗故事”“地名传说”“人物故事”,将惩恶扬善、舍己救人和一些英雄人物与历史掌故,口传心授,寓教于乐,滋润着古城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如《蜈蚣街的传说》,通过鞭笞“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教育人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细鱼踩桥》的传说,反映了隆里人启发鼓励学子刻苦攻读的好风尚。《张应诏辞官回乡》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清官张应诏的形象。这些民间故事,培育了古城人真诚、善良、勤廉俭朴、公众利益为先的道德之风,涵养了隆里族群团结奋进的精神气质,构筑古城人共有的精神家园。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的文化活动,是向内凝聚人心,向外展示族群精神的载体,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每一次文化旅游活动的开展,既是隆里所村全民的一次社会动员,也是文化传承的社会动员和实践,产生情感共鸣,增强文化自信,引领文化自觉。隆里人充分利用优秀民族文化元素,守正出新,创新发展,讲好各民族携手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的“隆里故事”。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清末至民国时期,隆里乡贤在龙标书院创建“红仪会”,龙标书院的学生毕业后,自愿向“红仪会”交纳会费。这些费用用来资助贫困学生,补贴书院日常开支的不足,支付每年祭祀孔子和当地名人的费用。遗风浸润,风开百代。现在,隆里古城已经成为家训家风研学教育基地,每年吸引众多外省学子前来学习,研学旅游成为隆里文化传承的新时尚。隆里人不断拓展和创新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乡土化、民族化、生活化实践路径,采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方式,实现文化繁荣与旅游发展双促进,一支支“民族团结志愿者”“文化传承志愿者”“古城保护志愿者”队伍,活跃在隆里古城,这些“春晖使者”的反哺行动,让正能量更多地润泽温暖人们的心灵,让更多的人“记得住乡愁”。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从“文化孤岛”到“和而不同”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族群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由被动的接触,向动态适应模式的文化变迁,由相互排斥到相互吸引,在融合中发展共进。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过去,在隆里所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好女不出城,好牛不过江。南面不翻岩坎桥,西门不翻平水桥,北门不翻三拱桥,东门不翻董家凹。”这里的东南西北四至界限,曾是隆里所与周边少数民族村落的边界。隆里所人的婚姻,就是在所城内进行。于此,新修的《隆里所魏王氏宗谱》亦有这样一段说辞:“由于明王朝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加之民族歧视,使得屯军与当地土著民族之间形成了相当尴尬而复杂的关系,所中先民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与当地各少数民族通婚极为困难。加上隆里所的居民婚配历来主要在汉人中进行,而更多的是在明军的后嗣中互相通婚,同时强调门当户对。”说明龙里守御千户所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处于一个封闭的婚姻圈。龙里守御千户所与邻近的龙里长官司互相牵制,曾长期存在争端。经由经济文化上试探、选择性接纳,到逐步包容的过程,隆里屯军族群与周边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的相互渗透与借鉴,文化交流带来族群间的良性互动,是历史的必然。据史志记载和民间口碑传,从民国时期开始,隆里屯军后裔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争端逐渐消弭。新中国成立后,隆里移民族群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得到极大改善,族群深入交往,民族融合共进的时代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所族群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因为战事和军屯曾经被阻隔,也因为战事导致隆里所族群的人口流动。历史上对隆里族群人口流动影响较大,发生大事件的有两个年份,清顺治六年(1649),南明将领郝永忠兵围隆里,破城,所民纷纷逃走,所城荒废5年,隆里所人逃往榕江、黎平、从江、剑河及锦屏县的边远山区,直至清顺治十一年(1654)外逃人口有部分陆续返回隆里定居。经此一役,隆里所人口锐减,外逃人口落脚侗族、苗族聚居山区;清咸丰六年(1856),隆里连遭4次兵燹,所民外逃。战乱平息后,外出避难者一部分回到隆里,其余留居外地。