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通古今
莽莽苍苍的乌蒙山脉,犹如无数条巨龙,摇首摆尾地腾挪在云贵高原上。起伏翻滚中,露出一道幽深的裂痕,地缝般嵌入高山峡谷中,那便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刻出的盐津豆沙关。这条蜿蜒于群山中的缝隙,是古往今来内地进入云南的唯一通道。
走进山岩夹峙、壁立森严的盐津豆沙关,踏着秦汉时修筑的五尺道艰难攀缘,只见落满沧桑的崎岖石阶上,依然清晰地残存着马蹄踏出的一个个蹄印。凝视那于漫漫岁月中镌刻下的历史印记,眼前似浮现出了马匹商旅的幻影,耳畔悠远地回响起空谷足音。那时的中华大地,不仅拥有着翘楚于世界的鼎盛文化,更拥有襟怀天下的博大气度。时至今日,依然留存在豆沙关山路西侧崖壁上的袁滋题记摩崖石刻,便清晰地记录着大唐盛世时的轩昂器宇。
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南诏王异牟寻派使者请求归唐。此时距南诏叛唐已有42年,南诏此时幡然悔悟,派人赴唐恳请再次归顺大唐。翌年,唐朝廷派御史中巫袁滋,持节远赴云南册封异牟寻为云南王。
这一历史事件,在今天回顾起来,无疑具有穿越历史云烟、发人深省的现实启示意义。回想当年执符节远行至此的袁滋,在来到这山势陡峭、道路艰险的盐津豆沙关时,一定是心绪难平感慨良多。故此,他将这一赴命经过借摩崖石刻记录下来,将自己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强意志昭示于后世。由此,地处边远的盐津豆沙关便以此摩崖石刻而享誉四方。
进入新世纪的盐津豆沙关五尺道,不仅成为旅游胜地,同时还以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交通道路建设奇观而声名远扬。
站在古老的豆沙关举目望去,只见从空中至谷底,层次分明地立体分布着五条道路。其出神入化、并行不悖的绝妙道路设计,让人一时有眼花缭乱之感,而待你定睛仔细观察后,一定会为这出神入化的交通设计赞叹不已。
在逼仄的盐津豆沙关峡谷中,从山巅至谷底依次分布着渝昆高速公路、铁路、325省道、五尺道、河道,高低错落的五条通道,犹如集束在一起的综合电缆,密集地布设在一线天光的峡谷中。彩虹般凌空飞架的高速公路大桥下,依次分布着各种职责的道路。举目望去,排列在峡谷中的五条立体通道,恍若一部飘逸在天地间的五线谱,穿梭于其间的汽车、火车、船只、人影,恍若跳动在这部庞大乐谱中的音符。
地处云南咽喉的昭通,在历史上便以锁钥南滇、扼守西蜀、俯视黔贵的战略要冲雄踞于滇东北。在古往今来的漫漫岁月中,昭通始终以海纳百川般博大的胸怀,接纳着南来北往的人流。集各种宗教、民族、文化于一体,在这片深情的土地上交汇、碰撞、融合,就此沉淀出了一种乐观达生、开放包容、勇于创新的地域文化。
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勤劳智慧的昭通人在乌蒙山重重大山的怀抱中,深刻体会到了交通不畅为发展带来的层层阻碍。不从根本上彻底改变昭通这一世代症结,昭通就将封闭在群山中日益衰落。由此,昭通历届领导集体对此达成了一个共识,那便是面对茫茫乌蒙大山封闭的地理环境,矢志不渝地架桥梁、开隧道、修公路、筑铁路、建机场、通航道……将历史上封闭隔绝的昭通,一举建设成为四通八达、快捷出行、充满活力的新昭通。
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奋斗,如今的昭通交通建设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性地一举将昭通的通车里程增长到了25241公里,是1949年昭通88公里道路的287倍。然而令我疑惑的是,拥有着两万多公里通车道路的昭通市,至今竟还没能实现昭通10个县市全部连通高速公路的目标。
在驱车来到大山包一级公路管理处实地采风时,我从矗立于工地的昭通公路规划图,以及从空中拍摄的照片中得到了答案。航拍图片中,铺展在昭通大地的公路,好似金蛇狂舞般盘绕起伏在崇山峻岭中。仔细观察,有的公路若隐若现神秘莫测地出没于山野,有的则如摇头摆尾飘浮在山巅的丝带。其狂放不羁、随性灵动的线条,有如面对着草圣怀素《自叙帖》中汪洋恣肆、豪放挥洒出的狂草墨迹。
在聆听了工程技术人员的讲解后,才知道图中的每一条公路的线路规划,都要经过勘测人员跋山涉水实地精确的测量。在掌握各种大数据的基础上,在规划路线时,要考虑山势走向、海拔落差、生态环境以及风向、地质、气候、驾驶视野等诸多极其严苛的因素,经过反复论证后才能开工建设。
面对如诗如画、笔走龙蛇般迷人的昭通公路图,让我明白了在地质复杂的昭通大山中修公路是一项投入资金、施工难度与强度巨大的工程。历经多年艰苦奋斗,在昭通建设完成的庞大公路,原来其中的一多半公路里程,都留在了昭通偏僻荒芜的崇山峻岭中了。为什么要选择投入重金,修建那些既费工又费力的公路呢?在昭通规划建设公路,其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将散落于大山深处的村寨、分散的农户,尽可能地用公路将他们联系起来,从而使那些祖祖辈辈身居大山深处的农民兄弟,也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交通,彻底结束封闭孤独的生活,融入到现代社会美好的新生活。
第二天前往巧家的途中,昭通公路建设出人意料豪气冲天的景观再一次震惊了我。
经过两个多小时盘旋于崇山峻岭的路程,眼前若隐若现地露出了金沙江的身影。及至远处出现巧家县城时,车子一下驶进了隧道,没想到这一穿越,竟然有十几公里,一会儿如白昼、一会儿如夜晚,光影交错。这段梦幻之路,是由一段段隧道衔接着一座座桥梁组成的高速公路。当车子终于驶出隧道时,前方山间赫然出现了一片波光潋滟的开阔水域,起初我以为那是一个高原湖泊。当地朋友马上自豪地告诉我,那是金沙江。
