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血脉
那是一个冬天,天空中飘着不大不小的雪花。一……
由此可知,唐诗之所以繁荣,因为唐诗是可歌的。后来的诗,便不可歌了,于是,从此远不及唐,也就休想超越这座中国文学史上的诗歌巅峰。
那是一个冬天,天空中飘着不大不小的雪花。一千多年前,关中地区的大气环境比较温湿煦暖,不像现在这样干冷,年轻人根本没把这点雪花、这点寒意当回事,照样出游。当时,进京赶考的王昌龄、王之涣与高适等人,他们的诗名是有的,功名却未必。都在风尘未遇之时,便相约在西市集合,出春明门,任由蹇驴驮着,在飞舞的雪花里,在透着格外清新的冷空气里,往郊野而去。
也许,一路走来,有些累了。也许,本来就没有什么定规,只不过文人雅趣罢了。恰巧,路边有座旗亭,便跳下驴来,自有人为你拴好头口,进得店中。唐朝开元年间,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大富足”的状态之下,像这类官道上的驿站,都免费向过往人等,提供食宿便利。
终究是文人的缘故了,多少还有一点潇洒,还有一把风流。何况,他们已是小有名气的诗人,便格外付了点银子,讨了间雅座,要了一壶河东桑落酒,把杯弄盏,兴高采烈地谈天说地起来。忽然,几辆应该称之为“轩”的高盖马车,停在旗亭外边,诗人们望眼窗外,悉皆丽服盛妆,奢华曳冶,花枝招展,灿若桃李的妙龄靓女,加上她们的若干跟包、听差之流,进到店堂之中。听她们的口风,毫无疑问,这班欢场人物,显然也抱着诗人同样的心态,步履出闹市,踏雪望终南,寻求一份野趣而来。
开元年间,说来不长,却也不短的28年间,大概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最好年月了。唯其难得,因此,杜甫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总是忘怀不了。其间,除了物质因素外,更憧憬的,或者更神往的,则是开元年间那种难得的浪漫精神。唯富足,才有可能浪漫;唯太平,才有条件浪漫。整个社会能够浪漫起来,有得浪漫,可以浪漫,是建筑在相当长时间的国泰民安基础上的。
若是兵荒马乱,疲于逃命,路有饿殍,民不聊生,大概很难有创作的强烈冲动,杜甫在这方面最有体会了。文学也好,艺术也好,只有赶上一个相对平稳、温饱的年代,才是一个文学艺术长足进步的黄金岁月,才会有文人与艺术家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其实,这三位诗人,准备一捷科举,拿得进士名头,因温习诗书,才勾留长安的。偶尔兴起,踏雪郊游的这个冬天,还只能算是“开元全盛日”的初始时期,好日月还在后边呢。
文坛的盛唐气象已经显现出来了,像李白、贺知章、王维与孟浩然等名气更响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不仅为宫廷慕名,为帝王瞩目,甚至连国外都不惜重金收购,视若瑰宝。就看李白那首《哭晁卿衡》,他与日本友人阿倍仲麻吕的交往,便知大概。
这时,旗亭里又进来四位绝艳的女子,鬟香鬓影,秀色可餐,令人目荡神移,遂不觉沉醉其中。毫无疑问,她们才是这场聚会的主角。一时间,竟十分热闹起来。没想到,有人提议,值此良辰美景,何不请这几位姐姐拿出看家本领,唱上几首从教坊里传出的曲子,令大家耳目一新呢?唐朝的歌手,在宫廷的,属于“教坊”;在藩邸的,属于“乐坊”;在民间则属于“唱班歌社”,属于大众娱乐了。
这三位诗人,王昌龄居长,便在阁子里低声对高适与王之涣讲:此辈既然要歌,必歌时人之作,因不知我们是谁,这倒不失为对吾辈作品一次难得的评断机会。到底要看看这些歌手,会唱出些什么来。
谈话间,音乐声起,一位歌手引吭而歌:“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的诗。接着,又一位歌手也款款地站起来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这是高适的诗,他也面露喜色。随后,第三位歌手被众人推上前来,她一张口,使得王昌龄笑逐颜开。“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立刻竖起两指,表示“连捷”。
王之涣自以为得名要较之他俩早一点,却没想到歌手们不唱他的作品,使他很没面子。遂一摆手,说:“此辈皆潦倒乐官,所歌皆下里巴人。俗物岂敢近哉?”他指着那四位歌手中未献唱的一位,也是最出色、最俊美的一位,说道:“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
大家笑着说,就依你,我们等着看她究竟会唱什么。她姗姗地走到众人面前,樱唇初启,玉喉高啭,唱出来的果然是王之涣的成名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笑问二友,“田舍奴,我岂妄哉!”
“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这是《集异记》的记载。
由此可知,唐诗之所以繁荣,因为唐诗是可歌的。后来的诗,便不可歌了,于是,从此远不及唐,也就休想超越这座中国文学史上的诗歌巅峰。诗不可歌,干巴巴地停留在文字的审美意义上,诗的活力便先衰减了大半。再后来,诗变成白话,变成拆开分行的散文,连“顺口溜”都算不上,何从歌起,又如何歌起呢?看来,诗与歌是不可分的,这才是真正有灵魂的中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