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童年
在我的童年时代,每逢星期六,星期天都是在县城里的外婆家度过的。星期五的下午就被外婆从乡下接到城里去,一直到星期天的下午再送回乡下。如果是碰上寒暑假的话,那就能在城里待上整整一个假期,获得更多的欢乐。
在外婆家的时候,隔壁有座“三沈祠堂”。在那时的记忆里,我对三沈兄弟并无多大印象。只觉得是过去的三位古人,甚至不知道他们是三兄弟。
后来我大了些,可以出门远行了。偶然一次回家,又再次路过了三沈祠堂。而现在没像小时候一样路过时就大摇大摆的走过去,或者伸出小脑袋往里一探头瞧瞧,然后自顾自地离开。这次我走了进去,却未能有大的改观。
出于好奇和想弄清楚童年的疑惑,简单查了三沈的资料,便肃然起敬。"三沈"指的是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兄弟,《鲁迅和青年们》一文中写道:“北平文化界之权威,以‘三沈’‘二周’‘二马’为最著名。”“三沈”昆仲少年立志,勤学苦读,弱冠之后,游学中外,学贯古今,成为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享誉国际的文化大师。
从我记事起,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了。那也是我最向往的地方,除了外婆住在那里,还有就是县城比乡下要热闹许多。天一黑,路灯就亮起来了,即使很晚了,街道边还有卖小吃的地方。不过城里和乡下也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到了夏天的傍晚,一样的有蚊子。这个时候,外婆外公都在楼顶上乘凉,还有吴爷爷,方爷爷,王奶奶和其它爷爷奶奶们。我轮流给爷爷奶奶们扇扇子,驱除蚊虫,有时候按摩肩膀。这倒不是我自愿的,偶尔是自愿的,为了获得爷爷奶奶们的夸奖,还有可能得到一根冰棍。我可真是个馋虫。
现在想起来,在县城的时候,好像只有夏天。那时候总是很热,好像只有夏季的周末,暑假。寒假我都在乡下吗?我都忘了,只记得在县城的日子是热烘烘的。一个又一个炎热的夏季和暑假陪我度过了童年,我还能记得些什么呢?
外婆家在县城的一个建司小区里面,楼高六层,外婆家住在五层。我最早爬的楼梯最高就是五层了,也会去到六层,就是晚上乘凉去楼顶的时候。那时候精力很旺盛。上楼时,外婆总在我后面弯腰扶着腿一步一步往上艰难的迈着步子,连连喘着气。我在前面早已经爬到了楼梯口,蹦蹦跳跳的叫外婆快点。
靠在县城的北面山上那时候修起了一座宝塔,到了晚上会发出金黄色的光芒布满塔身。依旧是个炎热的下午,一群一群或者三两人会去往北面山上散步,乘凉,抬头望宝塔。不过那天我觉得是那个暑假最凉快的一个下午,因为我是打赤膊去的,瘦小光秃秃的我跟在一群爷爷奶奶身后蹦蹦跳跳,开心极了。夜幕降临,天色暗下来,有凉风吹来,凉飕飕的,觉得有些冷,打了寒颤。外婆就领着我早早地往回走,回去的路上不知是因为凉还是没穿衣服的缘故,感觉到了一些羞愧和不自在,就抱着膀子躲在了外婆身后。路过新华书店时,我朝里面看了一眼,店内摆放了各种颜色的图书,一个在当时看来跟我差不多大的小女孩隔着橱窗玻璃盯着我看了又看,我红了脸回过头赶紧朝前跑去。
城里的大超市可是让人向往的,但喜欢的东西买不起也不好开口要,外婆能看出我想要吃的零食。会主动问我要不要吃,只要我点点头,就会买下来。不过那时市面上的零食还不算太多,但是也不少了。超市里面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我能认得的只有几种,能叫得上名字的就更少了。仅知道的几样都是在电视广告里看到的,对于当时未接触过那么多新鲜商品的我也足够丰富了。
儿时的县城是炎热的,丰富的,有向往和好奇。长大后再看看县城,有不曾了解过的文化名人,可能在不经意中被影响过。但我记不清了,只能记得有外婆外公和爷爷奶奶们的城里的童年。
再大了点,城里的气息渐渐淡去了。回到了乡下,又在田野上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奔跑了。
吴爷爷,方爷爷,王奶奶你们都还好吗?听外婆说,有些不在了,不在了,我不知道是搬走了,还是离开了。我知道以后再也没有机会见到爷爷奶奶们了。
我如今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或许有了孩子后,他也会在夏天的傍晚在某个地方给爷爷奶奶摇扇子驱除蚊虫,用一双稚嫩的小手给爷爷奶奶按摩肩膀。但这些事情我好像刚刚才做过,我感到了夏日晚风的凉爽和酸酸的手,这两只手比以前大些了,但有点攥不紧拳头了。
爷爷奶奶们,我有时候会想起你们,想起童年的城里生活。我不知道是怀念还是如今的现实生活使我老是回头看。但我知道那是我一段真实存在过且温暖欢乐的日子。
我有些想念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