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心态
读书,是一件陶冶心性的雅事。茶余饭后或工作之隙,忙里偷闲,一卷在手,悠游其间,其情洽洽,其乐融融,让人尽享读书之乐,亦深得生活张弛之道,可谓人生一大快事也。
但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读书心态。有的人读书是为了消遣;有的人读书是为了装装门面,假斯文;有的人读书是为了博取功名利禄;而大多数人读书却是为了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丰富自己人生内容,提高认知力,从而具备更强的生存生活本领。
自古及今,许许多多读书人演绎出了许许多多读书的故事,细细品之,个中三味,对我们大有启迪……
曾国藩在清朝是重权在握、大红大紫、煊赫一时的人物。他是以典型的封建仕人的心态读书的,并大大尝到了甜头。他在致其诸弟书中写到:“盖仕人之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居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理。”字字句句极富教化引导之功,包含了一定哲理,为其诸弟读书成才起到点化迷津的作用。汉朝有个朱买臣,生就平民布衣命,但他不甘居平庸,时时刻刻没放弃通过读书跻身上层,追求功名利禄的目的。相传他与妻子上山砍柴的路上都在读书,且吟吟哦哦,如痴如醉,惹得妻子不快。妻子警告曰:“勿讴道中”。可他根本不听,反而“愈疾歌”,最后弄得两口子散伙,彼此成了路人。因读书而夫妻反目,分道扬镳,朱买臣实在悲惨。唐代裴坦,进京赶考只得了进士,认为不理想,一气之下回到户县老家,闭门谢客三年,旦夕苦读,学问大进,而后再进京赶考,被唐文宗用为宰相,读书读出了权位。当代中国文坛上,孙犁先生堪称大家,他创造的“白洋淀”派文体,清新细腻,温婉绮丽,极富乡土气息,对著名作家贾平凹等很多当代中国作家都有深刻影响。他一生虚怀若谷,博览群书,含纳古今,勤奋耕读,不贪图功名,为人为文皆可为我辈典范。他对读书求学问有自己精辟的见解。他说:“寒酸时买的书都记得住,阔绰时买的书印象不深,读书必须在寒窗前,坐冷板凳。”真是字字珠玑,发人深思。
读书与一个人的年龄也大有关系。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读书的心态各不相同。清张潮《幽梦影》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一个“窥、望、玩”字,活脱脱勾划出了少年人读书浮躁、中年人读书深情、老年人读书认真的三种心态。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越来越失去读书的背境,成天为工作、学习、生活、购物、赶车等等繁琐事务忙忙碌碌,已很少有闲暇时间坐下来读书。
不过我认为,只要想读,且以平常心对之,完全可以挤出时间来读,不分场合,不讲条件,或小窗之下,桌旁凳上;或湖边林下,块石浅草;或旅行途中,车上船下;或倚或立,或坐或卧,皆可增学问,长见识,使我们的人生充满情趣,快乐无穷,大可不必如曾国藩、朱买臣、裴坦之流那么苦,那么累……
(说明:此文发表于《西北电业职工》杂志、《安康日报》,被选入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安康杂文随笔选》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