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一去不复返
初识黄鹤楼,是读初中。语文教材有篇课文,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七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底。记得语文老师告诉我们,黄鹤楼名气很大,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并称四大名楼。于是,年少的我,梦想着将来有机会参观黄鹤楼。
机会很快就来临。2014年10月下旬,我应一位挚友的邀请,在武汉相聚,一起参观了矗立于蛇山之巅的黄鹤楼。远远翘望,黄鹤楼依山临水,巍峨高耸气吞云梦,攒尖楼顶,飞檐5层,四望如一,酷似黄鹤展翅欲飞,雄浑又不失精巧,高古而韵味无穷。她显然到过这里的,轻车熟路带我到黄鹤楼门前。两只用合金铸造的黄鹤,站在一只龟上,耀目闪烁,似在热情迎接游客。登临主楼,一层大厅,有幅陶瓷壁画——白云黄鹤图,气魄宏伟,形象生动,黄鹤楼居中耸立,上方一仙者骑着黄鹤,吹着铁笛,似离似归,下边人们载歌载舞,整幅画面洋溢着浪漫的气氛。两旁立柱上,是晚清重臣张之洞的名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
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对联与壁画浑然一体,相谐相宜。我仔细端详,发现名联后是一幅巨型雕屏,上绘古代黄鹤楼的造型,古色古香,技艺高超,堪称艺术精品。踏着木质楼梯,一层层观看,每一层都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布局、装饰、陈列,令人耳目一新。而二楼大厅,陈列着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座黄鹤楼的铜铸模型,他们各自代表了所处时代的建筑风格。正面墙上,大理石镌刻着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两侧为孙权筑城、周瑜设宴两幅壁画。三楼大厅的壁画,则为唐宋名人的肖像画,有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并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词佳句。顶层大厅,置有《江天浩瀚》组图、壁画等。
驻足顶楼外廊,我靠在栏杆边。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武汉三镇风光,尽收眼底。对面是巍巍龟山,有电视塔高耸入云,长江夹在两山中间,滚滚东流。一道长虹横贯江面,那就是小学时就学过的武汉长江大桥。据说是苏联老大哥援建的,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由于眼睛近视,江中轮船显得模糊。挚友取下眼镜,戴在我鼻梁上。顿时,江面的船只清晰起来,上百的帆船竞发,势如天兵压阵、万马奔腾。俯瞰楼下景区,宝塔、牌坊、轩廊、亭阁,这些辅助建筑,无不精致而充满诗意,将主楼烘托得更加雄伟壮丽。据说,黄鹤楼的得名,是因为三国时期一位老道。老道在辛氏开设的酒店喝了半年酒,没付一文钱,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黄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辛氏酒店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十年后,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唤下墙上黄鹤,乘上直飞西去。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建楼,取名“黄鹤楼”。在我看来,黄鹤楼就像一位老者,饱经沧桑,智慧超人,德高望重,稳坐于蛇山之巅。他见证了九省通衙的武汉的辉煌历史,见证了日新月异的今天,更以期待的目光展望着江汉大地繁荣昌盛的未来。
如此险要位置,黄鹤楼无疑在古代具有战略意义。史书记载,黄鹤楼是孙权所建,类似烽火台传递军事情报的作用。孙权“以武治国而昌”,出于军事需要,筑城墙为守,建楼以瞭望。随着岁月的变迁,黄鹤楼的军事性质慢慢淡化,逐渐演变成名胜景点,与长城、故宫、兵马俑一起蜚声海内外。黄鹤楼之所以著名,除卖酒遇仙的美丽传说外,最主要的还是文人墨客对它的赞美和歌颂。唐代开始,无数文人到此游览,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而唐代崔颢的《七律·黄鹤楼》和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更是成为千古绝唱,让黄鹤楼名传四方,千古不朽。 “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云雾扫开天地憾,波涛洗净古今愁。”品味着黄鹤楼巍峨的气势、深刻的历史,一份豪迈与激情,油然而生,绵绵思绪伴随着滔滔江水在心中氤氲激荡……
据说,诗人崔颢慕名来到黄鹤楼,游览后即兴赋诗《黄鹤楼》。这首诗完全摆脱格式和平仄的拘束,自然流泄,意到笔随,情跃纸上,意境美妙,是描写黄鹤楼的离格奇绝之作。可当时崔颢名气不大,诗虽好,但无人赏识。后来,诗仙李白来到黄鹤楼,当地百姓高兴异常,纷纷请求李白为黄鹤楼撰诗传名。正当李白饱蘸浓墨,凝神屏气,提笔欲写之时,抬头看到了墙上崔颢的诗,他当场愣住搁笔,摇了摇头,意欲离开。人们纷纷询问原因,李白随口吟出一首打油诗:“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正是由于李白的推崇,崔颢名声大振。李白怀揣惆怅,离开黄鹤楼,决心寻找灵感,再试高低。他租了一条小船,顺江东去,来到古城金陵,游览了凤凰台。然后按崔颢《黄鹤楼》的体裁,写了一首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境,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评家认为,诗是好诗,但模仿崔诗的痕迹太重。李白决心再找机会,三比高低。这一年,他送好友孟浩然去广陵(扬州),来到黄鹤楼,面对即将分别的好友,依依不舍,满怀激情写下了一首送别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将黄鹤楼雄伟壮丽、登高望远的意境,抒发得淋漓尽致,与崔颢的《黄鹤楼》被公认为并列第一。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三次斗诗,貌似双赢,我看最大的赢家的是黄鹤楼。因为这段文坛佳话,从此名垂千古。
离开黄鹤楼时,正是黄昏。夕阳斜照江面,黄鹤楼犹如孤独的老人,默默凝视千帆过尽。“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如今,这位挚友也离我而去。人生有些事情终究是宿命,是无可奈何。就像黄鹤楼,我来过,便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