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了,《致爱丽丝》
我在书房里再次捧起《安达卢西亚浪漫曲》。这是发小赠送的音乐欣赏笔记,共有一百多篇短文,是他爱乐多年的心得。这本书读来饶有兴味,我时不时翻阅一篇,作为夜读的“前菜”。
读完《贝多芬是大海》一文,不得不钦佩乐圣的博大精深。恰在这时,客厅里传来了钢琴声——正 是 贝 多 芬 的《致爱丽丝》。我兴冲冲地闻声而去,是太太在弹奏这首名曲。《致爱丽丝》虽短小,却柔美动人,广为流传。至于曲名中的“爱丽丝”到底是谁,迄今仍无定论。有一种说法是,它真正的曲名是“致特蕾莎”,由于笔迹潦草而被误认为“爱丽丝”。特蕾莎·玛尔法蒂是贝多芬爱上的一位女子,曲子的原稿就是在她的遗物中被发现的。
由于技巧简单,《致爱丽丝》早已成为钢琴初学者的必修课。十几年前,大儿子开始学钢琴时,几乎每天都会弹奏这首曲子,我虽“耳朵起茧子”,但还是百听不厌。7年前,大儿子去外地上大学,家里再也没人弹琴了,我心里常感到空落落的。二儿子擅长吉他弹唱,我曾暗示他学钢琴,他却说自己对钢琴没啥感觉,我也就没有勉为其难。
如今两个孩子毕业后都离开了家。钢琴也在客厅里躺了六七年,形同摆设。我竭力鼓励太太以半百“高龄”零基础挑战学琴。几个月前,她真的学了起来,而且定下“三不”规则——不拜师、不考级、不表演。她全靠网上教程自由学习,还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能把自己喜欢的乐曲完整地弹奏出来。
她首先面临的障碍是学习五线谱。她小时候学的是简谱,要理解并背诵那些一丁点儿大小的“蝌蚪”很不容易。坚持了两个多月竟然颇有进展,如今能磕磕巴巴地弹奏《生日歌》和《月亮代表我的心》了。我看她似乎开始对弹琴上瘾。
而束之高阁多年的钢琴早已走了音。几周前,太太请师傅上门调音。师傅看到墙上两个儿子的大学毕业照片,脱口而出:“是你们大人学琴吧。”师傅果然见多识广,他鼓励我们说,他有一部分客户是成人,有自学的,也有拜师的,一段时间勤学苦练后有的弹得不错,甚至办起了演奏会。
师傅临走时再三关照,学琴一定要有恒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说希望一年后再来调音。这位师傅毕业于音乐学院,他的话是有分量的,似乎也给太太打了一支强心针。从此,太太不管工作多繁忙,每晚也必弹琴一个多小时。琴声既为我们的“空巢”生活平添乐趣,也为她开启了人生新的一页。
未曾想到,她这天竟弹起了我钟爱的《致爱丽丝》。我立即拍视频传到家庭微信群,群里马上炸开了锅。大儿子说,回家度假时可以与妈妈合奏;二儿子说,他可以用吉他伴奏。看来,我只好当“热心观众”了,负责拍拍手也蛮好。