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酱油背
题记:
烈日炎炎下
您用黝黑 背起岁月的光
点滴 都成我心中的痛
--2022年8月30日
父亲是2020年走的,享年86岁,也算高寿了,但于我却仍然是心中的痛。我时常想起父亲,想起他那几乎爆裂的酱油背。
父亲出生于中国风雨飘摇的1934年,九岁的时候,奶奶抛下几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撒手去了那个没有苦难没有战争没有疾病的世界。爷爷本是个账房师爷,尽管做得一手好点心,却不会料理家务,小小的父亲便承担起了照顾一家人的重负,从此开始了他劳碌的一生。后来他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几个年幼的姑姑。爷爷主家的生意,随着战争的爆发,也逐渐萧条了,爷爷一时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对于父亲来说,简直是糟糕透了,尤其是爷爷竟然一点忙帮不上。但即使在这样的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父亲依然把书读完,考上了师范。
毕业之后,父亲去了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在那里,因为穷,没有几个能上学的孩子。父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常常是下了课,挨家挨户地劝说,后来在那间漏风的教室里总算有了十几个孩子,父亲一个人担任了他们的语文、数学、音乐和体育老师。他领着孩子们读书,写字,拉着手风琴合着山里的风一起歌唱美好的生活,围着山练长跑,跳进大汶河里学游泳.....那段时间,是父亲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后来,因为生活所迫,父亲离开学校回到了家乡。因为读过书,父亲很快被村里人推举为村干部,从此父亲又开始走向了带领村民奔向小康生活的苦难历程。
我们村周围河域宽广,里面长满了野生的芦苇和蒲草。每年秋天,一根根粗壮的蒲草站在河里犹如一个个保护家乡的卫士,而那一片片的芦苇,又像是一面厚厚的墙,挡住了外面的世界。父亲因为早年出门在外,慢慢地他发现了商机。他跑到外地参观学习,回来就发动村民开始编织芦苇席子、屏风和蒲草团子,他和几个村干部亲自用地排车拉着去百里之外的泰城寻求销路。记得那一年,下着鹅毛大雪,父亲和几个村民到了深夜还没有回来,母亲急得不得了,和几个本家媳妇亲自去村外迎接。她们走啊走啊,一直走了三十多里地,才隐约看见了父亲他们的影子,父亲看见母亲,竟然累得一头倒在地上,但是从此我们村的芦苇席子还有精美的屏风和蒲草团子,走出了小村,走向了泰城,甚至出了国门,走向了外面更广阔的的世界。
就这样,经过大家的努力拼搏,我们村在父亲和几个村干部的带领下,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村多次被县上评为先进大队,但是每年春季的大旱却让父亲一直耿耿于怀。望着干裂的田地,望着蔫儿吧唧的麦苗,父亲想了几天几夜,终于下定决心给村里盖一座水塔。他亲自动员全村人献计献策,又亲自设计图案,亲自带领大伙买来砖和水泥。父亲在村里挑了几个能工巧匠,组建了一个七八个人的施工队,父亲既是水塔的设计人,也是水塔的亲自建造者,一砖一瓦,他都是亲自挑选。记得那时,父亲光了背,站在高高的架子上,一手拿着一块砖,一手拿着一个泥板子,他干得那么仔细,那么专注,仿佛每一块砖每一道缝都倾注了他的无限的心血。下面的人吆喝一声,扔上一块砖,他稳稳地接住,然后又是埋头苦干......阳光下,他的背黝黑发亮,就像隔壁李三家酿造的酱油,清晨的露珠混合了他的汗水,发出熠熠的光,火辣辣的太阳晒爆了他的后背,起了一个个的水泡。那一个个水泡,晶莹中透着生活的芒,刺的我心里隐隐作痛......
经过半个多月日夜不停地奋战,水塔终于建好了,当拉下电闸,望见水渠里流过的第一道清澈的水的那一瞬间,村民们欢呼雀跃起来,而父亲却一脸疲惫地躺在地上睡着了.......
解决了村民们田里的水旱问题,休息了一阵的父亲又把目光投向了孩子。父亲是个读书人,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我们村不是很大,东西约长三里地左右,南北不过一里多宽,村子里大约也就是三四百口人,实在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村庄。然而即使再小的村庄,孩子还是比较多的,那时大概每家都得至少有三个孩子,有的甚至七个,九个。那时教育还不是很普及,上学的孩子也少,而且要去村外去上,所以很多人都八九岁了还没有上学。父亲和村干部商量,要给孩子们盖一所学校,由他出面去县里要老师。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父亲再一次带领他的施工队,再一次用黝黑的酱油背,在炎炎烈日下,在风雨中,终于给孩子们盖了一所像模像样的学校,一共五口教室,五个年级,每口教室能装得下二十个左右的孩子。另外还有一间办公室供老师们休息备课,还有一间供校长或者外来的老师居住,这样的教室这样的学校,尽管在现在毫不起眼,但是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啦,引得其他村的人好羡慕。我不知道父亲到底用了什么法子,总之,父亲在县里,求爷爷告奶奶,终于给孩子们请来了一个公办老师,除了教毕业班的语文课以外,还负责学校里的主要工作,另外其他班的老师,都是父亲从村里选出来的稍微识字的人担任,这些老师,父亲又央求县里给与一定的培训,这样我们村的小学校终于正式成立了,我们有幸成了那里的第一批学生。当我们站着整齐的队伍在院子里对着毛主席的像敬礼的时候,父亲笑了,我想他肯定想起了他曾经教过的学生,想起了他短暂却充满激情和快乐的教师生涯......
随着在农村的日子越来越多,除了经常读书和看报外,父亲逐渐越来越像一个典型的老农民,大概也是为了节省衣服,父亲光着背干活竟也成了日常,尤其是夏天割麦子的时候,父亲的酱油背,在烈日炎炎下,尤其显得那么刺眼,那么让人心疼……
如今父亲走了,村里的学校也没了,可是从村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已经遍布了世界的各个地方;水塔也没有了,可是那一方水土,却滋养了我们的灵魂,让我们每一个从此走向瑰丽的人生舞台。父亲走了,可是他那阳光下酱油一般的背,却时时在我眼前,它时刻激励我在人生的旅途上,不管遇到什么风雨,像父亲那样坚持下去,用自己的脊背撑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