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过岁月的白马关河
在密云北端,有一白马古道,游者少至,风光堪为绝佳。在深秋时节,沿着古道旁日夜奔流的白马关河溯波而上,一路聆听溪音汩汩,遍赏秋叶红黄,或停车驻足眺望白马关堡,或与淳朴乡人促膝聊谈胡子里的故事……亦可称为一段美好的文化之旅。
密云,中国长城文化带上的重要结纽,境内长城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素有长城文化的“博物馆”美誉。而在此长城文化带上,有一条现代人鲜闻罕至又非常重要的入关古通道,名为白马古道。古道全长200余里,之所以言称“白马”,皆缘于密北一座白马山。
一千多年之前,在白马山侧有多股水流自北涌入,汇聚成河,淙淙流淌于山间。万里长城著名关隘“白马关堡”便修筑于古道之侧,故河流借山、关而得名,曰“白马关河”。
《清史稿》写道:“西有沽河,自滦平入,合白马关河,是为白河。”由此可见,白马关河早已有名。白马古道与河并行,路面开阔,当年可以行走大队人马。今日虽已为柏油公路,但路侧风物依旧,河畔山间隐约可见蜿蜒的长城。触目所及,皆有古战时期风貌。
白马关堡为修墙建城,白马川南北狭长,城堡因地势而呈长方形。城堡东面依山,西侧即是日夜奔流的白马关河水,站在城堡上远眺,浅滩堤岸之上秋色满怀,远山凝黛,风景秀丽怡人。
由白马关堡向北行10余里,有一番字牌村,村子散落在白马关河两岸。村庄周围高山峻岭,松柏滴翠,景色清幽。在河水与公路之间有一座东西狭长的小孤山,向阳面上刻有33组文字,当地居民称之为“番字”,又因远看每组文字极像块块石质匾额,所以又称其为番字牌。33组文字,字刻有大有小,大者尺余,小者足拃,排列整齐,行列分明。虽然已年深日久,但字迹仍清晰,有的像蒙文,有的如满文,终因才书学浅,面面相觑而不能相认。
关于番字牌的由来,当地民间有多种有趣的传说:有人说是祝福过往行人平安的言语,也有人言是少数民族祈祷能打胜仗的祷词。
神秘的文字,从古代留存至现代,令人浮想联翩。或许,它的存在本身就加持了白马古道的魅力。
站在这些番字面前,时间就像擦肩而过的白马关河,流淌至此已经成为了光阴浅滩,诠释了静水深流的平静与安宁。
在溯游白马关河一程中,有两座凸兀而起山峰,给人留下颇深印象。两峰虽不同处一山,但相提并叙才更显其独特与神韵。其一为将军石,其二为独秀峰。
将军石,实为一凸起于群峰隙侧、独立问天的石笋样尖峰,高十二丈许。因远看其状酷似一头戴钢盔、身披铠甲的武士,被当地人称为“将军石”。相传这位“将军”就是宋朝名将杨继业。
远眺“将军石”,一位赤胆忠心镇守边防的大将军,威严伫立在白马关河畔,聆听着哗哗流淌的水声,承载着百姓对和平生活的期盼。
独秀峰则位于冯家峪村北两公里的白马关河之侧,峰自汀岸,独自凸起,景色秀美,植被茂盛,景观奇特。峰高近百米,一棵不老松傲然挺立峰顶。悠悠白马川风光,尽收眼底。
此番同游白马关河者,为老舍文学院十余同窗。大家携手相搀于过河的水搭石上,各踩一石,舞足挥臂弄姿,请诗者寒竹君为之摄影。谁料当影像被快门定格时,竟然还是让远山秋色、流水潺潺、幽幽溪草占据了大部分版面,而一心想作秋之主的那群文人,竟成为了照片里最微不足道的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