就此停车眺望,只见阳光下静谧如碧玉的金沙江水面上,诗意地飘浮着一团团白云,远远望去好像天地倒置的感觉。望着从脚下延伸进山间的公路,我惊奇地发现,那公路竟然在山间盘绕出了酷似一把小提琴的造型。我将这一发现指给同行的朋友看,大家无不称绝,马上登车驶向那把“小提琴”。当车子驶近时才看清,原来这一极具艺术造型的道路设计,是在有限的山谷空间中,既要解决道路立体交叉,又要将汇集于此的几条道路纾解到不同方向的立体公路。
沿着“小提琴”公路优美的曲线驶入巧家新县城,展现在眼前的景象,好像是来到了一座海滨城市。鳞次栉比的楼房,舒展地从半山腰铺向江边。来到金沙江右岸的休闲广场,向对岸望去,只见柔美的山影中,掩映着温馨的田园景象,如目黄公望笔下的《富春山居图》。
面对此情此景,心中只有“沧桑巨变”这一词汇。真不敢想象,千百年来深陷于云贵高原的深山峡谷中,每日仰望着两岸高峰默默流淌的金沙江,如今竟然以高峡平湖的宽阔胸怀,将两岸峰峦一同揽入在怀中,以平视自豪的目光,环顾着原来高耸云巅的山峰。
新世纪以来,在国家大力开发水电建设中,金沙江上建起了多座梯级水坝,令世界为之瞩目的白鹤滩水电站水坝建成后,一举将金沙江水位抬高至800多米,形成了幅员200多亿立方米水域的高峡面积。
而当你回转身来,面向巧家新城时,则又是一番怡人的新景象。为安置库区移民建设的这座新城,是伴随着白鹤滩大坝建设同步进行的。随着库区水位的抬高,原来的巧家县城历史性地沉入了江底。考虑到巧家人不舍故土的心愿,国家在原址山上建设起了这座巧家新城。这座精心规划的巧家新城,不仅考虑到了巧家人的生存环境,更为巧家人未来的生计发展做了精心打算,尤其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予以高度重视。展现在眼前的这座新兴城市,在郁郁葱葱的山峦背景中,安详地沿金沙江右岸铺展开来。凌空飞渡的大桥、绿树成荫的公路、高低错落的建筑,呈现着生机勃勃的景象。
正是白鹤滩水利工程的开发建设,彻底改变了巧家人千百年来身陷大山深处的生活状态,一步跨入到了现代化的都市生活。随着2020年格巧高速公路的开通,巧家至昆明的车程由过去的4个多小时缩短为两小时。其便利快捷的交通,一下便从巧家输出了20多万农民出外务工。而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宜宾至攀枝花高速公路的建成,巧家将被纳入成渝、攀西、长江经济带范围,届时将进一步拉动改变巧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此同时,巧家新城具有的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也将赋能一批旅游、度假、休闲等相关产业,进一步提升巧家人的经济收入与生活品质。
更加令人振奋和期待的“123”水运工程,已在具体规划实施中,将在启动水富港扩建工程的同时,进一步规划完善溪洛渡至向家坝库区的水利建设,以开辟宜宾至水富的金沙江航道。与此同时,在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三座水坝建设大吨位的轮船翻坝设施,以开辟3000吨级船舶沿金沙江、长江直航上海的黄金水道。面对金沙江即将通航的规划,不禁使我思绪万千地想起早在1405年至1430年间,出生于云南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便率领着中国强大的船队,连续七次扬帆于太平洋、印度洋,沿途拜访了30多个国家,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国。然而令人唏嘘的是,由郑和开创的中华大航海时代,却没能成为中国放眼世界、发现新大陆的起点,只灵光一现地在世界上展示了一下天朝威仪,便令人遗憾地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由此,便在闭关锁国中,眼睁睁地望着西方航海家争相驰骋在大洋上,直至屈辱地遭受到世界列强的炮舰侵略。
如今,不舍昼夜的金沙江,在新世纪的曙光中,终于以颠覆历史的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郑和地下有知,一定会为自己深居内陆大山中的故乡,竟然也开启了通江达海的航道,衔接起“海上丝绸之路”扬帆于世界大洋而含笑九泉。
在金沙江畔的鹦哥村,一条蕴藉着昭通人顽强生命力的溜索,坚毅地荡漾在金沙江上。而不远处新落成的鹦哥大桥,则以雄伟通畅的身姿,承载起了鹦哥人世代翘首以盼的便利过江期望。抚今追昔,古老昭通的历史与现实,都印证着一个永恒的生存道理——没有快捷通达的道路,人们便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展望今日云南,一幅四通八达、互联互通、立体快捷的交通网,正在重绘着大地山川。就在近日,昆明至老挝万象的高铁已建成通车。这条凝结着中老友谊的铁路,将会继续延伸至中南半岛各国,形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中国与世界更紧密地连接起来。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已明确提出将修建北京至台北的高速铁路方案,将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纳入到国家高速铁路网的建设规划中。
一条条不断延伸的铁路、公路、航道,有如遍布在神州大地的血脉神经,连接着古今,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正坚定不移、行稳致远地奔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