战事使隆里族群出现被动的人口流动,隆里族群落脚少数民族地区后,一方面,居住在隆里的族群与迁出的族群频繁交往,保持通婚,外迁族群与隆里的血缘纽带紧密相连,每年清明节回隆里祭祖;另一方面,外迁族群落居他乡,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被当地少数民族接纳和学习。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外迁族群逐步融入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圈,文化、经济的交流促进民族融合。因“久居夷地,受其所染,从其俗,易其服,习其语,成为夷也”,在榕江、黎平、从江、剑河、锦屏的侗族、苗族山区,隆里外迁族群中,有一部分改为侗族、苗族。他们在适应中变迁,在变迁中适应,使得传统的经济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终而形成“少数民族中有汉族,汉族中有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特征。这种始于“包容”的融合,首先是在物质文化的交流中出现,隆里军屯族群带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比如修水车、龙骨车进行灌溉,用砻子加工稻米,自制铜管灭火水枪,精致的木雕工艺和石刻工艺等等,为少数民族学习借鉴。少数民族的干栏式木质建筑、民间绘画、油茶乌米饭等饮食、酒令歌姊妹歌等歌谣,也被隆里族群吸收。隆里古城窨子屋封火墙上的彩绘,借鉴侗族民间绘画技法,隆里人待客吃油茶、立夏吃豆腐笋和四月八吃乌米饭,受到侗族、苗族的影响。随着族群交往的深入,在生产技术、服饰、建筑、饮食、生活习惯、语言文字、文化艺术、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互动与融合,风俗、民德的变迁,带来价值观念的相互影响和变迁。在一些领域,少数民族文化甚至对隆里某一时期的时局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明朝末年,社会动荡,黎平府辖地款风盛行,各大村寨纷纷合款(带有军事防卫性质的民间组织)以自卫。隆里所内亦建有款组织,随着款首势力逐渐壮大,指挥、千户等军官的职权多旁落到款首手中,引发内部矛盾,后来还是通过官府施压与民间调和的“双向调停”机制来解决危机。汉族与少数民族族群间文化认知的互动与吸纳,文化生态的交融,为民族融合发展积蓄了源动力。少数民族文化对隆里汉文化的影响,在隆里形成了“再生文化”,即少数民族文化在汉文化社区的融合、变通、借鉴而产生的文化。如隆里古城的“吃油茶”,不仅有侗族苗族常见的油茶及相关作料,还配有米花、麻叶、菜粑粑、糖果、茶水等,饮食形式和内容都超过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原有的形态。汉族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超过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族的影响。锦屏县启蒙侗乡有一首古歌《侗家唱歌田好禾》唱道:“客家(汉族)有字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客家唱戏有根古,侗家唱歌田好禾。”人们从这首民歌中,能体会到民族文化融合背后许许多多的故事。少数民族保留了传统文化,同时也学习到了中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社会沟通的能力。这种为适应汉文化传播的选择性同化策略,为当地少数民族赢得了融合发展的智慧和机遇,也为少数民族子弟获得学业成就和入仕通道开创了成功的契机。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所人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把握历史发展趋势,顺应变革,主动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两次经过隆里古城,第一次是9月20日,红六军团抵隆里正值中午,群众大多在田坝间收割稻谷。因不了解红军,见大队伍进城,于是纷纷往两边山林间逃避。红军入城后,立即在城里向群众作宣传,劝大家不要跑,并派人出去鸣锣,将躲进山林的群众喊回。晚上,红军宣传队在龙标书院门口搭台演戏,向广大群众宣传革命主张。红军当夜在街上和群众的天井、屋檐下打地铺,第二天走时打扫得干干净净。红军纪律严明,不动群众一针一线,隆里所人称赞红军“仁义胜王师”。当年12月14日红九军团抵隆里,村民不但不听从国民党政府号令外逃,反而奔走相告红军来了。地方知名人士组织群众打着写“欢迎”字的三角小旗,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出东门迎接红军。红军进城后,即帮助群众看病、清扫街道、劈柴挑水。隆里乡贤则发动群众腾出房间给红军住宿,并挨门逐户地募捐粮食、油盐和草料支持红军。红军在龙标书院门口召开群众大会,还为群众表演节目,隆里村民也为红军表演汉戏。次日红军离开,隆里民众送至状元桥。隆里所人在时代洪流中的出色表现,预见了隆里所民族融合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80多年前,红军长征的革命洪流在这里激荡,而今,红军精神,成为隆里所村各族儿女继续踏上新征程的奋进动力。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经历了社会动荡的隆里人和当地少数民族一样,渴望过上和平的日子,对民族融合发展带来的成果倍加珍惜。