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画短片《小妖怪的夏天》说开去——论中国儿童文学艺术的创新
2023年开年,平地起惊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中国奇谭》系列动画短片火遍社交网络,尤其是第一话《小妖怪的夏天》更是戳中很多成年人的泪点。观众从这部灵感源于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动画短片里,看到了现代生活中的自己,与小猪妖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与此同时,微博、抖音、微信朋友圈等现代人网络社交平台上,很多年轻人针对这部短片进行交互型创作,包括将自己的头像换成浪浪山小妖怪们;把小猪妖的头像P在自己工作时的照片上;将短片中小猪妖躺在树下的画面设置成手机屏保壁纸;用小猪妖回家探亲的背景,声音搭配自己工作生活的场景;在相关二度的文案视频里总结亲情、职场方面的金句……截止目前,《中国奇谭》系列短片上线3部,在豆瓣电影中拿下了9.5的高分。或许,我们可以从这部高口碑动画短片中思考关于儿童文学艺术的创新空间。
一、从中国传统故事的大IP中挖掘“新故事”
众所周知,《小妖怪的夏天》将视角聚焦在了故事宝藏《西游记》上。对于这种经典题材,过去主流的叙事方法基本上是挖掘“前史”、扩充重点章节、加入新的人物和情节,但现代观众审美能力不断提升,以及对经典故事太过熟悉的背景下,太过保守的改编很难满足观众的期待视野;太大的改编又很难在情节和思想高度上超越原文学作品,极容易引发观众的口诛笔伐。《小妖怪的夏天》的编剧提供了一种并不算新的视角,即只选用经典作品里的人物名字和其作品风格作为背景板,故事情节、主角人物、思想内涵都是结合当下现实社会进行原创。这种方法在周《大话西游》《青蛇》《画皮》等影视作品中早就有所尝试,但它们没有《小妖怪的夏天》这般决绝,将普通的“反派”小妖作为主角、在故事中加入幽默又虐心的情节、无缝对接现代普通人生存境况。
千百年来,故事讲什么,怎么讲基本已经被文学经典都尝试过了,每年我们的文学艺术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在“重复”,重复前人的题材,重复前人的讲述方法,真正能做到创新的可谓凤毛麟角。《小妖怪的夏天》的成功再一次为“创新”提供了生动的注脚,从传统经典作品里汲取其中的精神价值观念,挖掘那些角落里的“小人物”,把现代人的困境融入故事,给“不起眼”注入新的生命力。
二、亲情是直击心灵的“催泪弹”
我们回味这部时长为19分34秒的的动画短片,最感动的是哪一部分?相信很多人对小猪妖在“回家探亲”这个小片段中产生了深深的共鸣。猪妈妈说:“一年都没回来是不是太忙了。”小猪妖回答:“对对对,现在大王给我派了很多事情,每天做都做不完。”(《中国奇谭》抖音官方注释解读为工作不顺利,但为了不让妈妈担心,报喜不报忧)。猪妈妈说:“大王重视你就好,你也不要太拼了,你看看你,怎么秃成这样。”小猪妖回答:“最近老熬夜,毛掉的厉害。”(《中国奇谭》抖音官方注释解读为其实是工作上被针对)。猪妈妈说;“你得学会照顾自己,别太累了。”猪妈妈查看小猪妖的葫芦说:“你看看,我猜就是空的。”猪妈妈摘下葫芦给小猪妖的葫芦灌水时说:“你小时候爱咳嗽,妈妈才给你带着这个葫芦,就是想让你多喝水别上火,你就是不听,你这一个人在外面也没人照顾。”(《中国奇谭》抖音官方注释解读为听着妈妈熟悉的唠叨其实也是一种幸福)。小猪妖说:“我想离开浪浪山,是不是该出去闯闯。”猪妈妈说:“哎呀,别瞎想,能有个干的不错了,你跟着大王好好干,争取早日修炼成精,这才是正事。”(《中国奇谭》抖音官方注释解读为家,永远是最温暖的地方)。
编剧将现代人家庭之间那种爱的精髓拿捏地十分恰当,简短的几句对白,却影射了无数在外拼搏年轻人的真实遭遇。这段情节中,猪妈妈代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妈妈,小猪妖代表了千千万万的普通年轻人,猪妈妈对小猪妖有关爱、有期待,小猪妖对猪妈妈有不舍、有不忍。网友在评论中留言“浪浪山外面也是浪浪山,不过浪浪山有妈妈”、“山的那边还是山,怎么才能离开浪浪山呀”、“小野猪是幸运的!还有外勤可以回家,我也想家了”、“这不跟在工地的我一样吗,我妈妈天天嘘寒问暖,我还不敢跟她说我过的不好”、“妈妈走后,就没听过唠叨了”。
文学作品中,有无数关于家的描述和塑造,在温暖港湾的形象中,再现真实的细节,提炼出普通人情感中想表达又在日常生活里无法直白表达的“心声”,才能得到观众的“回声”。
三、不被辜负的“反转结局”
让很多观众提心吊胆的是小猪妖的结局。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创新反被针对;他为了完成任务,去人家院里偷柴火蹑手蹑脚;他为了不让唐僧师徒落入妖怪的陷阱,冒着被狼大人捕杀和被孙悟空打死的风险,坚守了内心善良的选择,跑着大喊:“别过来,别过来,这里有危险。”却在升格镜头和悲沉吟唱里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死了。
这只不按套路出牌的善良小猪妖成为了正义之棍下的炮灰。但在尾声的彩蛋部分,结局却反转了。孙悟空看出了小猪妖的心思,故意打昏它是为了保它性命,还特意送了它三根毫毛作为奖赏。结局很暖,给了观众极大精神慰藉。正像网友在评论中说的那样:“还得是我猴哥,心思缜密,善良”、“还好看到最后了,我差点想网暴孙悟空”、“如果真的被一棍子打死就太可怜了”、“中国人的浪漫,美好的结局”。诚然,中国人的骨子里有一种传统文化塑造的正义感,我们不希望好人受苦,不希望善良而正义的人收获悲惨的结局。中国人喜欢悲情但不习惯悲剧,尽管我们有《祝福》《活着》《霸王别姬》这样让人高山仰止的悲剧性文艺作品。在一地鸡毛的生活面前,不辜负善良、不辜负努力、不辜负执著,在苦涩的底色中给读者和观众以面对生活的勇气,用故事照亮人们的心灵,用“不被辜负的反转结局”鼓舞人的精神、才能收获读者和观众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