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庄浪卧龙三集梁街道
那是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中期。
三集梁,名称从何而来?据传说在乾隆年间,将静宁、庄浪、隆德三处赶集的地方设于此,并且这里地形是道梁。故称三集梁。也有人传说,这里有座大山,也有一道梁,两者集于一体,故称山集梁。是解放后庄浪县卧龙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地。
三集梁集市,根据繁华程度、规模大小,在庄浪来说,水洛城为第一,南湖镇为第二,朱店镇第三,三集梁第四。
那时候的三集梁实有街道,从东到西,只有200多米长。第一家是打铁店,是集体所有制企业,是用煤炭燃烧的火将铁质材料烧软,工人以铁锤打成铁锨、䦆头、铲子、镰刀等农具,出卖给卧龙的农民用于家庭生活和农业生产。这里的职工在家里背粮油蔬菜,集体做饭,每月工资很低。就这样,农村人很羡慕。第二家是财政税务所,仅有两三名职工,财政主管卧龙乡的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税务主要负责收税的。记得有一位非常负责任的税务干部,男性,比较胖,脸蛋比较红,每次集市开了后,就从头至尾挨家挨户地收税,有的摊位收1角,有的收2角,有的3角,有的4角、有的5角至1元、2元、3元、4元、5元不等。那时候的钱很值钱,1角相当于现在的10元。收5元税的摊位不多,因为每个摊位每次集市贸易额不多。这位职工特别有耐心,态度特别好,农民有各种秉性,有非常老实的,有比较圆滑的,有的耍个小心眼和诡计的,有的中规中矩,有的逃税躲税,他都能够应对。由于集市比较大,摊位比较多,还有牲畜交易、山货市场等,所以收税工作量比较大,很辛苦。第三家是农村信用社、第四家是农业银行,那时候的信用社主要是针对农村农民和农村生产队存储、借贷、支用款项的,农业银行主要针对公社、学校、医院、各家国营商店的存储、借贷和支用款项的。第五家是国营饭馆,八十年代初才设立的。第六家是诊所,是从张家山搬去的,也是八十年代初设立的。第七家是国营副食品商店,第八家是国营糖茶烟酒商店,第九家是国营百货门市部。第十家是亚麻厂。街道的最西头,靠近马家沟那边的坡坡上去,有个比较大的市场,出售马、牛、羊、猪、驴等牲畜的,也有出售背篼、铺揽、笼笼、罩儿、席子、竹管、扫子、畚箕等山货的。
这200多米长的街道,每次赶集的人非常多,摆摊卖东西的人也比较多,因为七八十年代,三集梁,每五天赶一次集,当然乡上各单位和国营商店、银行、信用社每天从早晨至下午都正常上班。这样一个月人们只赶六次集。特别是腊月里的集市尤其繁华热闹,无论街道里还是商店、贸易市场非常拥堵,有时挤得水泄不通。有的人即使没有钱,不跟什么集也要到三集梁上转一转,散散心,会会朋友或亲戚。有的是见见世面。有的年轻人偷偷地谈对象,不敢明着,原因是传统、封建、保守,人知道了不好,特别是女娃娃。有的人借助逛集,说亲事或当媒人,有的是办些私人事情。200米的街道,有的人从早晨十点来到,走过来,转过去,几十回着走或转,一直到下午五点才回家。有的人和朋友亲戚坐在一起,由于好长时间没有见过面,有说不完的话,逛不完的闲。如“你好着么,家里顺劲着么,藏都好着呢。你几个娃娃,几个儿子,几个女子,都多大了,儿子女人寻上了么,女子给人了么。你家养哈几个鸡,公鸡还是母鸡,公鸡叫鸣着么,母鸡下蛋着么。养猪着么,是犽猪还是母猪,是母猪下猪娃开了么。养狗着么,能给你看住门不。(那时候私人家不让养羊、牛、马、驴、骡子,就不问了)。谁有病了特别关心,就问寻良医里么,吃的撒药,不行了叫个人给你家打整给哈。你家队上管的严不,我家队上管的严的很……”有的人能逛一天。根根筋筋,打破砂锅问到底。这就是农村里人的交流。这就是农民的憨厚朴实。这就是赶集的好处。
集市上,摆摊设点的人们,(那时候不叫个体户)在街道的两边,靠近墙根随便狗蹲坐着,面前放着商品,多数是农副产品。有人抱着一只土鸡,有人笼笼里提着十几颗鸡蛋,有人奄奄里提着十几只鸡娃,用头巾盖着呢,有人自己种的韭菜,有人养的兔子,还有人卖一些辣椒、茄子、黄瓜、杏子、栗子、西瓜、梨儿、苹果、桃子、毛桃、核桃、樱桃等蔬菜瓜果,其中辣椒、茄子、黄瓜、西瓜、桃子是阳川等川里人种的,山上人比较保守,没有种,有的是不会种。那时候绝大多数土地都是归生产队所有和集体使用,私人只有一点自留地,所以这些瓜果蔬菜就是在自留地或园子里种。有个别人还调(tiao)些粮油,但打击得比较厉害,只能私下悄悄地卖。在腊月里有的人卖些猪肉,个别的卖些羊肉、牛肉、驴肉、马肉。有的人卖些香裱等祭奠用品,过年的对联、花马云子等。那时候管控比较严格,不允许大量销售商品物资,否则会扣上投机倒把,资本主义的帽子。钱向十分紧张,物品十分短缺,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所以街道上摆的商品都是零星的、少量的,自产自销的。其它商品一律由国营和集体商店控制供销渠道。
有的到集上去,是耍人去里,卖牌去里。多数是脱产职工、半脱产职工以及年轻人。那时候没有地方洗澡,就是把自己的脸洗得干干净净的,抹上雪花膏(那时候最好的),头发留个洋头儿或风头儿,夏天的确凉白衬衣一穿,秋天好点儿衣服一穿,冬天火车头帽子一戴,黄大衣一穿,飞鸽或永久或凤凰自行车一骑,可增地很,赞地很,料地很,时的很。走在普通民众跟前一阵风,另半另圈的,谁都看着吸人。这就是那时候卧龙的一些年轻人或有钱有势人。因为那时候有钱有势或者有工作的人和农民的差距太大了,而现在的差距大大缩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