隆里所由军事城堡变成农业乡村后,在经过了由“军”到“民”,由“客民”到“隆里人”这样的发展演变,使隆里族群与少数民族的交往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从“选择性交往”到“融合性发展”,不同族群文化之间实现相互沟通、理解、尊重、包容,从“汉文化孤岛”到“和而不同”,形成“共生共荣”的格局,隆里所,这座曾经的“文化孤岛”不再孤独。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有爱和梦想的地方,就是故乡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一部隆里地方史,就是一部隆里屯军后裔与周边少数民族互相交流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现在的隆里,有不少家庭中既有汉族成员,又有苗族成员和侗族成员或其他民族成员。隆里古城南门边的江化远家是隆里所村“民族团结模范户”,江化远是隆里花脸龙省级“优秀文化传承人”,他家世代是汉族,祖籍山东,祖上屯军到隆里,至今已是25代,到了他们这一代,他支持女儿嫁到苗族村寨龙池,儿媳是侗族姑娘,孙子民族成分随母亲族别登记为侗族,一家之中汉族、苗族、侗族融合在一起,相处十分和谐,家庭幸福美满。村民胡世华家世代是汉族,当儿子把九寨侗乡平秋村侗寨的媳妇领进家门时,全家人既高兴又乐意。苗族姑娘吴妹香,从偶里苗寨嫁到隆里所村,与隆里的乡亲们亲如一家。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民间文化活动给各民族搭建了一个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近年来,隆里所村把农历正月定为隆里古城“民族团结活动月”,举办“龙灯节”等文化展演交流活动,搭起文化舞台,唱民族团结大戏。每年隆里人都会向附近十里八乡发出邀请,县内外各民族传承文艺队伍纷纷带上苗侗歌舞节目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各民族兄弟姐妹聚会隆里,同谱民族团结曲,共唱隆里和谐歌。隆里元宵花脸龙“狂欢节”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活动,为锦屏县规模最大的民间节庆活动,每次活动人员达上万人。活动期间,除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外,还设席摆宴,大家话团结,唱酒歌,说情谊,送祝福,怡然陶然,宾主尽欢,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构成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风情画卷,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枫桥式公安派出所”隆里派出所公众微信号上有这样一句话:“隆里不大,但很美;隆里不小,因为有你我。”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这句话,正是民族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动体现。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真正的美,是不会有隔膜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蕴含着向善、向美、向上的力量和情感,隆里族群和周边少数民族在“为我所用”的接纳、融合、创新发展过程中,人与人、族群与族群、族群与环境的情感认同,建立了共享文化图层,构筑起共同的精神空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在明清以来的社会变迁中,隆里所人与少数民族的交往,由被动到主动的选择,其阔视与深虑,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隆里所村民族融合共进的故事,由原来的家园乡愁、历史乡愁和文化乡愁,演进为民族团结情怀和爱国情怀,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进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隆里所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传统村落。村落里原住民、记忆、历史、故事、文脉、情感、传统、习俗都在,是一个活态的历史文化村落。从文化隔膜到族群融合,从封闭到开放,原来的军事驻防城堡隆里所,在民族融合的发展进程中转化为美丽的农业乡村,又蝶变为新兴的乡村旅游景区,隆里故事翻开了新的篇章。隆里所村现居住有汉族、侗族、苗族等11个民族,是一个共居、共创、共享、共进的民族融合大家庭,各族群众在生活上互帮、文化上互鉴、习俗上互容,守望相助,手足情深。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寻梦隆里,600年后的故事是一种温暖,隆里人在这里找寻到了自己族群的血脉与传统,找到了筑梦的平台,也找到了诗和远方。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有爱和梦想的地方,就是故乡。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LAq在线经典美文散文诗歌大全免费阅读-新散文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