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庆典
汴州月明
10年秋,农历9月初二,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剅口,参加徐氏宗族祖宗铜像落成上殿揭幕祭祖庆典。
我的家乡位于监利东部,洪湖西岸,大革命时期,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来到这里领导穷人闹革命,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摇篮,是一块鲜血染红的土地。改革开放后,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亲们日子一天一天的富裕,人们开始追求多元精神文化生活。盛世修祠堂,传承根文化。宗族文化开始兴起,各族祭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此次徐氏祭祖,经报请地方政府同意备案,得到了族人的热烈响应。身处全国各地的游子闻讯而至,甚至在京工作的族兄都拨冗参加,气氛热烈隆重!
我的先祖元伯公,亦名宗二,于元朝初年从江西南昌源溪,迁至云梦古泽之地剅口,披星戴月,披荆斩棘,垦荒造田,创林溪支流,历700多载,子孙绵延,遍布楚山湘水,人丁兴旺,声震大江南北。出过不少的文人墨客,边关大将,这是有族史可载的。特别是在近代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战争年代,徐氏族人踊跃投身到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前赴后继,壮烈牺牲。据《监利县志》《汴河区志》载:仅剅口地区周边10个村,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姓名记载的就有17名徐氏英烈,他们鲜血洒湖畔,忠骨沉湖底,可歌可泣,为徐氏宗族的骄傲。此次祭祖,也饱含了对先烈的深切缅怀!
徐姓是剅口地区大姓,人口约占60%,所以徐姓祭祖活动比较受重视。这可以说是自解放以来,徐姓家族声势最大,影响最广、意义最深的一次祭祖活动。回乡看到家乡巨变,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感到无比的欣喜。作为其中的一员,躬逢盛世,看家园和谐,见族火兴旺,感先祖功德,庇后人之福,更加激励自己发奋努力,不负先人。
徐氏祠堂,历经战火,废弛经年。解放后,建祠堂被视为封建迷信,故而一直未能重建。新修建的祠堂位于小街中央,这里曾是祠堂旧址,祠堂为仿古建筑,青砖黛瓦,古色古香,为族人募捐建成。几百年的守望与期盼,沧海桑田,见证了盛世繁荣。庆典当天,锣鼓喧天,唢呐悠扬,彩球飘飞,人头攒动,笑语喧天,好一派盛世景象。
这次族里祠堂重建,主要得益于宽松和谐的政策,也得到了在京工作的族兄的大力支持。族兄祖永先生80年代大学毕业分配到水利电力部工作,2008年,国务院下派其到江西南昌华东电力担任董事长,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南昌有徐姓族人,遂打听,问其辈份,竟然和家乡徐氏合派。后观其家谱,原来追根溯源,700多年前乃是一家人。在族兄的促成下,南昌源溪族人派出一名有名望的族长来家乡联络相关事宜,以至有了这次盛会。
幼年在乡村读书,对宗族不甚了解,加之那时的风气不允许搞这类活动,所以,在我的整个少年时期,乃至青年时代,我对宗族祠堂概念,不甚了解。及至走入社会,年岁渐长,经历了许多的人事迁变,方知宗族的意义。我想,正是华夏众多的宗族,才构成我们今天的多民族大家庭。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地方安宁稳定与否,宗族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从另一个层面上讲,乡村社会宗族的稳固,也有利于我们民族的大团结,形成我们华夏民族千百年来抱成一团,励精图治,自强不息,不屈服于外来压迫的空前凝聚力和坚强的民族精神!
祭祖文是由我二伯起草并议定,宣读。二伯19岁离家参军,在部队转战南北几十年,后成为一名军旅作家,转业到地方工作后,时刻心系家乡的建设发展,为苏区建设不停鼓呼,为家乡子读书、参军、就业出过不少的力,不求回报,被乡梓传为美谈。筹委会早在几年前就特别邀请二伯参加助阵,二伯欣然应允。国庆节前夕虽遭殇子之痛,但忍住悲伤,从荆州按时赶来参加庆典,可钦可敬,令族人感动!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秋天,秋高气爽,层林尽染,望断南飞雁。诚如《祭祖文》结尾所云:“今值桂子飘香,五谷丰登之际,林溪徐氏始祖铜像落成上殿揭幕祭祖庆典,邻族欣然祝贺,宗亲虔诚瞻仰,慎终追远,以缅怀祖德,仰其灵佑,激励后世在复兴路上,不断进取,为弘扬传统家族优秀文化,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2022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