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
每到酷暑时节,大家都会聚集在生产队的场里纳凉。冷静的月色,发着幽香的银杏树,干净的场地,大家席地而坐,围在一起。中间的位置,留给一个说书先生。一个板胡,拉着悠扬沉闷的曲调。可以听到他嘶哑的声调。自然还是《平原枪声》中的马英,让那些顽皮的孩子们也规规矩矩地席地而坐,眼睛看着那个奇怪的板胡。
一泄月光,在凉飕飕的野外场地里冷冷地洒下。照在姑娘们古胴色的面孔上。虽然是古铜色,但是依旧是处女般清秀。她们安静地坐在一边,没有顾忌那些年轻小伙子们的挑逗。天真无邪的眼神里,流露出对英雄的羡慕。白天大集体劳动的困乏没有了。随着情节的进入,她们会发出开心的笑声。
会有几个老汉,蹲在月光下,拿着几个土坷垃,在走子。几个没下手的,在一边指手画脚,特别有趣。纳凉,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特色。几个淘气的孩子会在场地的边沿,利用麦秸垛躲猫猫。游戏非常有趣,就是一个人藏起来,让大家去找。如果躲起来的孩子在找到之前自己回到桩边,就是他胜利了。
我很小的时候,喜欢安静,会坐在大人们中间,安静地听说书人说书。抑扬顿挫的河南坠子书是那时候我的最爱。还有从山东过来的山东琴书。看到一个漂亮的说书人。那么潇洒地拿着简板,用优美的声音把故事送给你。让你忘记了酷暑,把自己牵进故事里。
纳凉,是晚饭后必须的功课。吃过晚饭,因为家里没有电扇,也没有其他可以降温的东西。到西地的场地里纳凉,已经是村里人选择的地方。大家不约而同,不论男女老少,大家一起聚集在那里。失目先生因为没有劳动能力,到了晚上,也被人牵引到那里,一个小凳子,就开始了五代十国,杨门女将的排场了。有些故事虽然已经重复多少遍,但是大家还是喜欢听。那时候,没有收音机,更没有手机。唯一的文化生活,就是听坠子书。
月色,星光,远方的花生地,玉米地,近处的李子树,银杏树,快乐的孩子们,如痴如醉的乡亲们,还有抑扬顿挫说书人。这里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在这里纳凉,各自有各自的乐趣。年轻的妈妈们,抱着自己的孩子,揭开胸怀,很自然地给孩子喂奶。漂亮的姑娘们身边不缺少的是献殷勤的小伙子,他们给她们买来一分钱一个的老冰棍。姑娘们害羞地舔着冰棍,偷偷地看着自己喜欢的男孩。
纳凉中,也许爱情故事悄悄进行。
我有时候也会独自坐在场地的一个角落里,去倾听田野里蟋蟀的叫声。看着黑压压的纳凉的人群,梦想着踏着天上那些白云,离开我们这个小村庄,到不知道的地方漂游。间或会有丝丝凉风,让人感到格外惬意。
已经很久没有去那种地方纳凉了,现在即使回到家乡,还会有场地吗,家乡的人们,还会聚在一起纳凉吗?这恐怕是一种奢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