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村宴
他很自豪,我很期待。
感恩村是侨乡,在福建长乐的古槐镇。因为汪曾祺先生的……
涛哥说到村宴二字时,我眼睛一亮,忙问:你说的是村宴吗?涛哥说:我们感恩村的村宴,你一定要去吃一下。
他很自豪,我很期待。
感恩村是侨乡,在福建长乐的古槐镇。因为汪曾祺先生的太太施松卿是长乐人,我一直想去看看,做些实地考察,当然,如果有美食也不会放过。前前后后约了两次,都因故改期了。这一次成行了,我们5个人乘着一辆面包车浩浩荡荡地开往村里,按照导航的地点,我们的车开着开着开到一片菜地,我们以为走错了,打电话给涛哥的姐姐曾文,她说没错没错,你们下车,穿过菜地,就到我们村了。
果然很有村味,我们穿过菜地,就来到一座楼房前,楼房是上个世纪80年代盖的,瓷砖记录着那个时代的建筑痕迹。仔细看,还是很有特点,虽然是楼房,但风格有北方四合院的特点,中间的大天井可以放好几桌。涛哥的曾文姐说,本来想重新翻造,她父亲临终时关照,不要动了,留点记忆。
饭前我们尝到的是海蛎饼,这饼看上去不起眼,我在福建其他几个地方也吃过,但感恩村里海蛎饼的馅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一是海蛎子特别小,二是分咸甜两种口味。我们分别各吃一种,都很香,要不是马上吃中饭,我还想再吃一只。
村宴开始了,先上来的是大鱼丸,固然是大。我也是从水乡来的,可以说是吃鱼丸长大的,但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丸,每只都有麻团那么大,足见海边人的气魄。福州的鱼丸很有名,但我从内心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因为我们家乡的沙沟鱼丸、溱湖鱼丸也是很有名气的,北京的南京大牌档等饭店的“一锅鲜”里,最主打的就是里下河的鱼丸。也吃过几次福州的鱼丸,感到不如家乡里下河的鱼丸鲜嫩。但村宴的大鱼丸我一尝,不仅吃到了老家鱼丸的鲜和嫩,还吃到了海鱼的细腻和嚼劲。听曾文姐介绍,这鱼丸和一般鱼丸的食材不同,一般的福州鱼丸是用鲨鱼和鳗鱼做的,因为鲨鱼和鳗鱼刺少,又筋道,村宴的大鱼丸则以石斑鱼肉为主,辅以目鱼肉,石斑鱼在海鱼里就以柔嫩少刺受到广大食客的喜爱,所以石斑鱼做出来的鱼丸就比普通的鱼丸更为鲜嫩。福州鱼丸和我老家鱼丸的区别还在于有馅,这馅一般又是一个小肉丸。陕西人的肉夹馍,是肉夹于馍中,而福建人的鱼丸则是肉夹于鱼丸之间,可谓融鱼肉于一体。我先吃了一只大鱼丸,忍不住又吃了一只,这才惊喜地发现,原来肉馅居然是不同的,一种馅是猪肉,一种馅是牛肉。讲究啊!难怪汪曾祺先生说,福建人食不厌精啊。
村宴的高潮还是鸡汤汆海蚌,村民不知道这道菜还有一个很网红的名字,叫西施舌。它是蛤蜊的一种,又名车蛤,也称海蚌。在西施舌中,以漳港海蚌最为有名。而漳港就在感恩村的附近,可谓近水楼台。海鲜的特点就是鲜,如果冷藏了,味道就差很多,感恩村离漳港很近,这海蚌是渔民早晨刚打上来的,所以可谓出水鲜。饭前,我在院子里看着桌上陈列的16只碗里,装着的漳港海蚌,个头不大,淡黄色的蚌体仿佛还在呼吸,漳港海蚌的蚌体确实长得搔首弄姿,尖尖的“舌尖”轻盈动人。曾文姐说,待会儿用鸡汤一汆就可以吃了。记得在别处也吃过西施舌,但觉得名不符实,肉有点老,而感恩村的鸡汤汆海蚌,我用两个字概括:清甜。
我以为清甜是海鲜的最高境界。
高潮之后的主食是八宝饭,八宝饭到处都有,鱼丸、海蛎饼、西施舌都是因为地利的缘故,因为原材料海鲜新鲜,其他的地方难以企及。这八宝饭属于广谱类的主食,会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何况我已经吃得很饱了,但感恩村的村民一定要让我尝一口,说王老师吃一口,你还会要第二勺。我将信将疑,很礼貌地尝了一口,没想到味道居然那样地奇妙,一般八宝饭是甜的,三高的人群是望而却步的,而感恩村的八宝饭却是咸的,当然是淡淡的咸,咸中又有点淡淡的甜,甜而不腻,咸而不盐,有一种清爽的口感。一般的八宝饭用糯米制作,所以软软的黏黏的,感恩村的八宝饭好像是用泰国香米和糯米合成的,而且我感觉不是煮出来的,而是蒸出来的,所以吃起来极有嚼劲,一颗,一粒,仿佛立在嘴里面,仔细咀嚼,芬香从唇齿一直传到全身。我吃了两勺,那时候真恨胃长得太小了。
还有从地里现挖出来的蔬菜,就不一一表了。
难忘的村宴。向宴主曾文道别言谢时,我们也就按照涛哥的口气,说感谢姐姐的热情招待,没想到曾文突然宣布一个秘密,其实啊,按照族谱,涛哥大我两辈,他因为比我小十几岁,就按年龄称我姐姐。你们是他的朋友,按照村里的规矩,我也应该叫你们爷爷才对。
我们说,姐姐再见。
再见,感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