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松”的夫妻
贾旭
2021年11月底的那天晚上,央视新闻播报了一个令我激动的好消息,我原来在毛纺厂的同事段肇谊大夫,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当我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熟悉的段大夫上台领奖时,我的眼角湿润了。50多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可能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已是大半辈子。1968年,年仅25岁的工程兵、排长顾伟力勇救战友导致双下肢瘫痪,身为军医的段肇谊在对其进行医治过程中,被他的乐观坚强深深触动。两年后,年轻的段肇谊毅然嫁给了顾伟力。他们在人生的风风雨雨中,紧紧相依、伉俪情深,过得平静而温暖的日子,也留下了一段人间佳话。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成为了一代青年学习的楷模。当时顾伟力在我们厂工会负责财务,我在厂团委工作,我们两个部门是对门,且工会和团委是一个党支部,我与顾伟力有过较长时间的接触。顾伟力的爱人段肇谊大夫在厂保健站工作,因是军医出身,大家都爱找她看病。1993年11月,我根据顾伟力和段肇谊的事迹创作了散文《“松”的品格 强者之家》,发表在《今晚报》上,他们那段感人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30 岁往上的人们一定还记得顾伟力和段肇谊这对夫妻吧。25年前,年仅 25 岁的顾伟力在国防工程中为抢救战友被砸成重伤,下肢瘫痪,他却放弃了坐享一级残废军人的待遇,转业到了地方,以顽强的毅力和精神继续为党工作;段肇谊这个高干家庭长大的姑娘,毕业于军医大学,在护理顾伟力过程中,被他战胜病痛的顽强毅力所打动,为了帮助顾伟力实现站起来继续工作的夙愿,毅然与他结婚,担当起终身护理顾伟力的重任。1979年《人民日报》《解放军画报》《天津日报》等先后报道了他们的事迹,中央实验话剧团以他们的事迹为素材,编排了话剧《爱情之歌》,顾伟力、段肇谊成为一代青年学习的楷模。
顾伟力在毛纺厂工作了 10 年,先后在财务科、宣传科、工会等部门工作,他不给组织添麻烦,自立自强,努力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因伤残带来的诸多不便,受到大家的敬佩。段肇谊在毛纺厂保健站工作,她医术精湛,责任心强,受到职工们的信赖,先后被评为全国和市级“三八红旗手”等。
1984年,顾伟力退休,他不甘于就此躺倒,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担任了和平区残联副理事长之职。为了让妻和孩子们工作好、学习好,他承担了买菜、买粮、做饭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顾伟力由于下肢瘫痪,双腿萎缩,1.74 米的身材,体重不足100 斤,并伴有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疼痛难忍,时常大小便失禁,每日都在痛苦中煎熬,尤其是夜里疼痛加重,难以入睡。段肇谊为了给丈夫治病,带着拄双拐的丈夫不知跑了多少家医院,不知给丈夫打了多少针,熬了多少药,费了多少心。每当疼痛折磨的顾伟力大汗淋漓时,他咬紧牙关,凝视着墙上的松柏图,为自己增添战胜病痛的力量。他们家墙上仅有的两幅画,都是松柏。他们夫妻爱松,爱松的坚强、松的顽强、松的高洁,就连给儿子起名字也融入了对松柏精神的追求,长子顾雪松在天津师范大学政法系读书,曾先后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次子顾岩松在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就读,孩子们从父母身上学会了怎样面对困境、面对人生。
人们感慨地说:顾家长子是大松,次子是二松,老顾真是个“不老松”啊!
……2018年,顾伟力、段肇谊夫妇都已是70多岁的老人,这年8月,不幸降临到两位老人身上,他们的大儿子突发“脑淤血”离开人世,年仅47岁。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顾伟力、段肇谊夫妇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曾经是一名军医的段肇谊,在痛苦之余,做了一个让所有人称赞的决定,把儿子身上有用的器官捐献出去,帮助那些需要的人……
目前,段肇谊大夫还在精心护理着丈夫顾伟力,他们安享晚年。自顾伟力退休,我工作调动加之工作繁忙,再也没有与他们联系,我想应该拜访一下顾伟力和段大夫,不仅向段大夫表示祝贺,还想继续倾听他们的故事。
2022.12.13《今日作家》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