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时节好牧鸭
秋季,在运河上,帆船西行,两岸稻香,阳光下农民开始收割,在船上能看到左边一小片稻田已空旷,右边还有一大片金黄正在等候。
空旷的田野,远处飘起人家烧禾秆的烟,当地人称烧草猫灰,是一种肥料,经深耕后,稻草桩浸埋于水中,撒上春花籽,来年开春,插秧前,就见一片春花,再翻耕便是上好的有机肥。
鸭农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将数千只鸭子赶往刚被收割完的稻田,那些鸭子在稻田里寻觅着遗留的谷粒。三五个鸭农头戴草帽,手持扎着红色布条的竹竿,如唱歌地吆喝着:“这有鸭子能听懂,吁呀,嘎嘎嘎嘎,呼吁,吁呀,谷谷谷,呼吁。”
岸上吃饱了,即刻赶路,鸭农将头鸭群赶往运河,继续向西,临近黄昏了,小鸭船停在乡间浜湾,将鸭子赶上岸,临水的塘路边,有三里亭、七里亭,便是鸭农在宿夜处了,在亭内几根亭柱上系上篷绳,铺上稻草,放一破凉席,就是一个临时的卧床了,有人将鸭子赶往鸭棚,鸭棚很大,利用树杈、电线杆和船上带来的竹竿架起鸭棚,围起竹篱笆,鸭子们为生存而奔走了一天,此刻也劳累了,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
碰巧,我家的帆船在不远处抛锚过夜了,原本是静悄悄,那边有鸭声和鸭农,自然热闹许多,我们便去与鸭农搭讪,
“老爹,你管了多少只鸭子?”
鸭农很热情:“1300只,不多……”
我们在与鸭农的闲聊中,知道了,这鸭子是公社与城里食品公司签了约的,白色的称北京鸭,是做烤鸭、板鸭最好的材料,麻粟鸭用来做酱鸭,这么多的鸭这么多张嘴,哪来的饲料,赶鸭,就是让鸭子自己劳动,既解决了鸭的温饱问题,又锻炼了鸭的身体,而且还让他们在运河及运河两岸边享受属于鸭们的快乐……
其实赶鸭人很辛苦,从中秋开始至元旦前后,几艘小小的牧鸭船,一前一后,引领着,保卫着鸭群,记不清多少次,我们的单行帆船,或者一组船队与水上鸭群相遇,单行的帆船还好,船航过去,鸭子会主动避让,来不及避让的,会在被船头压来得瞬间,扑棱棱翅膀飞往船舷两侧,也有胆大的,不服气的,飞上船头,引颈抗议的嘎嘎几声后,飞向更远的水面,一幅生动,让人激情荡漾。如果是船队,必须缓速前行,不起波浪,不出马达声,不响汽笛,这一切为避免惊飞鸭群,船队缓缓滑行,鸭群也东张西望,却毫无慌乱,遇到过两支鸭队,水上鸭群如云,蔚为壮观,惊呆了,单船或是船队,都放慢速度,此刻鸭农会靠近我们的船队,招呼:“船老大,谢谢啦,拿两只鸭去吧,要鸭吗?平价给你呀。”肯定有几个会贪便宜,但贪了鸭农便宜后,煮熟的鸭块倒也慷慨地分给大家尝鲜。这又封上了众人之口,让大家会意一笑。鸭农平价出售,至少也不亏本,他们不在乎,毕竟隔三差五地,也要病死瘟死,或遇野猫野狗、大蛇、水獭而致死的。鸭农体谅船家干体力活却缺荤菜的苦衷,这也是一份善心啊!
我们去了长兴两天后,原途返回时,在嘉兴的三塔寺前看到了这一鸭群,唯一能确认的是鸭船尾的梢板上写着公社大队的字号,大部分鸭子赶在岸边观望着我们,似乎在招呼一个老朋友的再见面,嘎嘎的叫声,此起彼伏。
我们的船队远去了,我依然回眸,在映着阳光和蓝天的水上,鸭群分明是一团团群移的白云。
鸭群在水上游,在岸边游,总有鸭子上岸下蛋,于是有一只船在后面捡拾,但总会遗留。遗留的是给农家小孩和渔家阿婆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